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海峽的歷史城市馬六甲在500多年間推動了東西方在馬六甲海峽的貿易往來與文化交流。亞洲和歐洲的影響賦予它們獨特的物質和非物質多元文化遺產。馬六甲城內的政府建築、教堂、廣場以及防禦工事展現出了這座城市早期的發展歷程,它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5世紀馬來蘇丹政權時期及其後的葡萄牙統治時期,再到16世紀早期開始的荷蘭統治時期。2008年,馬六甲海峽的歷史城市——馬六甲與喬治城(Melaka and George Town, historic cities of the Straits of Malacca)作為文化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馬六甲古城是馬來西亞馬六甲州的首府。馬六甲城建於15世紀初,曾為馬六甲王國的都城。馬六甲扼據馬六甲海峽東岸,地處海上交通要衝,從16世紀起,歷受葡萄牙、荷蘭和英國的殖民統治。
16世紀初,葡萄牙人在聖保羅山修建了聖地亞哥城堡。城堡是當時的葡萄牙殖民者為防範被擊敗的馬六甲王國軍隊的反攻而修築的,依山而建,地勢險要,全部用巨石砌成。城堡在建成的150多年內經受了許多次攻擊依然巋然不動,最後英國人只好用炮火徹底摧毀了這座寧死不屈的石頭城,僅有一座石門倖存,當地人稱它為“沒有牆的城門”。城堡被當地人視為馬六甲的精神象徵。現在能看到的城堡是一片殘牆斷垣,只有古堡城門樓依然儲存完好。聖保羅山上的聖保羅教堂幾經戰亂,現已面目全非。
荷蘭紅屋位於城市廣場的一側,曾是荷蘭總督的官邸(總督府),建於17世紀中葉,是一座紅色帶有圍牆的3層建築,現為馬六甲歷史與民族博物館,館內保留了馬六甲各個時期的歷史遺物。紅屋旁邊的基督教堂建於1753年,是荷蘭殖民地時期的典型建築,用紅磚砌成。教堂內有《最後的晚餐》的瓷磚畫。在城市廣場還有鐘樓、維多利亞女王噴泉等歷史遺蹟。
馬六甲城是馬六甲海峽上現存最完整的歷史性城市中心,這座城市見證了亞洲多元文化和傳統,在那裡許多宗教和文化交匯共存。馬六甲古城是東亞和東南亞多元文化貿易城鎮的典型代表,是亞洲多元文化和傳統以及歐洲殖民影響的生動見證。馬六甲城反映了一種文化的融合,創造了一種獨特的建築、文化和城鎮景觀。
孫克勤撰文和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