首因效應,指人們在交往過程中第一次給他人留下的印象,會在對方的頭腦中強烈地佔據著主導地位的效應。
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讓兩個學生都做對30道題中的一半,但不同的是,讓第一個學生要做對的題目是前巧題,而第二個學生做對的題目必須是後1道題。兩人完成答卷後,把卷子拿給普通人評論,讓大家直觀地對兩個學生進行評價:這兩個人誰更聰明?調查的結果顯示,絕大多數人都直觀感覺第一個學生(做對前巧題的人)更加聰明。這,其實就是首因效應。
首因效應是一種直觀的感覺,所形成的第一印象往往不太可靠。如某些青年往往憑第一次見面時,以對對方是否有好感,作為能否進一步深交下去的標準。印象好的就交往,印象不好的就不屑交往,結果陷入人際交往的誤區當中。“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僅憑第一印象就妄加判斷,以貌取人,往往會帶來不可彌補的錯誤。
《三國演義》中,鳳雛龐統當初準備效力東吳,於是便去面見孫權。孫權見龐統相貌醜陋,心中先有幾分不喜,又見他為人態度傲慢不羈,更覺不快。最後,這位廣招人才的孫仲謀竟把與諸葛亮比肩齊名的奇才龐統拒之門外,儘管魯肅當時苦言相勸,也無濟於事。眾所周知,禮節、相貌與才華絕無必然聯絡,但是禮賢下士的孫權尚不能避免這種偏見,可見第一印象的影響之大!
對於處於領導地位的人來說,首因效應更是顯得至關重要。在工作之中,商業談判與人文涉時,自我介紹和交際能力的體現會直接影響到他人心中的個人形象,進而可能會影響整個商業合作、工作程序的成敗與得失。
所以,作為一個領導者,必須重視起自己帶給別人的第一印象,無論從形象上還是語言上都要嚴格把關,說話做事鉅細靡遺,做到滴水不漏又獨樹一幟,才能夠在“第一眼印象“中取得關鍵性的勝利。
八種非常實用的演講開場白:
01/感謝主辦方
這是最老套,但是最實用的方法。人家主辦方邀請你來發表演講,開場的時候說點感謝的話,完全符合情理。來而不往非禮也。
02/稱讚聽眾
開場讚美聽眾,是行業的精英,是各領域重要的人物,是非常愛學習的人,是喜歡接受新事物具有開放胸懷的人……你要對他們的到來表示感謝,要把他們當成喜歡你的朋友,要真誠而熱切地表達對他們的尊重。
03/提一個問題
這其實是一個通用的方法,前面及後面要講到的方法,都可以結合這個提問的方法,在你的觀點之後提問,在別人的觀點之後提問,在一個新聞之後提問,在一個歷史故事之後提問。提的問題包括:你們贊成嗎?你們有什麼意見?你們認為什麼會這樣?你們覺得該怎麼辦?
04/引用調查資料
資料可能會很枯燥,但是,某些超乎人們預期的資料可能帶來巨大的衝擊。比如:最近阿里巴巴公佈了一組資料:電商增長迅猛,去年在淘寶網上開店的數量比上一年翻了一番。這對傳統零售將造成巨大沖擊。
05/驚人之語
故意把某些觀點說得比較極端,甚至聽上去不可思議。比如,馬雲曾在演講開場時說:“我們今天這個偉大的世界其實是懶人創造的!”當然,他所講的懶人並不是我們平常地理解的懶人,而是說那些為了滿足人類懶惰天性,搞出了許多發明創造的人。
06/做個調查
調查當然要透過提問來完成。如果你希望對聽眾缺乏不解,或者希望聽眾對你的話題更專心,你就可以提個問題來做個調查。
07/幽默開場
這是接近與聽眾關係最好的方法。就演說者來說,如果他一開始講話就很嚴肅,那麼接下去的演講就很難活躍起來。而演說者與聽眾的關係一旦在開始就是疏遠和隔膜的,以後便不好拉近。所以,開場時幽默一下是有好處的。它可以使演講者和聽眾都處於輕鬆的狀態,縮短雙方的距離。
08/講自己的故事
聽眾往往對演講者的經歷都有些好奇。如果時間允許,你可以講講自己過往的經歷。但是要注意,不僅是講顯示你非常厲害的經歷,更要講一講你的苦難與不幸——讓聽眾覺得,原來你也挺不容易。
【學習當眾講話,去豆瓜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