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世界報》網站2月14日發表該報財經編輯丹尼爾·埃克特和霍爾格·切皮茨的文章,題為《戰爭和通脹——世界經濟危機的結合體》,全文摘編如下:
東歐的戰爭威脅和通脹持續高企,在資本市場引發深度憂慮,尤其是在各國央行施以援手的希望實際上很渺茫的情況下。當前形勢對儲戶和投資者意味著什麼?
一種對世界經濟和市場而言“有毒的組合”正在形成。由於東歐的戰爭威脅,原本就很高的能源成本又受到額外的推動。這導致通脹壓力升高,進而限制央行的迴旋餘地。如此一來,世界將走向一場經濟危機,而各國央行卻無法透過傳統的貨幣政策措施應對這一危機。
過去幾年,美聯儲、歐洲央行或英格蘭銀行是困境中的重要援手。與以往市場低迷時的做法不同,這些央行如今或許會發現,自己不得不把錢帶走——否則可能會進一步助長通脹。這樣一來,股票投資者就無法指望央行會趕來幫忙。
自年初以來,德國股市DAX指數已下跌約6%。其他股市指數還有跌得更嚴重的。美國主要涵蓋科技股和成長型股票的納斯達克指數已下跌12%。德國科技股指數TecDAX的情況更糟,一個半月內下跌17%,目前比最高點低近五分之一,已站在熊市邊緣。
過去,油價飆升為證券市場拉開熊市帷幕的場景並不罕見,而且這不僅影響科技部門,還會衝擊像德國DAX指數和美國標普500指數等傳統指數。在那之後,經濟衰退常常接踵而至。
目前,能源價格上漲的態勢十分猛烈。本週初,油價跳漲至2014年9月以來的最高值。布倫特原油價格一度觸及每桶96.16美元的高位。自年初以來,這種化石燃料的價格已上漲22%。但是,其他能源載體的價格也在上漲,歐洲天然氣價格在2021年已大幅上漲的前提下又攀升15%。
能源成本上漲對許多國家的消費價格造成重大影響。在德國,1月的通脹率已高達4.9%,超出經濟學家的預期。能源價格是其重要推手。美國今年第一個月的通脹率達到7.5%,這是自上世紀80年代初以來的最高值。
40年前也曾出現過“有毒組合”。那時,第二次石油危機將西方經濟逼入衰退境地,但由於通脹率達到兩位數,美聯儲決定提高而不是降低利率。緊縮的貨幣政策能抑制通脹,但是會讓經濟景氣程度和資本市場承壓。
目前的物價上漲潮是數十年來最強勁的之一。這一方面是因為,能源在購物籃中所佔的比重很高,另一方面是因為,價格漲幅太大。能源價格上漲得非常猛烈。與2021年初相比,歐洲天然氣批發價格上漲390%,與天然氣價格息息相關的電力批發價格也上漲180%。
由於運輸和生產成本增加,化石燃料價格上漲也導致其他一系列產品(例如農產品)價格上漲,而這又進一步推動通脹率螺旋上升。在過去,能源價格飆升經常預示著熊市的到來,但大多數分析人士目前仍對股票持樂觀預測。儘管如此,“有毒組合”還是能讓他們的預測落空。
第一批銀行已經提出更加深思熟慮的建議:美國銀行建議客戶,在當前形勢下不要購買跌幅很大的股票。專家們指出,股票近期估值相對較高。
投資銀行高盛公司也表現得比以往更謹慎。該公司分析師將標普500指數的年終目標值從5100點下調到4900點。儘管今年的回報率預測保持不變,明年的回報率還有所提高,但在利率遭上調的情況下,投資者可能不會再容忍這麼高的估值。
高盛現在預計,美聯儲今年將加息7次。透過連續加息,美聯儲可能迫使歐洲央行同樣收緊貨幣政策,進而令德國和歐洲股市承受更大壓力。這實在是“有毒組合”。
來源:參考訊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