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肥烘糕
合肥烘糕為安徽省合肥地區地方傳統糕類名點,被譽為合肥糕點族中的“四大名旦”之一。具有八百多年的歷史,傳說始於北宋末年。烘糕金黃油潤,疏鬆多孔,香酥可口,味美甘甜,具有潤肺消喘的功效。久放不會變味,不減焦酥,便於貯存攜帶。
2.安徽臭鱖魚
安徽臭鱖魚的來歷要追溯到200多年前了,那時每年入冬以後,沿江一帶的魚販就把鱖魚用木桶裝起來,販運到徽州山區。為了防止鱖魚在運輸途中變質,魚販們就用一層魚撒一層鹽,途中還要經常翻動鱖魚,大約要過七八天才能抵達。
等魚販把鱖魚運到徽州山區時,鱖魚的魚鰓仍然是鮮紅色,而且鱗不脫質不變,就是會散發出一種似臭非臭的特殊氣味。人們把這種鱖魚洗淨後做成菜,結果發現不但沒有臭味,反而比新鮮的鱖魚更加鮮香好吃。於是這種做法就慢慢流傳下來,直到現在依然是盛譽不衰。
3.吳山貢鵝
吳山貢鵝,產於長豐縣,歷史悠久,原系朝廷貢品,其肉質較普通鵝細嫩,味美,燒、煮、燉、烤、醃食皆宜。滷製的吳山貢鵝,滷製方法獨特。傳其滷製秘方傳自吳王夫人史氏的後代,迄今已逾百年曆史。經史氏秘方滷製的吳山貢鵝,色清正,香濃郁,味道鮮美。歷史上若以活鵝上貢朝廷,需隨活鵝備足吳山當地的水和青草,方可保持吳山貢鵝的特有品質。
4.蝦籽面
蝦籽面以前是蕪湖當地人最念念不忘的“奢侈品”,只有生病或者生日的時候才能吃到,如今已經是家家戶戶都會做的一道傳統小吃了。蝦籽面是選用長江中青蝦的籽,配上多種調料製成高湯,加上手工的小刀面煮制而成,不僅勁道爽滑,而且麵湯極其鮮美,營養價值也很高。
5.淮南牛肉湯
淮南牛肉湯在安徽各地算是家喻戶曉的名小吃了,之所以能鮮醇濃香,是因為淮南牛肉湯的選料十分講究。正宗的淮南牛肉湯是選取江淮一帶的黃牛為原料,用牛骨頭熬湯,再配上幾十種滋補藥材和滷料按照一定的比例,用最傳統的工藝熬製而成。2013年6月,淮南牛肉湯的製作工藝被收錄為市級非遺名錄,如果來到淮南一定要嘗上一碗正宗的牛肉湯。
6.太和板面
太和板面是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的特色小吃,因為是在案板上摔打製成而得名。太和板面的湯料一般都是用牛羊肉為原料,再配上辣椒、八角、茴香等20多種香料熬製而成。剛出鍋的太和板面看上去晶瑩透亮、清白潤滑,吃起來勁道有彈性,口感非常好,喜歡吃麵的朋友一定要嘗一嘗。
7.雞湯泡炒米
雞湯泡炒米不僅是一道有名的徽菜,還是安慶地區特有的傳統美食。是將上等糯米用開水浸泡發軟,然後下鍋炒熟,再加入雞湯中,吃起來不僅有糯米的酥香,更有雞湯的鮮香,是安慶地區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
8.歙縣毛豆腐
毛豆腐即黴豆腐,是安徽的地方特色風味菜餚。炸後的毛豆腐金黃芬芳,炒制的蘸味醬成鮮辣甜。蘸食入口,毛豆腐外脆內嫩,醬汁口舌生津,故有“吃了毛豆腐,打你嘴巴都不吐”之說。
9.蕭縣麵皮
蕭縣麵皮,是蕭縣著名特產,安徽省區域性代表美食,在安徽蕭縣大街小巷均可看見它的身影,現流行於全國各地,尤其是淮北、宿州、徐州、蘇州、上海、北京、南京、合肥、蚌埠、棗莊、永城、淮南等地區。
