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中將李彌:僥倖逃脫粟裕圍殲,蒐羅1萬殘兵,竟稱霸金三角11年

國民黨軍十三兵團司令李彌,是國軍將領中較有傳奇色彩的一位。他在淮海戰場被粟裕打得喪失信心,手下數萬人灰飛煙滅。然而他隨後轉戰雲南,率一股萬餘人的殘兵盤踞於金三角,竟然延綿11年之久,可謂傳奇之極了。

一、崩潰的李彌

李彌是華東野戰軍的老對手。

1945年抗戰勝利後,李彌即率第八軍北運青島,和我軍膠東部隊交過幾次手。

淮海戰役開打,國民黨軍進行了整編擴軍,李彌、和邱清泉、黃百韜等人都由軍長升為兵團司令,李彌任第十三兵團司令,統領第八軍、第九軍和一一五軍,後來又蒐羅老弱殘兵成立了一個六十四軍,實際骨幹兵力只有八、九兩個軍。

李彌兵團是國民黨軍淮海戰場的次等主力,與邱清泉的二兵團、黃百韜的七兵團、黃維的十二兵團都不能相提並論,所以李彌一直打得是滑頭仗,不敢和華野硬拼。

1948年11月黃百韜兵團被粟裕包圍於碾莊圩一帶,李彌奉命解圍,其骨幹部隊第八軍進攻至麻穀子一帶,遭遇華野阻援部隊強力反擊。第八軍損兵折將,李彌向剿總要來空軍助戰,以五百磅的炸彈狂轟麻穀子。飛機炸過後,又用燃燒彈、迫擊炮、野炮輪番轟炸。

麻穀子不過一個小村子而已,地處平原,根本沒有什麼地利可言。守衛此處的是華野七縱21師的部隊(不知是哪個團),不知道他們用的什麼辦法,在如此暴烈的火力之下仍然活了下來。英雄的官兵們心中早已忘卻生死,只牢牢記住一個命令:堅決阻止國民黨軍向碾莊靠近。

火力覆蓋後,李彌來到現場,略帶輕蔑地對第八軍軍長周開成說,搜尋一下戰場,順手佔領了吧。

哪知周開成剛派出部隊往麻穀子陣地上走,對面華野的機槍如同暴怒的火龍,一頓掃射,國民黨軍被打倒一片。李彌察知情況,驚愕的半天沒緩過來。後來對170師師長石建中說:“他們是人不是神,就是鋼鐵都要熔化,為什麼能這樣頑強呢!”

李彌兵團最終沒能完成解救黃百韜兵團的任務,得知黃百韜戰死的訊息後,李彌兔死狐悲,沮喪之極。黃百韜手下有5個軍,實力近三倍於十三兵團,兀自被粟裕巨蟒纏身全部吞掉,自己這點兵又能有什麼作為呢?

1948年12月,杜聿明率邱清泉、李彌、孫元良等兵團撤離徐州,李彌本來擔負著掩護邱、孫兩兵團的任務。但此時李彌早已喪失信心,未經戰鬥便和邱、孫兵團一起撤退。

不過先跑後跑都沒有區別,李彌與邱清泉、孫元良殊途同歸,都被華野包圍於陳官莊一帶。

大廈已傾,李彌喪失了統軍大將最後的尊嚴,穿上一身沾有血跡計程車兵棉大衣,混在傷兵堆裡逃出戰場。他自己的衣服則找了個長像近似計程車兵,叫他穿著當替死鬼,還假意哄騙該士兵若能脫險必有重賞。

李彌僥倖逃回徐州城裡,隱藏在一家商號。過了一段時間,李彌聽街上人說,國民黨三個兵團司令死了兩個,他大概明白,那位替死鬼士兵戰死了,而且被解放軍誤認作李彌本尊。

當時華野已經準備全軍南下,對北面的解放區管制鬆了些,李彌趁機從徐州坐火車到濟南,再沿膠濟鐵路坐到高密。高密以東還是國統區,火車無法向東,李彌在高密舊友的幫助下,坐在一輛獨輪車上,假裝去青島看病,矇混過關逃過解放軍的盤查,逃到了青島。

