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十大元帥,在國內可以說是婦孺皆知,這十人分別是: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以及葉劍英。
十大元帥中,朱德是排在首位的,這也是由他在革命戰爭中所作出的突出貢獻決定的,可以說是實至名歸。
新中國實行授銜制度,是在1955年,而我們新中國的軍銜制度,很大程度上借鑑了蘇聯,但又不完全一致。
比如蘇聯的元帥軍銜,是授給國家領導人斯大林的,而我國在這一點上並沒有完全照搬蘇聯的做法,而是將元帥軍銜授給了功臣名將,這才有了我們熟悉的十大元帥。
但是,關於十大元帥,還有一個長期困惑人們的謎團,那就是身為十大元帥之首的朱德同志的軍銜命令狀編號卻不是001號。
要知道,編號代表次第,而朱德身為元帥之首,本應該是享有001的殊榮,但為什麼事實卻不是這樣的呢?
讓時光回溯到66年前,在1955年的9月26日,此時的中南海懷仁堂正在緊鑼密鼓地佈置會場,因為明天在這裡要召開授銜儀式,這將是一個被全軍乃至全國關注的重大事件。
而在另一邊,毛主席的辦公室內,儘管已經是晚上十一點了,但毛主席依舊坐在辦公桌前,對著一沓證書沉思著,久久沒有動靜。
在辦公室的門口,站著機要秘書葉子龍,他看著毛主席房間裡的亮光,有心提醒他是不是該休息了,但遲遲沒有進去。
又過了一個小時,葉子龍看到房間裡的燈還亮著,忍不住推開門,對毛主席說:“主席,時候不早了,早點睡吧。”
但是,毛主席卻說:“今晚必須把這個決定做出來,要不然就來不及了!”
葉子龍低頭去看,原來桌上放著的是軍銜命令狀,毛主席需要在上面一一寫上合適的人選。而現在,他還在糾結怎樣安排才合適。
時間繼續回溯到三年前的1952年,當年的11月26日,國家就已經在著手製定一套屬於新中國的軍銜體制了。
但對於這一工作,我們沒有經驗,因此是在考察了蘇聯和朝鮮的軍銜制度後,提出了第一套方案。但是,這一套方案沒有透過。
等到次年,中央軍委又拿出了第二套方案,這是在之前的基礎上,融合我軍的具體情況提出來的。
為了討論這一問題,中央軍委召開了高階幹部會議。這期間,彭德懷同志對毛主席說:“軍銜主要是確定每一個軍人在佇列中的地位和職權,以便按照條例履行職權。同時,軍銜又是國家給予軍人的一種榮譽,能夠鼓勵軍人的上進心。”
在經過多方的探討後,國家在1955年年初的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上,正式通過了新中國的軍銜制度。
這時,有人提出:論資歷、論功績,毛主席應該排在第一位,應該給毛主席授予元帥軍銜。當時,國家為了明確軍銜授予的原則,花了兩年時間打磨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
在這一檔案中除了標明了軍官的權利和義務外,還對軍銜的等次和評定標準作了詳細的規定。其中,大元帥和元帥這兩個軍銜的評定標準是最為嚴格的。
是的,除了元帥之外,我國還有大元帥這一軍銜,而大元帥軍銜的評定標準是:對建立革命軍隊和領導武裝鬥爭都有卓越功勳的最高統帥,放眼全軍能滿足這一標準的只有毛主席。
而至於元帥,有這麼幾條原則:其一、參與建立人民軍隊和革命根據地;
其二、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擔任過軍團長級別的高階指揮員;
其三、在抗日戰爭時期擔任過八路軍師級指揮員或者新四軍軍級指揮員;
其四、解放戰爭時期方面軍領導職務;
其五、在授銜時擔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中央軍委委員。
這五個硬性條件,缺一不可。
在毛主席之外,當時能滿足這五個條件的解放軍將領一共有十三位。除了後來的十大元帥外,另外三人分別是周恩來、劉少奇和鄧小平。只不過,當毛主席聽說要給自己大元帥軍銜的時候,他堅辭不受。
人們以蘇聯就是國家領導人為大元帥的理由勸毛主席,但毛主席說:“我們沒必要完全照搬蘇聯的經驗。”
當時,工作人員連給毛主席的大元帥軍服都準備好了,且在元帥服的基礎上作了區分,衣服款式十分威武。人們甚至已經將大元帥服擺到了禮堂的中央,就等毛主席穿上它。
但毛主席在見到大元帥禮服後,卻以一貫的幽默口吻說:“大元帥,你靠邊站吧!”毛主席堅辭不受,大家心裡也感到十分的遺憾。
而周恩來、劉少奇和鄧小平三人在聽說毛主席拒絕了大元帥的軍銜時,也紛紛表示不接受元帥的軍銜。
當時,毛主席、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雲等人一起參加一個會議,談到授銜問題,毛主席就說:
“你們搞評銜,是件很大的工作,也是個很難搞的工作。我這個大元帥就不要了,穿著大元帥的制服多不舒服,對群眾講話也不方便。依我看呀,現在在地方工作的,都不評軍銜為好!”
