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戰略競爭的背景下,美國不少鷹派已在為美國與中國開戰後的打法出謀劃策了。
前不久,美國海軍退役上將詹姆斯.斯塔夫裡迪斯發表了一篇署名文章。針對美國在海上與中國作戰的方式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打擊南海島礁?不切實際
在文章中,詹姆斯形容中國海軍在過去十年間“慢慢地、小心翼翼又不失討巧地”謀發展,包括增加先進軍艦的數量,積極部署以及在南海填建島礁等方式,已然構成了對美國的真正危險。
其中,詹姆斯對中國在南海的人工島礁表現出了極大關注,他認為,人工造島是中國鞏固在南海的控制權而進行的“持久戰”,這些人工島礁因其具有軍事功能以及位於油氣田海域而必須引起美國的重視,而且“北京不會止步”。
這位美軍將領認為在未來,中國會向該地區大量部署多型別、高能力的海軍艦隻,柴油和電力潛艇將在南海遊弋;中國將形成向美軍艦隊發射陸基高超音速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的能力;
更甚者,這位美國將軍還認為,中國將透過網路攻擊試圖癱瘓美國的太空裝置以及海上指揮控制系統。
斯塔夫裡迪斯將中國海軍描述為實力爆棚、野心勃勃的一支力量,準備隨時爆錘美國“小白兔”。
這些說法且不論有多麼聳人聽聞,煽風點火,就是其中的合理性,也經不起推敲,荒誕可笑。
首先中國在南海問題上堅持透過同直接當事國友好協商談判和平解決爭議,《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也成為了南海直接當事國在本地區行事的綱領性檔案,儘管當下受到疫情的影響,但是各方落實《宣言》的誠意依舊不減。
由此可見,在本地區勸和促談才是共同利益的最大公約數,而美國作為域外國家,插手南海問題本就是“事不關己,氣差一截”的尷尬行為。
但這不妨礙其厚著臉皮地在南海以“自由航行”為名,大搞巡航,並且拉著自己的一眾小弟在本地區大搞軍事演習,把火藥味帶進南海,如此一來,誰才是南海最大的不穩定因素一目瞭然。
中國發展軍事能力,一方面是維護在南海主權安全,領土完整的需要,另一方面就是為了應付美國這種死乞白賴的行為。
斯塔夫裡迪斯在文章中還為美軍如何在戰爭中抓住中國“軟肋”出謀劃策。他認為,美國攻擊的重點應是軍艦和人工島礁。
透過部署在關島、日本和韓國的,攜帶巡航導彈和精確制導炸彈的遠端轟炸機。
美國可以在南海首先削弱中國的進攻能力,而後航母戰鬥群就可以進入南海,但是還不能大搖大擺地進去,得小心翼翼地充分利用海洋空間,這才能避開中國陸基空中和導彈系統的攻擊範圍。
由此可見,斯塔夫裡迪斯對中國在南海的實力多少是有認識的,套用一句話,詹姆斯知道“列強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
但詹姆斯的估計又多少樂觀了些。
中國在東南沿海等區域就有數十個空軍基地,可隨時策應海上鬥爭,同時不算上南海上的人工機場,這些基地部署的解放軍戰機又遠非美軍攻擊可以消化得了的,哪怕美國炸沉一個島,我們還有數十個機場前赴後繼。
而美國則沒有這麼幸運了。美國戰機主要集中在少數永久基地。位於日本沖繩的嘉手納空軍基地,是美軍在西太平洋的戰略空中力量中樞。
而這一中樞如今完全處於中國DF-17導彈的打擊範圍內,此外,DF-31AG(北極航線)、DF-41(太平洋航線),還有海域潛射的巨浪-3,均可直接攻擊美國本土,實現火力全覆蓋。
在這樣立體的打擊網面前,不僅美國的飛機毫無招架之力,美軍艦隊如果擅闖中國近海,也無異於自取滅亡。
2020年8月底,解放軍從青海和浙江兩處導彈基地發射了兩枚東風導彈,並擊中了南海的移動靶船。
這一演練向美方傳遞出了清晰的訊號:如今的中國在建設“區域拒止”的能力上絕非兒戲,美軍艦進入南海必定有來無回。
由此可見,詹姆斯“拿人工島礁開刀”的作戰構想不切實際,雖然美國長期以來對外用兵,打這個打那個,但打的基本是些散兵遊勇,幾十年來美國都沒有碰上過真正有分量的對手。
中國可不一樣,如果美軍真的按照上述構想採取行動,則可被視為本世紀最大的戰略誤判!
