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外出打工做服務員,40歲的時候身價30億,小學文憑的她憑什麼成為海底撈的二把手?
1978年,楊麗娟出生在四川省簡陽市的一個貧苦家庭,他的父母都是大字不識的農民,沒有什麼文化。
楊麗娟出生之前,上面還有兩個哥哥,家裡沒有錢,兩個哥哥很早就輟學,外出打工賺錢去了。
他們在外面打拼了幾年,手裡也逐漸有了一些錢,就想著用這些存款自己做點小買賣來改善生活。
兄弟倆一合計,瞄準了蜂窩煤市場,他們想家家戶戶冬天都要用煤取暖,客戶對於煤炭的需求量很大,賣蜂窩煤肯定能賺錢。
他們拿出自己的存款,購買了大量煤炭,可是兩人沒有什麼銷售經驗,競爭對手們都不是善茬,導致貨物積壓在自己手裡,一年到頭也沒賣出去多少。
兩個人在家倒騰蜂窩煤,也沒有出門打工,就這樣折騰了一年,不僅把手中的積蓄全花光,還欠了別人很多外債。
那時候楊麗娟一放學就能看到家中擠滿了討債的人,屋裡亂哄哄的,根本沒辦法靜下心來學習。
父母和哥哥承擔著生活上的壓力,沒有多餘的錢負擔楊麗娟上學的費用。
她初中還沒有畢業,就獨自一人進城裡打工,為家人們分擔。
初中未畢業,為還債進城打工
楊麗娟一沒學歷,二沒技術,就算到了城裡也只能在餐館做服務員維持生計。
她來到四川一家小餐館裡給人打工,每個月留下夠自己吃飯的錢,剩下的都寄回家裡去。
沒想到她在端盤子的時候,竟然能夠遇見賞識她的伯樂。
小餐館裡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張勇,他就是海底撈火鍋的創始人。
他經常在楊麗娟打工的餐館裡吃飯,此時已經萌生了自己創業的想法,他把目標設定在餐飲企業上。
所以他在餐館裡吃飯的時候,就會留心觀察店裡的顧客們,還有店裡面的服務人員。
一來二去,他和楊麗娟也熟悉起來,他發現這個小女孩能夠輕鬆應付好幾桌客人,客人們在店裡吃得很開心,女孩在服務他們的時候也不會出現手忙腳亂的狀況。
小女孩在這其中要花費的精力,是值得人思考的。張勇看重小女孩的能力,想邀請她加入自己的創業團隊。
1994年,張勇在四川簡陽開創了自己的第一家海底撈火鍋店,那時候楊麗娟16歲。
籌備新店時急缺人手,張勇就想起了自己在餐館裡遇到的這個小女孩,他想用高薪聘請她到自己的店裡工作。
料想楊麗娟還是一個孩子,她身上還揹負著家裡的債務,一聽到張勇花大價錢聘用她,肯定不會拒絕,但楊麗娟卻果斷拒絕了張勇的邀請。
張勇在和女孩聊天的時候問道:“你一個月能掙多少錢?”女孩回答道:“一天120塊。”男人補充說:“你跟著我做,我給你一天160元。”
女孩說道:“那也不行,我的老闆在我最難的時候用了我,我可不能忘恩負義呀!”
