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山十二詩》是中唐詩人韋處厚 任開州地方官時之作。他除著有《盛山十二詩》外,還有《六經法言》、《憲宗實錄》、《大和國記》、《翰苑集》等。
《盛山十二詩》共十二篇,一宿雲亭,二隱月岫,三茶嶺,四梅溪,五流杯渠,六盤石磴,七桃塢,八竹巖,九琵琶臺,十胡盧沼,十一繡衣石塌,十二上士瓶泉。
(一)第479卷007首〖盛山十二詩·隱月岫〗
書名:《全唐詩》 作者:韋處厚
初映鉤如線,終銜鏡似鉤。
遠澄秋水色,高倚曉河流。
詩意:秋天的夜晚月兒緩緩升起,初始時月亮其鉤形如線;待後來其鉤狀似鏡映照夜空。眺望秋江夜晚月光下江水,清澈晶瑩,波光粼粼。欲看秋江景,不妨登高處。
秋天夜晚,涼風習習,詩人獨行或與友人一道登盛山,行至 隱月岫處,倚峰賞清江之景。詩人沒有因秋山秋水生出無端閒愁, 而是發現秋江月夜自然景色之美,詩人筆下月亮鉤如線、鏡似鉤的兩種不同形態描寫,看到了月亮由靜到動的過程;遠眺清江,明月清風、波光粼粼般的絢爛,清江夜晚恬靜而優美,彷彿神話般境界。
明月下江水奔流不息,引發詩人無限思緒: 清江是開州人的搖籃,千百年來它始終以最大的熱情,奔騰著人們的情感,或灌溉、或航運、或生活飲用;清江以它博大的胸懷滋養著開州人民,它的自然美感染著詩人的心靈,使他領悟到明月與江水它們是有生命的。他還得到啟示:想要領略清江月夜之美,那就到高處來吧。
詩最後兩句與詩人王之渙“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意境有異曲同工之處。不過王之渙是從鸛雀樓看的是黃河白日之景,而韋處厚則是從隱月岫看到的卻是長江支流清江秋夜縹緲、深邃的華景。
(二)第479卷008首〖盛山十二詩·流杯渠〗
書名:《全唐詩》 作者韋處厚
激曲縈飛箭,浮溝泛滿卮。
將來山太守,莫向習家池。
詩意:曲折湍急而回旋的渠水飛流直下,繁多山梔隨渠水在溪流中浮沉。 將來就留在開州留做太守好了,我對襄陽習家池勝地也不再神往。
盛山花木繁多,花語鳥鳴;亭臺掩映,流水潺潺,風光惹人愛慕。詩人登行盛山陡峭的山谷中,只見流杯渠溪奔浪湧、渠畔山梔隨湍急溪水搖曳漂浮的景象,讓他想象到自己也像溪水一樣,流淌進狂歡寬闊的清江。詩人為盛山流杯渠如畫美景所迷戀。景使情動,情已匯景。情景相激盪。故詩人以詩言志:情願留守大美開州作自己的太守,也不去習家池那樣的勝地了。
後兩句詩,使我們強烈感受到詩人對於盛山山水的鐘愛。
(三)第479卷009首〖盛山十二詩·竹巖〗
書名:《全唐詩》 作者韋處厚
不資冬日秀,為作暑天寒。
先植誠非鳳,來翔定是鸞。
詩意: 山岩的竹林,如果它們不是憑藉寒冷冬日的茂盛,炎炎夏日哪裡能夠這樣涼爽宜人。先輩們栽植這片竹林,其本意並非是為了引來鳳凰,然而棲息在這片竹海里的卻是一些五顏六色的神鳥。
韋處厚這首五絕詩味雋永,寓意深刻,值得仔細品味。詩的前兩句闡釋了事物間的因果關係,詩的因事說理,因果說因,契合了當時唐朝社會凡事皆有因果的佛理;後兩句講凡事順勢而為的道家理念,全詩要義體現了東方樸素哲理。
詩人娓娓告誡讀者,人在社會生活中,不要刻意去追求一些東西,有時候,一些事物的發生和結果總會令人意外,也完全不是我們能夠事先想到的樣子。人在世上,只要順勢而為就好了。人生並不是一場可以排演的戲,它也沒有事前準備好了的劇本和臺詞,反而就像一場現場直播,與其總想預演自己提前設計的情節,倒不如過順其自然的生活。