二、稱霸金三角

李彌輾轉從青島坐船回到南京,面見了蔣介石。風雨飄搖之際,蔣介石也不再責罵李彌,而是叫他隨意發揮立功贖罪,重組第八軍乃至十三兵團。

當時國民黨正在不顧底線地強徵江南青年當兵,李彌一邊蒐羅從徐州潰逃回來的散兵遊勇,一邊以兵團司令的名義招兵拉夫,居然又湊起第八軍的架子——雖然只有萬把人馬。

李彌重建第八軍的同時,解放軍百萬雄師過大江,一路橫掃江南。李彌帶著第八軍且戰且退,一路退到雲南。國民黨軍將第八軍和第二十六軍合編為第八兵團,繼續負隅頑抗。

1950年1月盧漢在昆明宣佈起義,但這場起義並沒有帶來雲南全省的解放,雲南大部地區還被蔣軍控制。由於雲南境內軍隊體系龐雜,指揮不統一,為了保住這塊陸上最後的地盤,蔣介石一度要派顧祝同到雲南統一指揮。



陳賡將軍率兵解放雲南

顧祝同百戰之餘也是神魂俱喪,哪敢自蹈險地,百般疏通關係,慫恿陸軍副總司令湯堯到大陸替他“效忠黨國”,湯堯鬼迷心竅地同意,坐飛機來到雲南,取代李彌擔任八兵團司令,指揮諸路殘兵向昆明發動反攻。

不得不說,李彌是個十分精明的人。第八軍雖然是他嘔心瀝血重新組建的,但當此關頭,他知道憑雲南這點軍隊,萬難抵擋得住解放軍攻擊,於是甘心讓出軍權,由著湯堯去指揮。

結果不出所料,湯堯全軍覆沒,本人也被俘虜,湯堯自嘲說,我是坐飛機給解放軍送上門的俘虜。

八兵團的殘餘部隊約1500人逃出國境線,竄到緬甸北部的叢林中,與當地的惡霸、頭人、馬幫相結合,糾集到3000餘人,其中兩個頭目,都是八兵團序列裡的團長。

這股殘兵盤踞在緬甸的小勐板,自稱“復興部隊”,在那裡招兵買馬、徵糧派捐。緬甸政府調兵來驅逐這支國民黨軍殘軍,沒想到這股幾千人的殘兵居然勇武無比,擊退了擁有飛機大炮的緬甸軍。

經此一戰,逃緬殘軍進一步擴大勢力,大本營轉移到孟撒,一邊蒐羅從雲南逃來的國軍殘兵,一邊在當地招兵,到1951年,實力居然擴充到9600餘人。

中將李彌:僥倖逃脫粟裕圍殲,蒐羅1萬殘兵,竟稱霸金三角11年

蔣介石聞此訊息,喜悅之情不亞於金門戰役獲勝。為了更好地控制住這支武裝,立即派李彌取道前往緬北,以雲南省主席和雲南救國軍總司令的名義,指揮這支部隊。

一下子扔過來兩頂高帽,李彌心裡其實充滿苦澀。他本不是蔣介石心腹,沒指望過當省主席這樣的大官,所以烏紗帽丟過來,他首先想到的是危機。

2月1日,李彌從臺北坐飛機飛到泰國首都曼谷,本來應當立即轉道緬甸,到前線的部隊去。但李彌打了個折扣,他不明虛實,不想貿然前去,而是在曼谷的豪華賓館裡,向前線部隊發去一系列命令,安排了幾個心腹將領擔任師長、團長,並瞭解了前線的一些情況後,李彌才於一個多月後的3月11日到達孟撒。

但謹慎的李彌一到前線,立即兩眼放光,大膽地決定對雲南發動反攻。

原因在於雲南省系和平起義,沒有經過大規模的戰爭,雲南邊境地區山川連綿,少數民族雜居,許多偏遠地方都控制在土司和部族頭人手裡,解放軍還未能有效控制雲南全省。

加之西南川、黔、康、桂諸省國民黨殘兵敗將大多逃到雲南,他們與當地的土豪劣勢互相勾結呼應。這種錯綜複雜的形勢,極易進行反攻。

1951年3月18日,李彌兵分兩路,一南一北,一主一次,目標直指雲南邊境的滄源縣。當時我人民解放軍主力屯駐於昆明、瀾滄等大中城市,邊境的縣城仍然依靠本地少數民族首領控制,滄源縣縣長田興武和武裝大隊隊長田興文都是佤族的頭人,副縣長吳任是上級派來的共產黨員,力量很弱小。