美司令何出此言?情緒加戰略
那麼美司令為何如此興沖沖地構想這一島礁打擊戰略呢?不難看出這其中既有美國領導層對中國崛起焦慮、傲慢、敵意等多種情緒發酵的因素,也是美國對華競爭戰略設計的一部分。
中國崛起是21世紀國際格局最重要的變數。其中,中國軍事力量的提質換代尤為引人注目。
處於衰落中的美國對中美實力變化的細微變化都尤為敏感,外界形容中國軍艦下水像“下餃子”,中國的南海島礁建設被認為是中國另一種形式的“基建狂魔”,自然會觸動美國的敏感神經。
既然無法阻止中國軍艦開工建設,就必須想想如何在位置前出的島礁上作作文章。
儘管美國震驚、焦慮於中國崛起,但他們在認識中國的層次上擺脫不了一貫的傲慢思維。
且不說斯塔夫裡迪斯構想的對華南海島礁打擊的戰略有多麼輕敵,想當然。
早在2018年著名的蘭德智庫釋出的一份軍事報告中,針對中國的戰略分析,便是建立在美國實力一邊倒的前提下的,根本沒有考慮中國的還手之力!
現階段美國已經將英國、法國等北約盟友拉來了南海,下一步華盛頓還準備說服澳大利亞、印度、日本等國參與到圍堵中來。
此外,美司令的言論事實上也是美國國內對華戰略探討的體現。
美國的南海政策是美國對華戰略的一部分,斯塔夫裡迪斯也指出,未來中美在海上的爭端爆發點有四處。
除了南海,還有臺海、日本和東海以及包括印尼、新加坡、澳大利亞和印度在內的中國其他鄰國周邊更遙遠的水域。
雖然斯塔夫裡迪斯已經退休,但憑其在美軍中服役指揮多年,又接受過較高的文化教育等這些方面來看,美國國內對華競爭甚至要求在軍事上和中國大打一場的聲音勢必已經非常激烈。
攻擊南海島礁絕非是孤立事件,而是準備與西太平洋的日本、澳大利亞等盟國遙相呼應,增強美國對華戰爭能力的一環。
因此,我們在鞏固南海島礁建設成果的同時,還要繃緊在其他處海防的弦,不給美國方面以可乘之機。
中國如何應對?打鐵自身硬
雖說斯塔夫裡迪斯的方案不切實際,但是他提出的遏制圍堵策略,美軍卻正在積極執行。
現階段美國已經將英國、法國等北約盟友拉來了南海,下一步華盛頓還準備說服澳大利亞、印度、日本等國參與到圍堵中來。
這也映證了他所說的,南海島礁僅是這盤大棋的一部分,美國是想造成在中國周邊諸熱點問題聯動的效應。這也從側面說明了中國周邊並不太平。
中日在釣魚島問題上齟齬不斷,歷史問題與現實問題糾纏牽連,此外,臺灣島內謀獨的雜音依舊不減,有人甚至預測,臺海問題將成為未來6年中美間最危險的問題;
南海問題由於涉事國家多,且涉及國際商務繁忙的水道,因此格外引起各方關注。
這些熱點問題的走向不僅取決於美國究竟有何企圖,要如何下手,也取決於中國如何應對,如何在這些地區好好經營。因此,這些問題對中國外交提出了不小的考驗。
但同時,周邊國家也不願與中國撕破臉。美國在亞洲的幾個盟友普遍都反對美軍在盟友的土地上部署中程導彈等進攻性武器,也不願在中美之間二選一。
一來經歷了特朗普橫衝直撞的四年,盟友對美國不靠譜的樣兒還歷歷在目,說不定什麼時候美國就把自己擲出去不管不顧了。
二來,中國周邊國家都與中國有密切的經濟聯絡,安全雖然重要,但是圍起籬笆來在裡頭守著破敗也不是長久之計,中國市場正向四方來客敞開懷抱,美國的盟友怎麼能視而不見呢?
中國自古以來都不缺乏處理複雜國際關係的能力和經驗。美國的方案無非是新瓶裝舊酒,強調盟友的作用,意圖重新恢復一呼百應的往日榮光。
我們不能讓美國和盟友得了這個空,面對美國的號召力大減以及中國經濟的機遇誘惑。
我們完全可以透過在軍事上強硬的同時,在外交上靈活出擊,與東盟國家共同探討在南海開展經濟開發和資源勘探工作,與日韓加強經貿聯絡,與對我們有疑慮的國家加強溝通。
這些努力總能讓他們在與美國合作時多少惦記著中國些。從而起到分化美國同盟的作用。
大國外交,說到底,還是要爭取“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