韋處厚的整個仕途經歷,正好詮釋了這首詩的意境。他的仕途波瀾起伏,公元817年 ,韋處厚因受宰相與憲宗之爭的連累,而被貶到遠離繁華長安的僻壤開州出為地方官。此後返京,也是一路坦途,任職戶部、翰林,最後官至權力高位的宰相。詩人的一生,就是順其自然,即使貶到開州,在官宦生涯的低潮期,透過遊秀美的盛山,觀物感悟,詩所描述的竹巖情勢滲透了他的心境。
(四)第479卷010首〖盛山十二詩·繡衣石榻〗
書名:《全唐詩》 作者韋處厚
巉巉雪中嶠,磊磊標方峭。
勿為枕蒼山,還當礎清廟。
詩意:高險峻峭的山峰被皚皚白雪覆蓋,峭壁處眾石堆壘,稜角分明。雖然這些累石不能像蒼山石那樣成為擎天柱,但它們仍然可以用作帝王宗廟的基石。
詩人由盛山繡衣石榻的磊石聯想到巍峨壯麗蒼山,蒼山在這裡是一個理想的事物載體,他想到自己未來命運:雖被貶黜到遠離繁華京城的僻壤之地開州,但自己也是士大夫中“奉職循理”的一員,仍能為國家和社會做事。作者寄情於景物,以物喻志,抒發了他心中的理想和豪情。
(五)第479卷011首〖盛山十二詩·宿雲亭〗
書名:《全唐詩》 作者韋處厚
雨合飛危砌,天開卷曉窗。
齊平聯郭柳,帶繞抱城江。
詩意:險峻的宿雲亭被飛舞驟雨漂淋,天隨人意,驟雨才過就還晴了。開州城裡的人們拉捲起窗臺上的簾子,讓戶外的陽光照射進屋內;城牆外的一線楊柳依依可見,江水像綢帶一樣把開州府城環抱。
這首五絕詩的取材、立意和表現手法清新自然, 透過這首絕句我們能夠窺探韋處厚山水詩的藝術風貌。
《宿雲亭》用素描手法表現了開州府驟雨後天空還晴的秀麗風景,展示的是一幅色彩斑斕的山水畫。 詩中表現手法有靜有動,動靜結合;詩第一句先寫近景,第二、三、四句則寫遠景和全景,猶如一幅山水濃墨畫。畫布上描繪出雨後盛山,青翠山巒中的宿雲亭倚峭壁而建,兩江水環城匯聚東流入長江。江面上煙波浩渺,城牆臨江堤上的楊柳依依可見。這樣的畫面,古風悠悠,詩人情趣完全融入城在山水中的絢麗風光,可謂是人在畫中,畫在人中,而致情景交融。
詩對仗工整:“雨合”對“天開”“ “危砌”對“曉窗”、“郭柳”對“城江”;“ 飛”對“卷”、“聯”對“抱。 ”語句精雕細鑿,貼切傳神。
《宿雲亭》的意境在於:詩人登盛山而樂情忘憂于山水之間,展示了韋處厚瀟灑 的心態。 吟誦他的詩歌,恨不得丟棄百事去盛山宿雲亭作一次忘我地地神遊。
(六)第479卷012首〖盛山十二詩·梅谿〗
書名:《全唐詩》 作者韋處厚
夾岸凝清素,交枝漾淺淪。
味調方薦實,臘近又先春。
詩意: 溪谷兩畔的梅林啊,枝叢錯落有致;初開的梅花搖曳盪漾,凝聚著清淡素雅的神態。梅花冰清玉潔的氣質和意趣正表現在花朵上,臘月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韋處厚這首《梅溪》詩,刻畫盛山梅林景色,用筆洗練,而又沒有宮廷詩的隆脂豔粉,給人以澄淨空明,清新自然之感。
唐代“古文運動”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評價韋處厚的詩時認為,其詩清新自然,意境高遠。詩人張籍,作《和韋開州盛山十二首、梅溪》:‘’自愛新梅好,行尋一徑斜。不教人掃石,恐損落來花‘’。吟誦這首唱和詩,我們彷彿看到張籍在野徑或庭院尋覓新梅,觀梅和惜梅的體態及心境,也是別有一番情趣在心頭。
(本文為原創,嚴禁抄襲。圖片來自網際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