李彌打了一個出其不意,北路軍攻下滄源縣城,南路軍也襲擾了一些縣城。李彌隨即大造動靜,一邊向滄源縣城大發告示、傳單,向老百姓宣傳杜魯門已經出兵朝鮮,國軍將要反攻大陸,還裝模作樣發表了一通《八章約法》,宣告將拯救民眾於水火。

誰料李彌弄了個剃頭挑子一頭熱。

國民黨軍騷擾百姓非止一日,天下誰人不知。好不容易被共產黨攆走了,傻子才想讓你們回來。滄源縣雖然少數民族多,但老百姓們一點也不傻,知道誰好誰壞,國軍打過來之前,縣城的青壯年早就逃之一空,只剩下一些老年人看守門戶。

國民黨軍貼標語、發告示忙活了好幾天,不見一個百姓來看,鬧了個大寫的尷尬。

臺灣方面卻興奮異常,對外宣稱雲南反攻救國軍不日即可突入雲南腹地,拿下省城昆明。李彌還煞有介事地請求,待本部拿下昆明後,請國府遷都於昆明,正式開啟反攻大陸之路。

事實真有李彌吹得這麼順利嗎?

三、金三角鼻祖

事實與宣傳,往往是兩回事。

李彌的主力攻下滄源縣城,只不過征服了佤人部族的土著武裝,根本沒遇到哪怕一個班的解放軍部隊。

據第八軍副官鄧克保在《異域》一書中回憶:

滄源於4月25日中午克復(實際應是5月15日,作者注)。我是第一次到這個邊陲小城,那擁有1000多戶人家,只有一條街道的破敗城垣,寂靜如死。我沒有故舊可訪,但我希望能看到一個當地人的面孔,結果什麼都看不見。對我們這些重返國土的國軍,沒有鞭炮,沒有歡呼,大街上黃土飛揚,也沒有人影,家家關門閉戶。除了我們弟兄的崗哨,便是政工隊員們在興奮而忙碌地張貼布告標語和散發傳單。……

鬧了半天,打下一個大點的鎮子,而且不設防,尷尬至極。

中將李彌:僥倖逃脫粟裕圍殲,蒐羅1萬殘兵,竟稱霸金三角11年


地處邊陲的滄源縣今貌

我雲南軍區得知李彌攻入雲南的訊息後,6月3日,根據劉鄧首長和四兵團陳賡司令員指示,雲南軍區調集5個主力團的兵力,在思茅地區基幹團和雲南公安二團等地方兵力配合下,發動突然襲擊。

兵力運籌基本原則沒有什麼奧秘,仍是我軍南線大追殲時慣用的大範圍迂迴:兩個主力團向滄源縣邊境迂迴前進,主要負責兜擊、封鎖李彌退入緬甸的退路,另外三個團則直撲被敵人襲擾的滄源、孟邊等縣,與敵人主力決戰。

我軍五個團加地方部隊一萬人有餘,李彌兵力約八千,基本上是等倍兵力,照我軍一貫的多倍兵力決戰的慣例看,雲南軍區對李彌是十足的蔑視。

結果也是意料之中。

敵人南路軍在孟連被我軍包圍,一交上火,熟悉的味道、熟悉的對手又來了,國民黨軍一觸即潰,二千多人部隊,傷亡二百多人便四散奔逃,紛紛亂亂地散入山林。雖說把自稱正規軍的國民黨軍臉面丟光了,不過倒也不全是壞事,一千多號人散入茂密的叢林裡,我軍也拿他們沒辦法。

北路主力也沒好到哪裡去,李彌親自督戰、其主力師長李國輝親自指揮,結果被殲滅1200餘人,眼看打不過,只好丟了滄源,撤回緬甸孟撒。

這次進攻失敗後,李彌再也不敢集結主力進攻雲南,這點本錢根本經不起折騰。以往在國內隨便怎麼打,打光了接著就能拉壯丁補充,現在是在外國,打一點少一點,首要問題是生存。

李彌因此把重心轉移到經營根據地上來,經過深思熟慮,他作出一系決定:

