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加特林”家族最強改裝,炮聲一響耗金千兩,1分鐘打出千萬人民幣,它就是世界最強近防炮——1130近防炮。
1130近防炮裝有11根炮管,兩側各有一個彈倉,作為艦艇的最後一道防線,近防炮系統一般可以對3千米內的攻擊進行攔截,並且可以追蹤多個目標,身為新一代“彈幕大師”,1130近防炮已經能夠做到一次性鎖定48個目標。
這還只是保守資料,透過雷達探測系統、熱感攝像機、鐳射測距儀等一系列電子裝置,可以根據來襲導彈的距離遠近分別擊落,為了防備突破外圍防禦圈的漏網之魚,1130近防炮最高射速能夠達到每分鐘11000多發,相當於每秒就能射出超過160發炮彈。
從目前給出的資料來看,1130近防炮使用的彈藥主要為鎢芯穿甲彈和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高爆榴彈、半穿甲榴彈等,其他型號也不是不能使用,但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初速高達每秒1000米,最大射程也能夠達到5000米,能夠保證在有效射程內彈道比較平直,即便對方發射的是增強防護過的反艦導彈,也能夠貫穿防禦,打進導彈關鍵部位,攔截速度在3馬赫以下的超音速武器不在話下,所以非常適合末段防禦。
鎢芯穿甲彈則更為常用一點,它的彈體主要是由低碳鋼或鋁合金製成,彈芯則是鎢合金,當鎢芯穿甲彈命中目標後,炮彈會迅速碎裂,中間的鎢芯依靠著強大動能,繼續往前推進,達到破甲效果。
在相同口徑下討論穿甲能力,那麼鎢芯穿甲彈比起鋼製炮彈而言自然更為突出。
現代反艦導彈除了傷害高以外,速度也是一大強項,如果近防炮無法在遠距離快速解決掉反艦導彈,光是爆炸導致的導彈殘骸,就能夠對艦艇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使用鎢芯穿甲彈為主要彈藥的1130近防炮,一般會在導彈進入2000米範圍時就開始攻擊,最大程度上減少導彈殘骸的威脅。
鎢芯穿甲彈還有一個優勢在於耐熱性,連續高速射擊會導致普通鋼製炮彈出現無法避免的變形,影響精準度不說,要是炮彈提前爆炸怎麼辦?
更加耐熱的鎢鋼就沒有這些煩惱,憑藉強大的穿甲能力和其他效能,使得鎢芯穿甲彈單發造價大概維持在1000元上下。
根據統計,1130近防炮射擊一秒鐘,打出的鎢芯穿甲彈價值大概在16萬人民幣左右,如果不採取短點射,連續一分鐘射擊就得花費將近1000萬人民幣,這打的哪是戰爭,是錢啊!
比起炮管並列兩排,每排6根的西班牙梅羅卡20毫米近防炮和炮管4管呈正方形排列的德國MS27“邁達斯”27毫米近防炮,1130近防炮還是採用了主流的加特林設計,裝填彈藥更加方便且不容易出錯,而且還要涉及到內能源和外能源問題。
簡單來說,內能源系統價格便宜但是故障率高,外能源系統成本高、如果斷電就得啞火,但是穩定性和故障率都很出色。
綜合來看,1130近防炮除開成本高之外,完全無愧於世界最強近防炮這一桂冠。
對於任何一個國家的海軍部隊而言,航母絕對是重中之重,在每一個編隊中充當著大腦的作用,協調並指揮其餘戰艦攻擊或防守,想要攻擊一艘航母,首先需要面對的,就是其餘大大小小的各式戰艦組建起來的防禦網絡,想要摧毀一艘航母,那最好的方式還得是“飽和攻擊”。
要說玩航母最溜的國家那肯定得是美國,那麼作為頭號對手的蘇聯,自然而然就成為了“打航母”最溜的國家,並以此為契機制造出許多恐怖的軍工武器。
為了保護航母,美國尤其加強了航母中段和末端防禦能力。
不過從嚴格意義上來說,1959年蘇聯推出的AK-230近防武器系統算是二戰後出現的首個超一流近防系統。根據計算,AK-230即使面對高亞音速戰機的襲擊,近距離攔截成功率也能夠達到70%左右。
美國海軍的反應慢了不止一拍兩拍,AK-230誕生8年後,埃及用反艦導彈輕鬆擊毀以色列驅逐艦,這起事件讓美國真正意識到,反艦導彈在戰爭中能起到巨大作用。
1968年,美國正式開始研究新一代近防系統,力求發明一款能夠完全替換掉,已經落後於時代的“海麻雀”點防空導彈系統,就這樣,驚豔世界的“密集陣”近防系統誕生了。
密集陣系統其實就是把火炮、搜尋雷達、跟蹤雷達以及彈藥庫等各種裝置全部整合在一塊兒,讓M61A1火炮透過雷達獲得的資訊,自動摧毀進入2000米範圍內的來襲目標。
由於自動化程度很高,密集陣系統克服了傳統人工操作的延遲性,並且受益於模組化組裝,能夠在各種艦艇上安裝,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艦艇生存能力。
不過密集陣系統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莽夫,在這麼多年的歷史中,誤傷友軍事件時有發生,因為密集陣系統算是一個獨立系統,被啟用後並不受艦艇火控系統管轄,近乎於完全獨立,哪怕是友軍戰機飛過,或者周邊艦艇發射導彈攻擊敵方目標,只要符合各項引數,密集陣系統就會自動開火。
除此之外,密集陣系統受限於技術原因,並沒有太高的射速,這也就意味著它不可能打出成片彈幕摧毀導彈。不管什麼時候,彈幕攻擊、以面對點,永遠都是對抗反艦導彈的利器,密集陣系統無力攔截高速目標的短板非常嚴重,這兩種缺陷讓美國對近防炮系統沒什麼太大興趣,自從密集陣出現後,美國近防炮時至今日都沒有太大提升。
1982年英阿馬島戰爭後,來之不易的勝利不僅讓英國身價上漲,還讓近防炮在一夜之間成為了西方國家的掌中寶,所有人都意識到,近防炮精準度可以不高,但是射速一定要快,在短短几秒鐘的時間內,近防炮製造出的一大片彈幕,就是艦艇和所有乘員唯一的希望。
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戰場上、並不一定只有反艦導彈這一種威脅,無人作戰武器的興起對於近防炮而言也是一種考驗,如果用低成本無人機消耗近防炮彈藥,再使用反艦導彈或其他武器進行攻擊,艦艇幾乎就沒有其他自衛手段,只能提前離場,而且本身彈藥量低,造價昂貴,精準度和射程等方面都有巨大改進空間。
未來近防炮技術主要會更新彈藥初速、制導技術、多武器結合以及新式武器等方面。
首先彈藥初速的重要性我就不再贅述了,制導技術能夠使近防炮攔截導彈時,減少彈藥消耗量;多武器結合則是能把近程防空導彈與近防炮結合,一能擴大防禦範圍,從3000米擴大到6000米甚至是10000米。
至於新式武器這方面,我認為電磁炮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電磁炮本身射速並不快,但是初速非常高,彈藥射速也不低,能夠達到每秒3000米,如果能夠解決充能儲能問題,以及提高精度,說不定電磁炮還真能成為下一代近防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