蕭縣麵皮製作歷史悠久,積累了豐富的製作經驗。將小麥面水放進面鑼中蒸製成麵皮,加入秘製辣椒油、黃瓜絲、甜榨菜、麵筋卷、綠豆芽或調製而成。蕭縣麵皮具有皮薄、柔軟、涼香、酸辣可口、四季皆宜的特點。
10.鳳陽釀豆腐
“鳳陽釀豆腐”是安徽沿淮地區的傳統名餚。據鳳陽當地傳說: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出身在鳳陽,他年幼時家境貧寒,靠乞討度日。朱元璋在鳳陽城內的黃家小飯店裡討得一碗釀豆腐,吃後深感滋味極佳。以後,他便經常去這家飯店乞討釀豆腐。後來他穿上龍袍做了皇帝,便下令將鳳陽城內那家黃家小飯店的廚師召進了皇宮,專門為他烹製“鳳陽釀豆腐”,成了他御膳房的廚師。從此,這個菜身價百倍,成了明朝宮廷筵席上的一道名菜,並得到一個“朱洪武(1368年朱元璋稱帝年號“洪武”)豆腐”的雅號馳名於世,一直流傳至今。
11.黃山燒餅
黃山燒餅,又名“蟹殼黃燒餅”、“救駕燒餅”,“皇印燒餅”,是安徽徽州漢族傳統名吃,盛行於古徽州地區及周邊部分地區。用上等白麵粉與素油攪拌作皮,選嫩乾菜和肥膘肉為餡,芝麻撒面,然後放入特製的大爐中,貼於爐壁,烤熟取出,故又名“火爐餅”。因餅形小巧飽滿,呈黃色,似蟹殼,故俗稱“小燒餅”和“蟹殼黃”
黃山燒餅形似螃蟹背殼,色如蟹黃,故又名蟹殼黃。它是採用熬煉七八成熟的菜子油炒油酥面,同三分之二的水面合擀成多層次的面卷,選酶乾菜和肥膘肉做陷,芝麻撒面,然後放入特製的大爐中,貼於爐壁,烤熟取出。剛出爐的“蟹殼黃”,不待入口,便覺得香味濃烈,咬一塊,既酥又脆,層層剝落,滿口留香。
12.格拉條
相傳與蘇東坡有關,是阜陽特有的一種食物,頗受當地人的喜愛,在大街小巷都能吃到,它的名字來源大概是以下原因:在阜陽攪拌的方言是擱拉(gé lā),而這種類似麵條的食物需要將各種作料均勻攪拌所以就被稱為格拉條,而因其顏色金黃、面形粗壯,也叫金條面。格拉條是一種麵條,按當地方言翻譯出來的當地通用寫法為格拉條,最地道的叫法是潁泉區行流鎮人的叫法。格拉,阜陽方言意思是攪拌,吃格拉條時阜陽人喜歡說格拉格拉,意思就是攪拌一下,因為剛出鍋的格拉條就像炸醬麵一樣,醬並沒有拌勻,所以需要格拉格拉(攪拌攪拌)才好吃。
13.無為板鴨
無為板鴨也稱為無為燻鴨,是安徽省無為縣傳統特色名食,始創於清朝年間。以巢湖麻鴨為原料,配以八角、花椒、丁香、小茴香等約30種中藥和調料,先燻後滷,製作而成。
無為位於安徽省東南部,近鄰蕪湖市,這裡有一望無垠的水田,因此也被稱為“魚米之鄉”。在水田中飼養著大批的麻鴨,而這些麻鴨肉質肥瘦相間,口感油潤滑嫩,咀嚼回味有佳。當地人一般採用先燻後滷的烹製方法,自成待點。滷製麻鴨既有滷味濃厚,又有煙的薰香,成品鴨金黃油亮,皮脂厚潤,肉質鮮嫩,醇香味美,兼具北京烤鴨的芳香和南京板鴨的鮮嫩,與其他地域的板鴨形成鮮明的對比。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排名不分先後。如有不同見解,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