男人聽到她的這番說辭,沒有再說什麼,只是叮囑道:“你想換工作的時候,隨時來找我。”
第二年女孩打工的餐館老闆,決定關掉在四川的店鋪,帶著一家人去廣東發展。
楊麗娟的家人不同意她一個女孩子,大老遠跑到廣東去,她和老闆說明了情況,決定留在四川另謀出路,她想起之前找到自己的客人張勇。
張勇見到眼前的女孩心裡很高興,他看中楊麗娟服務客戶的能力,這與海底撈創辦的宗旨十分契合,立馬歡迎女孩加入自己的團隊中。
楊麗娟通過了海底撈培訓,沒幾天就正式上崗工作,她和別人一樣,從海底撈的底層員工做起,每天給客人們端茶倒水,忙得腳打後腦勺。
她在海底撈工作時,每個月的工資剛打到卡里,她就只留下10塊錢給自己用,其餘的都寄回家裡。
有一次母親朝她借800塊錢急用,楊麗娟借遍了身邊的同事,但大家都是普通人,一時間誰也拿不出來那麼多錢。
張勇聽說了楊麗娟家裡的情況,直接幫她墊付了這些錢。
有一個這樣關心自己員工的老闆,楊麗娟暗下決心,一定要好好為他打拼。
海底撈堅持以服務至上的企業價值觀,員工們為了更好地服務客戶,需要學習很多項技能。
楊麗娟一開始不能適應這些要求,在小餐館裡,她只需要給客人端盤子就好了,不用操心其他的事情。
她的適應能力很強,雖然沒讀過很多書,但她頭腦很靈活,沒多久就能很好地適應在海底撈工作的節奏,還拿到了公司頒發的“最佳員工獎”。
海底撈的創始人張勇要求員工們服務好客戶的同時,還要學習掌握各種技能,比如操作電腦、考駕照等。
楊麗娟在這種氣氛的影響之下,也積極投入了武裝自己的大軍中,她利用業餘時間練習計算機技術,還輕鬆把駕照給考了下來。
她沒有辜負張勇的期望,在實踐中鍛鍊自己的工作能力,老闆認可她的辦事效率,把很多重要的任務都交給她來做。
他手把手培育出來這個四川女孩,除了讓她接管服務客戶的業務,還把一些經營和管理知識說給她聽,讓她運用到日常的工作中。
小姑娘年紀不大,身上卻有一股韌性,她肯學習,幹起活來也十分賣力氣,身上具備成為一名管理者的潛質。
由於她在一眾服務員中表現突出,老闆就讓她接觸生產線的全部流程。
她的業務範圍拓展到很多方面,從配料、上貨到收款、買菜等環節,她都能熟練掌握。
這為她今後的職業道路打下良好的基礎,張勇看中這個年輕的女孩,認為她不僅能夠接洽客戶,還熟悉生意流程,就把她提拔為領班。
又過了半年,女孩成為大堂經理,幾乎是每半年就提升一個等級。
從服務員到總經理,農村女孩逆襲
海底撈的生意越來越好,老闆決定再開一家分店,他把目光聚焦在19歲的楊麗娟的身上。
經過多方考慮,讓她當店長是最合適不過的人選,老闆把她一舉提升為店長。
從前期的營銷宣傳,到後期的提高客流量,楊麗娟凡事都是親力親為,交出了讓人滿意的答卷。
分店的業績讓楊麗娟有了拿得出手的成績,她的管理能力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1998年,張勇決定把海底撈火鍋的服務範圍拓展到西安,他把楊麗娟提升為西安地區的總負責人。
她第一次帶著“海底撈”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去開展業務,外地人根本不知道這個從四川走出來的火鍋店。
最開始火鍋店的生意十分慘淡,如何宣傳營銷是楊麗娟不得不面對的重要問題。
她想到一個辦法,就是派底下的員工到電線杆上貼小廣告,力求能夠儘可能地佔領消費者市場。
這樣的宣傳方式剛取得一點成效,城市的管理人員就順著小廣告找到了楊麗娟,他們以海底撈嚴重危害城市容貌為理由,差點吊銷了他們的營業執照。
無奈之下,楊麗娟只能自掏腰包付了賠款,這條道路行不通,她們只能選擇別的方法。
這回她和員工們一起到附近的單位,專門找員工們下班的時候,準備好熱騰騰的豆漿,免費送給過路的人,借這個機會給當地人宣傳自己的火鍋品牌。
在經營餐館的過程中,難免遇到一些突發狀況,醉漢在餐館鬧事的行為屢見不鮮,楊麗娟作為一個女性,仍然能夠冷靜地處理這種突發狀況。
海底撈是經營到深夜的餐廳,一次西安門店裡來了三個喝醉酒的客人,這三人不知道怎麼回事,和服務員吵起架來。
他們仗著自己人多勢眾,還上前去給女服務員打了一耳光,員工的臉上當即就顯現出一個紫紅色的手印。
