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是中國人最看重的傳統節日之一,她還有祭月節、團圓節等美名。最初節期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後來才調至農曆八月十五 ,大概也因十五月圓之故吧。
中秋節源起上古,普及於漢,定型於唐,而盛行於宋,現已成為全球華人共同的文化情結。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寄思念故鄉、親人之情;託祈盼豐收、幸福之意。傳統以月餅做中秋禮物,現也多伴以茶禮,以月餅祈親人團聚,用茶禮寓茶壽高福。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隨波千萬裡,何處無月明”。因形象美好,氣質皎潔,且時空無垠,月亮已成為中秋文化的象徵,情思的載體。千百年來,她更化身為中國人的靈魂情人,自古至今,綿綿情話訴說無盡。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古人的問月,神秘浪漫,至今讓人迷惑恍惚,神思無定。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這是酒後對月訴說的深情,豁達、悵惘而無奈。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曠達通透如東坡,遊長江、賞明月、思往事,也感嘆人生苦短,世事無常。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千古祝福,依念著中秋圓月,深深埋在華人心底,如蠢蠢欲動的種子,隨時會噴薄而出。
飲酒賞月,情思無限,一片衷情,訴說至今。而當中秋月夜,茶前月下,品茗賞月,又當如何?
三五家人好友,攜茶席茶具,於野外空地,席地品茗。或在山崗,或於曠野;四下無人,秋蟲啾唧,不染人間燈火,惟見皓月當空;素月清輝,如霜如水;山河共影,玉宇澄澈。泡上一壺茶,品茗聞香,賞月聊天。茶致中秋,清歡至美。
清風、明月、蟲鳴、茶香,耳得之為聲,目遇之成色,鼻嗅之為香,舌觸之成味;茶香月色,互為輝映;交融瀰漫,盈而不溢。大自然的美好饋贈,需要一顆美好的心去發現、品味、珍惜。
“不羨黃金罍,不羨白玉杯。不羨朝入省,不羨暮入臺。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西江的水流過竟陵城,不停留、不回頭,這是茶聖陸羽對生命的領悟和感嘆。月光如水,茶香似煙,無處不在,無影無形。這月光、佳茗、美景,你和我,不正如那西江的水,緩緩地流,卻無法停步?珍惜當下美好,一瞬也是永恆。
日本茶人千利休說:“當你放下茶具時,心情要同握著即將遠行愛人的手那般依依不捨”。喝茶在形式,更在態度,審慎、恭謹,珍惜。喝茶如此,萬事何不如此?人與人,人與月,人與茶,月與茶,與萬物,此刻不正是“一期一會,足當珍惜”?
“年年歲歲月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當中秋遇到茶,茶前月下,賞月品茗,我們當懷著感恩的心,以茶致中秋、致自己、致萬物,感知生命的短暫而美好,珍惜每一次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