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受中國的兩個帝王所犯的錯誤造成的。
炎黃時代以及以前的中國,是整體的黃種人的人群結構。所以黃帝,不稱為皇帝,就是因為是整體黃種人的大帝的體現,而不是後來的皇帝的意思。
整體的黃種人,居住的地盤包括整個亞洲,北冰洋,北美洲,南美洲。炎黃二帝是這個地盤以及人群的共同大帝。
大禹治水以後,犯了一個錯誤,把沒有錢來幫助治水的人群,踢出我們人群之外,只把前來幫助治水的人劃為我們人群的範圍內。
這就是大禹治水以後鑄九鼎劃九州的現象。
也就是我們的人群,被分成九個部族,每一個部族頒發給一個鼎,憑鼎居住在我們的地盤內。
又把我們的地盤劃分為九塊,定名為九州。從而每一個部族平定,居住在九州內的一個小州內。
這個九州發展到春秋戰國時期被稱為中原。
中國人自從大禹以後就在這個九州,或者是中原內折騰了。
實際上就是把整個黃種人的地盤,縮小成中原一帶了,並且號稱為中國。
另一個大帝,就是秦始皇犯的錯誤。
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把天下的兵器收集起來,鑄成了12個銅人。不論是真是假。記載的內涵是從此以後老百姓不能持有鐵器銅器,不得私自使用金屬,不是軍人不能拿兵器。
這就是把原先的全民皆兵,改成了由皇帝自己控制的軍隊形式。
因為金屬是製造兵器的原材料,所以不能讓老百姓用金屬了。
因此中國人的機械,就停留在木質機械上了。
從而中國人在中藥配方上,和火藥配比上,雖然具備了化學的苗頭,卻不能繼續拓展和開發。
甚至把植物的纖維轉換成紙張,具備了物理的苗頭,也不能繼續拓展和開發。
因此中國不能邁入跨時代的完成。
歐洲人文藝復興以後,想找到中國,就掀起了大航海運動。從而完成了新大陸的發現。
新大陸的發現,把各個地方的人群的寶物,搶到了歐洲。窺見到了各種寶物的製造工藝。使歐洲的製造工藝越來越繁複多樣。
當歐洲人找到中國以後,把中國的制瓷方法和養蠶方法都弄到歐洲去了,特別是中國的木質的紡織機械,與紡織的工藝,到了歐洲以後,是歐洲的生產力突飛猛進。
關鍵的是歐洲人在中國找到了,中國人制造的,活板拉桿風箱,並且攜帶到了歐洲。用鐵製造這種風箱,最終形成了蒸汽發動機,以及水泵。
蒸汽發動機的出現標誌著工業革命的開始,也就是進入了跨時代的完成。
這就如同中國人不能用鐵製造用品,馬車一直是木頭制的。人坐在木頭制的馬車上很不舒服,中國人才搞出了一個人抬的轎子。
歐洲人看到了馬車和轎子,用鐵製造這種馬車和轎子,並且在馬車的輪子上裝上了鐵的彈簧,使歐洲的馬車彈性好,坐著很舒適,又能遮風避雨了。
當歐洲人有了蒸汽發動機,把蒸汽發動機放到這種轎子的馬車上,就搞出了現在的轎車。
有了發動機以後,繼續拓展就出現了汽油發動機。
有了汽油發動機以後,歐洲去美國的萊克兄弟,依據中國的風箏的原理,在風箏上裝上汽油發動機,就鼓搗出了飛機。
而汽油和天然氣的使用,也是歐洲人進入中國看到四川井鹽,熬鹽時用的天然氣。
從而就開始在世界範圍內依據井鹽的打井方法,到處鑽井尋找天然氣,不僅找到了天然氣,還找到了石油。因此現在石油鑽井平臺還是跟四川井研的井架相一致的,只不過四川的井鹽井架是竹子做的,現在石油鑽井平臺是用鋼鐵製造的。
歐洲人第1次進入中國,看到中國人燒煤,回到歐洲說中國人燒一個黑色的石頭,火比木材燒得旺。也看到了中國人燒石油,回到歐洲燒黑的粘稠的液體。
由此可見,歐洲人進入了跨時代的發展,是因為他們民眾可以隨便地使用鐵。
中國不能進入跨時代的發展,是因為從秦始皇開始,不準民間任意的廣泛的用鐵。這就是秦國有一個《鹽鐵論》決策發出。並且受到以後的歷朝歷代的執行,達到清朝仍然如此。
孫中山領導人民推翻滿清政府,就是開始准許老百姓廣泛地使用鐵了。
但是剛剛開始普及,讓老百姓用鐵,鐵的冶煉技術還很落後,不能保證中國進入工業時代。
新中國成立以後就全國性的大鍊鋼鐵,最終促進了中國的工業化完成,並發展成今天這個樣子。
現在的中國已是全球第1個生產鋼鐵的大國了。
追溯歷史的原因就是大禹把中國人的地盤縮小得太小了,迫使中國人沒有更廣闊的視野,僅僅侷限在九州或者是中原之內。
安居於中原之內,還美其名為從不對外侵略擴張的人群。
而秦始皇犯的錯誤,就迫使中國不能進入廣泛使用鐵的機械製造,使中國不能進入跨時代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