1.在孟撒修建飛機場,實現與臺灣、美國直聯,以便進行武器與物資支援。

2.開辦反共大學,培訓反共骨幹,灌輸反共意識。

3.進行本土化發展,與緬甸邊境的反共集團、土匪隊伍、緬北的少數民族反政府武裝,乃至與寮國、泰國的反共集團合作,擴大地盤,徵收本地人當兵。

這些舉措很務實。緬、老、泰三國交界之處歷來是三不管地帶,利於獨立武裝的生存。到1953年1月,李彌部隊擴充16500人,編為4個師、16個縱隊。後來在美國人的資助與縱容下,李彌部隊又擴充至1.8萬餘人,力量日益強大。

中將李彌:僥倖逃脫粟裕圍殲,蒐羅1萬殘兵,竟稱霸金三角11年

李彌控制的地盤也越來越大,橫跨緬北撣邦、瓦邦、科康、景棟4個省,南北長530公里,東西寬280公里。

李彌手有武裝,實際上成了這一地區的草頭王,他公然接管了這一帶的鴉片生意,並公開設立一些行政機構,徵收公糧、關稅,徵拉民夫。坊間據此稱李彌為緬老泰“金三角”地區的創始人,雖說並不嚴謹,也不算言之無據。

李彌這人十分精明,時不時地派兵向緬甸腹地進攻騷擾,打也不是大打,而是一擊即退,達到嚇唬緬甸人的效果後就撤,把中國老祖宗傳下來的三十六計運用的曲盡其妙、爐火純青。緬甸人打不過李彌,只能忍氣吞聲地向聯合國求助。

李彌從軍二十餘年,打日本、打解放軍鮮嘗勝績,在緬甸卻成了戰無不勝、收發自如,軍人得有此境界,也算不枉從戎一回了。

異國軍團弄出來一個國中之國,緬甸政府時刻憂心,一直向聯合國申訴,矛頭直指美國暗中縱容。美國雖然一貫渾不吝,在這種問題上從來不要臉,但緬甸地處中南半島,說來也是中蘇越印幾個國家間的重點國家,真把緬甸惹翻了以後也不好辦,於是答應解決李彌問題。

蔣介石迫於壓力,於1954年宣佈把李彌調回臺灣,並把駐緬軍隊的核心主力193師7000多人一同調回。

緬甸政府沒達到徹底驅逐蔣軍的目的,但好歹走了一大步,不容易,緬甸政府忍著噁心感謝美國調停。

不過從事實看來,緬甸這個噁心白忍了。

蔣介石所謂的調離李彌、撤回主力師全都是幌子。李彌並沒有回臺灣,而是隱藏在泰國曼谷,喬裝改扮,繼續就近指揮駐緬軍。193師雖說調走了,卻又調過來一個93師,兵力規模基本相同。

蔣軍盤踞金三角的局面仍在持續,緬甸政府經過漫長的上訴與武力討伐失敗後,終於意識到問題的關鍵,要解決這股殘軍,只能救助於他們的天敵:

中國人民解放軍。

四、殘軍徹底瓦解

緬甸政府知道,新中國同樣對殘軍耿耿於懷。

緬甸殘軍曾於1957年對雲南又進行了一次大規模進攻。不過所謂的大規模,說出來可能怕諸位看官忍俊不禁,蔣軍這次進攻的兵力,只有1400餘人。

之所以用大規模一詞,乃是因為前幾年襲擾雲南的兵力更少。李彌不敢用大量主力進攻,一直都是派數十人、百餘人的規模,不斷襲擊解放軍的哨卡和邊境城鎮,從不敢進行連以上部隊的集中攻擊。

為什麼突然改變策略了呢?因為蔣介石派了一個新指揮官,柳元麟。

中將李彌:僥倖逃脫粟裕圍殲,蒐羅1萬殘兵,竟稱霸金三角11年

柳元麟是黃埔四期生,長期在蔣介石的警衛部隊中工作,與蔣關係較為密切。蔣派他指揮前線軍事,有意讓他以欽差大臣的身份鎮撫前線諸將。

李彌很聰明,察覺到蔣介石細微的心思,在曼谷甘當幕後大佬,對前線的事不多過問,柳元麟得以放開手腳大幹。不過此公不善於和一線將領處關係,他手下共有5個軍長,因為一上任就大抓軍權,和軍長們起了衝突,鬧得3個軍長都對他陽奉陰違。

