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的經濟模型是,沿海房價上漲,工廠內遷,先富帶動後富。然而珠三角工業遷移軌跡是改革之初的香港,到深圳,到東莞中山佛山等,到清遠,到廣西,到越南。
專家的人口模型是,開放二胎,繼續保持健康的人口結構,保持人口紅利。然而,二胎之後開放三胎,人口出生率持續下跌。
人都不傻。惹不起還躲不起嗎?專家就跟自嗨網文寫手似的,為了凸顯自己高智商,並不著墨情節,而是選擇配角降智。
我的另一個帖子,貼過來
這個世界真的存在天命,我之前寫過中國面對美國的制裁打壓,每次都能化險為夷。
庚子年疫情按照盧麒元大佬說的卦象是,門外全是屍體。
在疫情之前,三星全面撤離中國。蘋果逐步剔除中資供應商,改用合資或者港臺資本。富士康逐步放緩國內產能,跟隨三星蘋果轉越南。小米逐步實現印度市場全本土化。
這是川普中期的全面打壓。然而到了末期疫情爆發。之前撤出去的,現在不得不依賴中國。這就是天命。
但是問題始終要面對,不能因為過去天命掛逼體質,就打算未來都依賴外掛。對吧。
補充,有的人私信表示不懂為什麼開掛了。我簡單覆盤一下中國近30年為什麼是掛逼體質。再往前是不能寫的,你們懂的吧?我把能寫的復個盤。
。。。。。。掛逼體質一:克林頓時期。。。。。。。。
。。。。。第一,製造業成本分類之:房租。。。。
製造業需要龐大的佔地。倉儲,裝置,車間,研發實驗室,員工宿舍。等。
深圳製造業外逃的原因是什麼?房價3萬的時候華為搬家去東莞,東莞房價八千。
現在東莞房價三萬了,很多人搬家直接去廣西邊境,因為廣西很多越南過來的工人一個月只要1200。
而真有實力的,大企業,以富士康為代表,直接去越南。越南尤其欠發達地區,只要解決1000人十年就業,土地廠房全送。
房價是成本之母。今天你把這些人趕出深圳。你就得有心理準備,將來可能存在得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