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是一個兵荒馬亂,戰火紛飛的時代,正所謂亂世造英雄,我們記住了,三國演義當中的英雄可謂是數不勝數,更是有許多英雄流傳至今,家喻戶曉。
常林(生卒年不詳),字伯槐,河內郡溫縣(今河南省溫縣)人。在他七歲時,父親有一個朋友登門造訪問常林伯先在不在家?常林卻沒有理會他,父親的這個朋友就很生氣質問常林說你怎麼會這麼無禮,常林回答到你當著我說我父親的名字,我為什麼還要拜你呢?可以看處他是個懂得孝悌之人。
公元190年(初平元年),河內太守王匡起兵討伐董卓。他為了樹立自己的威嚴開始在郡內奉行嚴刑峻法,派人尋找官員及百姓的過失,如果有過失的會將她們關押起來,可以用錢或糧食來贖罪。二常林的叔父因為小的過錯被抓緊了獄中,常林於是自告奮勇的去救叔父,他並沒有拿錢糧去贖人,而是去找了胡母彪,對她說明了情況。胡母彪立即寫信責備王匡,王匡就把常林的叔父給放了,隨後常林遷到上黨避亂。
當時正逢旱災,常林把周圍的鄰居都叫來,把自己的糧食整升整鬥地分給他們。後來常林被人舉薦,在曹操麾下當上了縣令。他在職期間治理有方,卓有成效,因而提升為博陵太守、幽州刺史。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曹丕獲任命為五官中郎將,常和被選為五官將功曹。後來田銀、蘇伯乘機反叛朝廷,幽州與冀州動盪不安,曹丕想親自帶兵去討伐他們,常林說親自出兵遠征不算大智大勇的舉動阻止了他,曹丕聽後派手下將官前去討伐,果然不費吹灰之力就把叛軍消滅了。
公元220年,曹丕稱帝,常林遷任少府,封樂陽亭侯。公元227年,曹叡繼位後常林被晉封高陽鄉侯。常林和司馬懿是同鄉,而司馬懿認為常林在故鄉人中年老德高的人,見面都對常林行拜禮。有人認為司馬懿位高權重,常林不應受拜,但常林則認為司馬懿是自願遵守長幼的禮序,作後人的榜樣。不僅如此常林為人個性好學,東漢末年做門生時更帶著經書去耕作,由妻子送飯給他。二人也是相敬如賓。
八十三歲那年,常林去世,被追贈為驃騎將軍,以公爵的身份舉行了葬禮諡號貞侯,爵位由其子常時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