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後,你想做什麼?”年代不同,孩子的職業理想大不相同。從“80後”的“醫生、警察、科學家”到“90後”的“記者、宇航員、IT精英”,再到“00後”的“歌手、影星、大老闆”,“10後”們甚至發出了“我要當網紅、我要做主播、我想當全職太太”的吶喊……媒體與環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孩子對職業的選擇和對人生的規劃,作為家長,引導孩子認識各行各業,建立良好的職業啟蒙,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變得尤為重要。
一、引導孩子正確認識職業
發展心理學認為,3-14歲是孩子職業啟蒙的關鍵階段,在這一時期,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形成,各方面認知迅速發展,是挖掘天賦的絕佳機會,也是認知職業的黃金時期。很多孩子對“職業”的認識比較模糊,對於各行各業具體的工作內容及特點也不瞭解,如對“作家”的認知可能僅僅侷限於“寫字”“想象力”“足不出戶”等刻板印象。有的孩子嚮往當演員,但他喜歡的只是演員在鎂光燈下的光鮮亮麗。家長可以從日常生活入手,讓孩子瞭解周圍環境中經常接觸到的職業,引導孩子從最初對職業世界的好奇,到建立起自我的概念,再到逐步有意識地培養職業相關能力。告訴孩子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自己喜歡的、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選擇。
二、幫助孩子增加職業體驗
對於孩子而言,只有真正體驗過,才能說出自己喜歡什麼、想要做什麼。職業啟蒙,不應是枯燥的說教,而應是走出書本的親身體驗,家庭親子互動、角色扮演遊戲、閱讀職業繪本、走進職業體驗館、參與職業課程學習等都可以為孩子創造實際體驗職業的機會。比如面對對烘焙感興趣的小朋友,家長可以在家制作糕點時,主動邀請孩子參與其中,雖然他可能做不好,會把東西弄得亂七八糟,但這是他認知“烘焙師”這個職業的過程。家長要多肯定孩子,肯定孩子在嘗試職業過程中的能力特徵、性格特徵和品行特徵,幫助孩子瞭解自己,使孩子對自我的價值有充分的肯定。透過認識不同職業,孩子才能建立起對這些職業的具體感受,才能更為直觀地發現自己感興趣的職業。
三、激發孩子內在學習動力
“霍蘭德職業興趣理論”認為凡是具有職業興趣的職業,都可以提高人們的積極性,促使人們積極地、愉快地從事該職業。也就是說,孩子從事的職業和個人興趣、個人能力越一致,就越容易在崗位上迸發出激情。孩子為了自己的職業、未來和人生去努力,遠比為了分數去努力要實在和快樂得多。儘早幫助孩子確定職業目標,越能在孩子小時候幫助他經歷“產生興趣——主動學習——有所成就”的正向迴圈,就越會激發他的自信心與求知慾,在學習中顯示出更強的自學能力,在主動獲取知識的時候先人一步。其實,家長創造條件讓孩子接觸職業、探索職業,其實也是幫助他們樹立良好學習習慣的過程。
職業啟蒙,是家長幫助孩子激發學習興趣、探索未知世界、促進多元發展的過程。早日發現孩子的長處和興趣,及早進行合適的職業準備,找到並享受適合自己的快樂職業與生活模式,是家長為孩子鋪設的最長遠的路途。
(王茜,河西區實驗求是學校教師,天津市名班主任劉輝工作室成員,曾獲多個市區級教育論文獎項。)
來源: 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