柳元麟想靠軍功樹威信,不顧眾寡懸殊之勢,改變李彌不打大仗的策略,強令第一、第二、第三軍集結兵力向雲南攻擊,目標是佔領昆明。

三個軍長呂維英、甫景雲、段希文認為柳長官簡直瘋了,就算能打到昆明,深入雲南腹地這麼遠,豈不是找上門送死。三個軍長你有困難、我也有困難,最終只派出1460人,交給柳元麟親自指揮。

解放軍的主力團就部署在邊境縣城,嚴陣以待無懈可擊,柳元麟只搶劫了幾個村寨,見實在無隙可乘,灰溜溜地撤了回去。

緬甸政府隨後對緬北蔣軍進行了第三次討伐,可憐緬軍實在無能,連換了指揮官、內部一盤散沙的蔣軍也打不過。沒奈何,舍了臉面去求中國吧。

1960年1月,緬甸總理吳奈溫訪華,與中國達成了合力剿滅緬北殘軍的協定。當年10月底,在昆明軍區司令員秦基偉將軍指揮下,我軍集結了5個團又1個營的主力,在緬甸政府的配合下,悄悄越過中緬邊境,殺向緬北殘軍的駐地。

蔣軍之前之所以敢肆無忌憚地中緬邊境佔領地盤,就是吃準瞭解放軍不會越線進攻這個底線,此時解放軍主力來攻,殘軍毫無防備,瞬間被消滅4個師800餘人,斃2名師長、1名副師長,生俘1名師長、1名副師長。

但是仗打到這裡,突然按下了暫停鍵。

原來緬甸政府對中國軍隊存有戒心,在中緬協定裡規定,解放軍越線攻擊不得超過20公里。

我主力軍打敗這股蔣軍後,再往西南進攻就超過20公里了,因秦基偉將軍命令暫停前進。

柳元麟探知這一情況,採取了避中擊緬的戰略,北面部隊全撤回來不和解放軍接觸,全力與緬軍交戰。

緬軍不得不主動改變協定,請求解放軍深入追擊,不限距離。解放軍隨即南進,不費什麼功夫很快蕩平了殘軍的巢穴。柳元麟不得不率部逃入寮國和泰國境內。

戰爭於1961年年初結束,國民黨駐緬殘軍稱霸於此的歷史宣告終結。

迫於國際壓力和現實情況,蔣介石公開宣佈下令將駐緬殘邊徹底撤離,但念及殘軍在彼生活多年,有家有室者甚多,因此採取自願撤離原則,願來者來,願留者留,不過留下者不再給予資費。

由此,駐緬殘軍大部分撤回臺灣,只留下3000餘人仍然盤踞不走。但這3000人已不成氣候,長期居留曼谷的李彌見大勢已去,也帶著萬分無奈返回了臺北。

剩餘殘軍在緬、中、泰、老諸國雜縫中勉力維持,好似無根之木、無源之水,不斷有士兵逃回雲南,返回祖國懷抱,其最後一任指揮官呂維英(也就是曾經的第一軍軍長)也終於回到雲南,向人民解放軍投誠。

李彌身在臺灣,還不斷給金三角的殘部寫信,一直鼓勵他們戰鬥下去,為反攻大陸而奮鬥。但無論垂垂老矣的李彌,還是在緬甸朝不保夕的殘軍,都知道反攻大陸已是鏡花水月,終成虛幻了。到1989年,國民黨軍殘軍徹底瓦解,這段長達40年的國民黨軍異域軍事史終於告一段落。

李彌於1973年12月7日病死於臺北。柳元麟則活到1997年,親眼目睹了這樁史事的結束。

分類: 軍事
時間: 2021-08-02

相關文章

三大戰役的那些遺憾:遼瀋漏掉精銳52軍,淮海讓胡璉僥倖逃脫

三大戰役的那些遺憾:遼瀋漏掉精銳52軍,淮海讓胡璉僥倖逃脫
<大決戰>在觀眾兩極分化的口碑中,終於迎來了大結局.和很多人料想的不同,雖然<大決戰>的主線是從1946年開始,結局以平津收尾,裡面沒有對後面的渡江戰役和席捲大西南等後續故事進 ...