隨後,毛主席對劉少奇說:“不過,你在部隊裡幹過,你應該評個元帥。”
劉少奇表示:“我不要評了”。
緊接著,毛主席又問周恩來和鄧小平:“你們要不要評銜啊?”
周恩來和鄧小平態度堅決地擺手說:“不要評了,不要評了。”
當時在場的還有李先念等幾位被列入大將名單,但他們又已經到了地方的同志。
毛主席問他們:“你們幾位大將軍銜,還要不要評啊?”那幾位同志也都紛紛表示:“不要評了,不要評了。”
關於十大元帥的人選,一直以來也是一個熱門話題,很多人就好奇,為什麼粟裕沒有被授予元帥軍銜呢?
儘管粟裕看起來一副文質彬彬的樣子,但在指揮作戰上,絕對稱得上是一代軍神。粟裕最經典的戰例自然是孟良崮戰役,在此役全殲了號稱“御林軍”的七十四師。
此外,蘇中七戰、車橋戰役、豫東戰役等經典戰例無不體現出他過人的軍事才華,以至於陳毅評價說:“要說粟裕不會打仗,天下就沒人會打仗了。”
就是這樣一位軍事天才,卻與元帥軍銜失之交臂。因為有這樣的疑惑,才有了粟裕主動讓出了元帥軍銜這樣的說法,但這並不正確。究其原因,還是元帥的評定標準是多方面的,不僅僅是戰功卓著就足夠。
粟裕的功勳主要集中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早期的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還沒有成長起來,而在建國後,他也不是中央軍事委員會成員。因此,粟裕也是極為遺憾地沒能被授予元帥軍銜。
既然元帥的人選已經敲定,接下來的事情就是給他們排位次了,這也是我們開篇提到的毛主席犯難的事情。
按照流程,此次為授銜儀式不僅要頒發軍銜命令狀,還有八一勳章,而這些都是有編號的,一般是從001往後排。
因此,被授予001號命令狀以及001號八一勳章的元帥,自然也是榮譽最大的。而這裡的每一個將領功勞都很大,誰先誰後就成為需要格外謹慎的事情。
但在當時,很多將領都給毛主席寫了信,說自己貢獻還不夠多,紛紛表示要讓銜,但國家自然也不能允許所有人都讓銜。
其次,將領們也並不在意自己的次第,但儘管他們不在意,編號又只能是唯一的。毛主席坐在辦公桌前,一直考慮到了凌晨兩點左右,才最終落筆。
第二天的授銜儀式現場,伴隨著莊嚴的《義勇軍進行曲》毛主席親自為朱德等十人授予元帥軍銜。隨後,由周總理為粟裕、陳賡等將領授予大將軍銜。
當天,一共有上千位將領獲得了殊榮。因為人太多,工作人員忙中出錯,把兩位中將的軍銜搞錯了,還是周總理示意他們不要聲張,等到儀式結束後再調整。
同時,當天的授勳儀式,有三位元帥是沒有參加的,他們分別是林彪、劉伯承和葉劍英。葉劍英是因為參加遼東半島抗登陸演習而分身乏術,而林彪和劉伯承則是因為身體抱恙,所以三人遺憾缺席。
最後,在《勝利進行曲》的樂聲中,授勳儀式結束了。等到夜晚來臨,懷仁堂舉辦了慶祝晚會,獲得了軍銜的將領紛紛攜帶自己的夫人出席了晚會。在一片熱鬧祥和的氛圍中,舉世矚目的授勳儀式完全結束了。
而在會後,人們最關心的就是究竟誰是001號?在大家的認識中,以朱德的資歷和才幹,這個編號非他莫屬。但等到朱德的命令狀和勳章編號被公開,人們意外地發現朱德的兩個標號都是004,這讓人們驚訝不已。
要知道,朱德元帥從1909年考入雲南陸軍講武堂開始,就進入中國同盟會,是國內最早的一批革命家。
後來,朱德先後響應“辛亥革命”在雲南發動“重九起義”、參與反對袁世凱的鬥爭、參加護法戰爭、留學歸來後參與北伐戰爭、武昌起義、參與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是“紅軍之父”。
此後的長征、抗戰、解放戰爭,朱德都做出了重大貢獻。
以這樣的資歷和貢獻,軍中鮮有人可以企及,但為什麼他的兩個編號卻都是004呢?
