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聆聽了一本介紹季羨林先生的書籍,聽後感慨頗多。
書中介紹了季先生的一生經歷,其他人物評價都不說,僅說作為國務院總理的溫家寶都曾5次相會,足以說明季先生的與眾不同。
書中介紹了作為大師對於身份的淡然,具體舉例,作為北京大學的副校長,他可以為一個剛剛報道的新生在炎炎烈日在看幾個小時的行李,而且為了守約可以坐在行李旁讀書,不說新生第二天知道季先生身份後的誠惶誠恐,單說季先生的低調和對身份的“視而不見”足以讓我們佩服得五體投地。
書中介紹了一代宗師對於學術的嚴謹,80歲以後可以為寫有關唐史的書籍,兩年多閱讀1000多本書,而相比之下,有多少人一生都才讀幾本書?
書中介紹,季先生最後的“三辭”,他宣告辭去包括國寶在內的三種身份,理由是那麼的坦然,他做這些不是為了顯示和說明什麼,只是要給後人和世界呈現一個真實的自己——季羨林以前不是聖人,以後也不是,沒有必要造假!
一代宗師,面對自己的成就身份居然如此坦然,讓我頓感理屈詞窮,因為他的高度普通人無法企及。
相對而言,有多少人把自己太當回事了,不要說位高權重的領導,就是普通的工作人員,都太把自己當回事了,處於孔雀開屏的狀態,殊不知真正的高人是不會太計較自己身份的,何況好多行業存在的社會價值不就是為民服務的嗎?……
人總歸還是吃一塹長一智的,唯有遇到真正的高人,我們才能發自內心地自嘆不如,也只有在這樣的時刻,我們才能有機會反省一下自己!
祝福越來越多的人能夠早日自省——身份對於有成就的人並不重要!!!
[撒花][撒花][撒花][禮物][禮物][禮物][點亮平安燈][點亮平安燈][點亮平安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