粟裕當總參謀時,主席給配11個副參謀長,分別是誰?誰成就最大?

粟裕當總參謀時,主席給配11個副參謀長,分別是誰?誰成就最大?
粟裕位列我國開國十大將軍之首,曾創下蘇中戰役"七戰七捷",孟良崮圍剿張靈甫,渡江後解放上海等卓著的功勳.新中國成立後,粟裕因戰功顯赫,軍中聲望極高而被授予總參謀一職,統率中國軍事全 ...

粟司令的後代成就如何?親家是元帥,長子是中將,次子是公司高管

粟司令的後代成就如何?親家是元帥,長子是中將,次子是公司高管
解放戰爭中,粟司令無疑是我軍表現最亮眼的高階指揮官之一,與林總齊名,並稱"林粟",二人均擅長大兵團作戰.林總打仗穩妥,粟司令打仗出奇制勝,打法多變,二人不分伯仲,均是我軍中的高階軍 ...

國民黨悍將胡璉之子披露:家父不敢提粟裕

國民黨悍將胡璉之子披露:家父不敢提粟裕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國共兩黨都出過許多名將,而中共許多優秀將領甚至讓國民黨非常忌憚.國民黨悍將胡璉之子曾經說過,家父不敢提粟裕. 粟裕 "金門王"胡璉 胡璉,1907年11月出 ...

7千人戰11萬敵軍,常勝將軍粟裕是怎麼打贏這場“神仙仗”的?

7千人戰11萬敵軍,常勝將軍粟裕是怎麼打贏這場“神仙仗”的?
南昌起義時候,他只是警衛江西大旅社的一名新兵,在創立井岡山根據地和第一次反"圍剿"時,他三年連升五級,由班長到排長.連長.營長.團長.師長,從活捉張輝瓚,到擔任抗日先遣隊參謀長,一 ...

濟南戰役:謎團重重,粟裕有32萬大軍只用14萬,杜聿明不救王耀武

濟南戰役:謎團重重,粟裕有32萬大軍只用14萬,杜聿明不救王耀武
1948年9月16日,濟南戰役打響.軍中戰神粟裕用了短短八天的時間,將國民黨的10萬大軍盡數殲滅. 然而濟南戰役中謎團重重,始終牽動著人們的好奇心. 當時粟裕有32萬大軍,為何只動用14萬?鎮守濟南的 ...

南麻戰役,粟裕率四個縱隊沒打過11師,許世友:要將胡璉碎屍萬段

南麻戰役,粟裕率四個縱隊沒打過11師,許世友:要將胡璉碎屍萬段
解放戰爭期間,在當時的國民黨軍中,也有一批戰鬥經驗十分的將領,18軍軍長鬍璉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毛主席在給前線將領的電報中曾多次提到此人:"18軍胡璉,狡如狐,猛如虎,宜趨避之,伺機取勝.& ...

黃百韜被圍困在碾莊後,邱清泉與李彌有沒有去救他?
如果說攻佔錦州,是遼瀋戰役的突破口,那麼碾莊戰役就是淮海戰役的突破口.當華東野戰軍在碾莊戰役中殲滅黃百韜第7兵團後,就在國軍的徐州防線上撕開了一條口子. 正因為碾莊戰役的重要性,中央電視臺熱播電視劇& ...

南昌起義周士弟當師長,職務遠超林彪粟裕,55年為何只授上將

南昌起義周士弟當師長,職務遠超林彪粟裕,55年為何只授上將
百年百將135:周士第 作者:相忘於江湖 1927年,先後爆發了我軍建軍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南昌.秋收和廣州起義. 三大起義一共有8個師長,南昌起義6位,秋收起義.廣州起義各有1位師長.但是在艱苦的革命 ...

遼瀋戰役中的塔山阻擊戰和淮海戰役中的徐東阻擊戰,哪個難度更大

遼瀋戰役中的塔山阻擊戰和淮海戰役中的徐東阻擊戰,哪個難度更大
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是我軍建軍以來也是國內革命戰爭中規模最大的3場戰役,戰場地域之廣.參戰人數之多.作戰樣式之複雜對於我軍來說也是前所未有. 遼瀋戰役前,擁兵百萬的林彪對於毛主席制定的&quo ...