店裡在一旁看著的男員工見到這一幕,就坐不住了,他們把那三個醉漢打了一頓。三人惡狠狠地撂下一句話:“你們等著瞧!”就連滾帶爬地離開店鋪。
沒多久店門口停下兩輛大卡車,車上烏央烏央一口氣走下來60多個大漢,他們手中拿著像棒球棍那樣的武器。
領頭的人讓服務員把經理叫過來,他說道:“要麼給5萬私了,不然我們就砸店。”員工看到這個架勢,立馬撥打了警察局的電話。
可是時間不等人,還沒等警察來救人,這個店面恐怕就要被人給砸了,這筆損失誰也負擔不起。
在千鈞一髮的時候,楊麗娟帶著店裡100多個員工團結在一起,她一馬當先,和員工們衝出店裡,在門口攔住對方帶著武器的60多人。
對面的大漢看到領頭的雖然是一個女人,可楊麗娟臉上堅毅的表情震懾住他們,一群人不敢貿然上前。
不多時,警笛聲響徹了夜空,隨著一隊警察下了車,這場衝突才得以化解。
事後楊麗娟回憶說:“海底撈就是我的家,當時根本沒想到害怕,店裡投入了這麼多錢,砸了就全完了。我不能讓這樣的事情發生。”當年的她只有21歲。
優秀的服務是海底撈在市場上立足的關鍵,憑著不懈的努力,西安分店的營業額有了穩定的增長。
老闆把她的努力看在眼裡,她能夠根據實際情況,迅速因地制宜地作出正確反應,以後遇到各類棘手的情況,楊麗娟都能巧妙地化解。
秉承著以顧客至上的經營理念,海底撈吸引住了一波忠實的客戶,逐漸在全國範圍內都有了影響力。
海底撈的名氣漲了起來,很多獵頭的眼睛都盯著楊麗娟的位置,他們開出了誘惑的條件,提出給她百萬年薪,按照比例劃分股份。
100萬在現在也不是一個小數目,更何況獵頭提出條件的時候,是在2011年。
出身貧苦的楊麗娟直接拒絕了這些老闆的邀請,她把海底撈當成自己的家,如果沒有張勇賞識自己,她也不會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
她深知離開了海底撈,自己就沒有立足之地,她一定不會背叛海底撈的。
海底撈上市,40歲身價30億
2021年,34歲的楊麗娟接管了海底撈在全國範圍內所有門店的運營管理,成為僅次於張勇的二把手。
她在這個領域默默跟著老闆耕耘了25年,憑藉自己的能力,改變了自己的窮苦命運。
這背後離不開老闆張勇地栽培,在工作上的強度很大的時候,張勇還鼓勵楊麗娟學習《性格決定命運》等管理類的書籍,要求她按時寫工作報告,交給自己。
有一次楊麗娟的壓力實在太大,她哭著給老闆打電話,說自己不想幹了。張勇嚴厲地拒絕了她,並且鼓勵道:“你還這麼年輕,學什麼都能學會。”
彼時,楊麗娟不能理解老闆這樣做的用意,只是抱怨他要求太多。
原來張勇這麼做,是為了不讓員工被時代淘汰,尤其是那些學歷低的員工,如果還沒有掌握這些技能,很容易就被高速發展的社會給甩在身後。
隨著楊麗娟在事業上取得飛躍式的發展,她很快明白了老闆的良苦用心。
就是因為有這樣一個為員工著想的真誠老闆,身邊的員工們才如眾星捧月一般,跟在他的身邊。
自從楊麗娟全面接管了海底撈的門店運營,她帶著這個火鍋品牌開拓國際市場。
第一站來到華人很多的新加坡,之後的目的地是美國,從選擇地址到談判過程,都由她親自參與。
海底撈成立在1994年,截止到目前,已經在全球範圍內開設了466家直營店鋪。
去年的總營業額達到了170億元,這些亮眼的成績讓海底撈成為國民家喻戶曉的品牌。
海底撈上市之後,40歲的楊麗娟佔有的股份最終確定在3.68%,換算成人民幣已經超過了30億。
她的人生故事證實了一個家喻戶曉的道理,“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其實在剛入行的時候,她也覺得在海底撈工作,要比平常的餐館累一些,她多次向老闆提出離職申請,都被張勇給拒絕了。
由此可見,跟對老闆是很重要的事情。有了能夠賞識自己的人,就能搶佔人生的快車道。
如果單純依靠自己的能力,有出頭之日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只有天時、地利、人和等條件都剛好具備,人們才能順利打造出完美的人生。
普通人要抓住身邊的每一個機會,萬一你就是下一個楊麗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