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在年輕人中流行起漢服熱,在大街上經常可以看到穿著各式各樣漢服的古典美女,彷彿婀娜多姿的美女一般,回頭率也是超高。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說明我們的文化自信開始在年輕人中重視起來。
我們的漢服有著十分明顯的特色,東亞和東南亞的很多傳統服飾,也基本都是源自於我們的漢服。像日本的和服,實際上就是來源於漢魏時期漢服,傳到日本後逐漸形成現在的和服。而漢服,形成時間更晚,基本上就是中國明朝時期的服飾發展而來。
但是我們的傳統漢服,其實在各個朝代還是有著十分明顯的差別的。所以我們所說的漢服,基本沒有絕對固定的模式,而是泛指我們古代所有的傳統服飾。
那麼,在我國各個朝代時,漢服都是什麼樣的呢?
先秦時期
男性喜歡佩劍,女性喜歡佩玉,色彩以單色調為主,莊重大方。給人以古樸典雅之感。那個時期紡織還很落後,所有的服裝面料都是非常樸素,但是仍不失別樣風情。日本和服很大程度借鑑了這一時期的服飾特點。
(先秦時期漢服)
秦漢時期
秦漢時期漢人尚武,服飾也給人一種古樸大氣的感覺。貴族服飾華美,但是平民開始穿著便於勞動的短衣。這一時期的服飾在先秦時期的服飾多了一些裝飾性的改進,下身也更為寬敞,行走和活動也更加靈活。
(秦漢時期漢服)
魏晉時期
魏晉時期婦女服裝承襲秦漢的遺俗,並吸收少數民族服飾特色,在傳統基礎上有所改進,一般上身穿衫、襖、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多為上儉下豐,衣身部分緊身合體,袖口肥大,裙為多折襉裙,裙長曳地,下襬寬鬆,從而達到俊俏瀟灑的效果。魏晉婦女衫裙。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婦女的衫裙 魏晉時期的婦女服裝,都以寬博為主,其特點為:對襟,束腰,衣袖寬大,並在袖口、衣襟、下襬綴有不同色的緣飾,下著條紋間色裙,腰間用一塊帛帶系扎。
(魏晉時期漢服)
隋唐時期
唐朝以胖為美,所以唐朝的服飾禮服多以合宜的袒胸、低領、大袖為主,走起路來大袖翩翩、華帶飛舞,顯得格外飄逸。大家閨秀女子尤其喜著寬鬆的裙裝,多為上身著襦下身著裙。襦要短且小,裙要肥且長。裙系高腰至胸部,甚至系在腋下,系扎絲帶,頸部與胸部的肌膚露在外,給人以優雅、修長、飄逸之感。雖然衣著風情,但絕不風騷。
(隋唐時期漢服)
宋朝時期
宋朝的時候理學思想盛行,在“存天理,滅人慾”的道德束縛下,人們拋棄了奢侈浮華的作風,那時流行“女子學恭儉超千古,風化宮娥只淡妝”的說法。人的觀念變了,穿著上也自然跟著改變。宋代的衣著崇尚儉樸、清雅。宋代的漢服多以紗羅為主,繡繪圖案或綴以珠玉。裙子中間的飄帶上還常掛一個玉環,用來壓住裙襬,使裙子不至於隨風飄舞而失優雅之儀。
(宋朝時期漢服)
明朝時期
與宋朝相反,明朝是一個追求華麗的朝代。明朝的服飾,從衣料、色彩到紋飾無不一派豔麗之氣。明朝中後期天氣變得寒冷,為了保暖,明代的漢服上衣被拉長,露裙被縮短,衣領也從宋代的對襟領變為圓領為主。宋代漢服的裙邊均有繡邊,花紋多華麗繁複。
(明朝時期漢服)
清朝時期
清朝的漢服就具有明顯的少數民族特徵。特別是士人男性的服飾,多數因被劃入官方服制體系而向滿洲服飾靠攏,失去了漢族傳統服飾上衣下裳、寬衣大袖的特點。故而漢族傳統服飾只在民族女性身上體現得較多。女性服飾,上身穿襖,下身穿裙,外穿背心或披風,下著弓鞋(1)。其中的襖,民間又稱之為“小褂”,一般為大襟右衽,襖身長短不一,但不會如旗人之袍一樣長至掩足。背心是一種上半身的無袖罩衫,披風則是對襟、直領、大袖敞口的長衣,於開襟處繫帶,兩側開裾。
(清朝時期漢服)
那麼你喜歡哪個朝代的漢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