我軍首打易守難攻大城市,毛澤東大膽主張有違常理,事後才知高明

我軍首打易守難攻大城市,毛澤東大膽主張有違常理,事後才知高明
說起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人們大都耳熟能詳.周恩來在評價三大戰役時有個說法,值得關注:決戰階段的主要標誌是三大戰役,三大戰役的序幕是濟南戰役. 濟南戰役為三大戰役創造的巨大優勢條件,毛澤東總結得很 ...

電影《長津湖》中的伍千里連長,之前在淮海戰場到底經歷了什麼?

電影《長津湖》中的伍千里連長,之前在淮海戰場到底經歷了什麼?
文|三將軍 最近熱播的電影<長津湖>中,由吳京飾演的男主人公"鋼七連"連長伍千里,曾幾次與戰友提起淮海戰場上的經歷,如進攻並戰勝數倍於己方的敵人.繳獲敵人的榴彈炮.兄弟 ...

淮海戰役中,國民黨如果全盤採納杜聿明的計劃,將會發生什麼?

淮海戰役中,國民黨如果全盤採納杜聿明的計劃,將會發生什麼?
1949年1月10日,安徽省陳官莊,一個風雪交加.滿目瘡痍的地方.兩個身穿國民黨軍軍服的人被兩名解放軍押到華東野戰軍第4縱隊的一處駐地.經過一番審問,4縱的幹部們吃驚的發現,這兩個俘虜中其中一位是國民 ...

國民黨5大主力軍戰敗後,除張靈甫、邱清泉戰死外,其他人啥下場

國民黨5大主力軍戰敗後,除張靈甫、邱清泉戰死外,其他人啥下場
"守住要塞有無把握?"1943年石牌保衛戰中,國軍第九戰區司令陳誠,問十八軍十一師師長鬍璉. 胡璉回答說:"成功雖無把握,成仁卻有決心". 石牌只是臨近宜昌一個 ...

虎將鍾偉“叛變”始末

虎將鍾偉“叛變”始末
軍隊裡的傑出者,一是將才,一是帥才.兩者的主要區別在對內關係上最能體現出來,那就是善於將將者為帥.心直口快.說話不講方式.不高興時一點就炸,或者打起仗來不要命.衝鋒時還需要提醒"指揮位置在哪 ...

兒子參軍後&quot;犧牲&quot;母親傷心欲絕,17年後警衛員上門:司令接您入京

兒子參軍後&quot;犧牲&quot;母親傷心欲絕,17年後警衛員上門:司令接您入京
1949年冬天,一個穿著軍裝的小夥子隻身一人來到湖北省黃安縣徐家村. 看到陌生的軍裝小夥進入村子,村民們十分好奇,一位大爺問道:"小夥子,你是這個村裡的嗎?誰家的孩子呀?" 軍裝小 ...

二戰中,如果隆美爾來指揮斯大林格勒戰役,德軍還會失敗嗎?

二戰中,如果隆美爾來指揮斯大林格勒戰役,德軍還會失敗嗎?
老周 摘要:二戰中,德軍的三大名將裡只有隆美爾沒有去過東線,他一直是在西線和英美盟軍作戰.如果隆美爾調去東線指揮斯大林格勒戰役,德軍還可能遭到慘敗嗎? 二戰中,德軍的三大名將裡只有隆美爾沒有去過東線, ...

敵軍突然出現,炊事員急中生智,化解了一場災難,我軍大獲全勝

敵軍突然出現,炊事員急中生智,化解了一場災難,我軍大獲全勝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國內百廢待興,一片和平的新氣象之下卻隱藏著陣陣暗流湧動.國民黨依然有部分殘兵盤踞在暗處,隨時隨地準備著破壞著新中國的安定團結. 在雲南的時候我軍的38師附近就突然出現過敵 ...

結婚9天入臺潛伏的謝漢光,42年後迴歸大陸:髮妻仍在、兒孫滿堂

結婚9天入臺潛伏的謝漢光,42年後迴歸大陸:髮妻仍在、兒孫滿堂
在革命程序中有許多家喻戶曉的英雄,也有很多隱秘戰線的無名英雄. 這些無名英雄潛伏在敵人之中,在無聲的戰場上默默為革命做貢獻,其驚險程度不亞於在槍林炮火中戰鬥. 謝漢光就是一位在臺灣潛伏最久的特工,他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