對於這一問題,民間也有定論,大家都認為本來在元帥的行列中還應該有毛主席、周總理和劉少奇,但他們拒絕了,所以儘管國家沒有給他們授銜,但為他們保留了編號,所以其他元帥的編號被順延了。
本來大家都很是認同這一說法,但就在2015年,在抗戰勝利70週年的時候,解放軍出版社總編輯董儲存去拜會賀龍元帥的家人時,發現了一個鮮為人知的事情。
當天,董儲存對賀龍元帥的女兒賀曉明提及編號的事情,說:“賀龍元帥的勳章和命令狀應該都是009號吧?”
沒想到,賀曉明卻說:“勳章編號確實是009,但命令狀編號是001。”
這句話出口,著實讓在場的人吃驚不已,起初大家不相信,但等到賀曉明拿出當年的命令狀時,上面清清楚楚地寫著001號。
這實在有些出人意料,乃至於有人認為該不會是弄錯了吧,但這一說法很快就被推翻了。這麼嚴肅的事情,毛主席怎麼會弄錯,這背後一定有其他特殊原因。
為了搞清事實的真相,董儲存做了很多的工作,他查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同時走訪了很多當年的老人,終於得出了一個比較有說服力的答案。
董儲存發現,毛主席當年說過一句話:“我們不能混淆,前後問題必須分清,八一南昌起義在前,而九九秋收起義在後,建軍節還是應該放在8月1日。”
毛主席之所以說這樣一句話,是因為當時有人提議將建軍節改成9月9日,那一天是毛主席領導發動秋收起義的日子。
而此前,我國是以8月1日為建軍節的,因為1927年的那一天南昌起義爆發,這是共產黨獨立領導中國革命的開端。毛主席很是看重南昌起義的歷史地位,因此堅持將8月1日作為人民軍隊的生日。
今天的我們提起南昌起義,可能更多的是想到周總理,但事實上,南昌起義的總指揮正是賀龍元帥。
董儲存認為:正是南昌起義總指揮的身份,奠定了賀龍在全軍的獨特地位,而他在革命事業中的革命精神,也是毛主席格外看重他的原因。
說起賀龍元帥的革命生涯,其實也很具傳奇色彩。出身湖南一個農民家庭的賀龍元帥,因家貧而輟學,但他儘管出身貧寒,卻有著一腔熱血與鬥爭精神。
在1914年,賀龍參加了中華革命黨,從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鬥爭,還因此三次身陷囹圄,但他矢志不移,出獄後依然堅持鬥爭。
在護國和護法戰爭中,賀龍和他的隊伍屢立戰功,成為革命鬥爭中的一面閃亮的旗幟。後來,賀龍又追隨孫中山先生,參加了北伐戰爭,並逐步晉升為國民革命軍第九軍第一師師長,次年成為二十軍軍長。
革命戰爭對於賀龍來說,是一座巨大的熔爐,它讓人褪去稚氣,淬鍊人的精神。因為對民族未來的追求,看透了國民黨反動而腐敗本質的左派將領賀龍,逐漸開始轉向馬克思主義。
這時,蔣介石試圖來拉攏他,許諾給賀龍五百萬大洋還有一個漢陽兵工廠,另外委任賀龍做武漢衛戍司令。
這樣的條件,不可以說不誘人,但儘管賀龍出身寒微,但錢財名利於他而言真的是糞土一般,他的心中只有熊熊燃燒著的革命的火焰。
在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周總理找上門來,與賀龍進行了一次朋友間的談話,但這次談話,改變了賀龍的一生。他們談論國家大勢、個人命運,又談到國民黨與共產黨的問題。
正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在談到動情處,賀龍突然對周總理說:“我認為共產黨就是最好的黨,只要你們相信我,我就別無所求。”
周總理聞言,也是感動不已,他說:“你如此真心擁護共產黨、支援工農運動、我們當然相信你。”
於是,賀龍從此時正式轉變立場,投身新的革命道路。後來,當共產黨籌備南昌起義的時候,賀龍就主動站了出來,並對自己計程車兵做了動員,他的二十軍也就成為了南昌起義的主力部隊,賀龍自然也成為南昌起義的總指揮。
儘管南昌起義失敗了,但這場起義開啟了中國革命的一個新篇章,對中國歷史意義重大。而賀龍作為南昌起義的總指揮,也是有著重要的貢獻。
所以,在南昌起義後的九月初,組織上就通過了賀龍的入黨申請,賀龍正式成為共產黨人。據說在當時的入黨審查過程中,組織上問了賀龍三個問題:
其一、你現在還有多少資產?
其二、你在工農軍政界還有什麼社會關係?
其三、他們對革命的態度怎麼樣?
對此,賀龍回答:我現在什麼都沒有了,以前的社會關係在參加革命後都不來往了。這段對話不僅被記錄在賀龍的入黨申請表中,還被收藏在南昌起義紀念館內,成為賀龍人生轉折的一個見證。
賀龍與毛主席之間,他們的初會面卻是在1936年的陝北保安。不過在此之前,他們互相都對對方的事蹟都十分了解。
在保安的一間窯洞內,兩個湖南老鄉激動地握著手,毛主席誇讚賀龍說:“你們一萬多人,走出來還是一萬多人,真是一個了不起的奇蹟。”第一次見面,毛主席就給予了賀龍如此高的評價,而賀龍對毛主席的敬佩之情也是溢於言表。
抗戰爆發後,紅軍被改編成八路軍和新四軍,加入國民革命軍的序列。對此,這些和國民黨鬥爭了十年的老兵都想不通,所以不願意穿國民黨的軍裝。
為了給士兵開啟心結,順利完成整編,部隊組織了動員會,朱德和任弼時兩位領導都上臺講了話,但他們說話比較嚴肅。
到了賀龍講話的時候,他說:“我願意帶頭穿灰軍服,戴白帽徽。別看我外表是白的,但我的心是紅的,永遠是紅的。”賀龍說完,底下計程車兵都哈哈大笑,這項工作也順利推行了下去。
不僅工作能力出色,賀龍對毛主席以及黨中央的忠誠是體現在方方面面的。在國民黨經濟封鎖延安的時候,賀龍每次打了勝仗,就把毛毯、大衣等關鍵物資送到延安去,他說:“儘管我們很困難,但黨中央更困難。”
另外,賀龍有兩匹戰馬,多年來跟著他出生入死,但他在聽說毛主席的坐騎病死後,特意將自己的這兩匹馬洗刷乾淨,派人送去了延安。
毛主席收到戰馬後十分感動,但他還是將這兩匹馬轉贈給了一線部隊使用,並寫信給賀龍說:“請賀老總放心,我是可以安步當車的。”
多年以來,賀龍始終堅定地服從黨中央的領導,擁護毛主席,在工作上成績斐然,毛主席甚至讚譽他是軍隊的一面旗幟,因此一直都很重視他。
在建國後,中央軍委一共有三個副主席,而賀龍就是第二副主席,後來賀龍還負責了國防工業乃至主持中央軍委的日常工作,可以說責任重大。
論資歷和論貢獻,賀龍拿到元帥的軍銜是完全有資格的,關鍵在於其他人的勳章和命令狀編號都是一致的,而他為什麼能例外拿到001號的命令狀,卻領到的是勳章編號是009。
從我們上面對賀龍的介紹來看,比功勞講貢獻,賀龍雖然突出,但也不是唯一的。而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於賀龍作為南昌起義的總指揮,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第一槍的歷史地位,這在全軍中,沒有人可以相比。
從這件事中,我們應該能感受到,毛主席當時在做這個決定的時候,對各個將領的既往成就作了充分的考量,這才有了最終的授銜編號,也讓我們體會到毛主席的用心良苦和高明之處。
而至於最後的次第問題,我們應該明確:無論是毛主席等國家領導人,還是十大元帥,又或者其他的將領,他們都是新中國的功勳之臣。功勞本身有大小之別,卻沒有高下之分,所有為中國革命事業做出貢獻的先輩,都是我們敬仰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