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五官掌管著我們的大部分感官,眼睛帶我們看遍世間的色彩,鼻子帶我們感知花香,嘴巴帶我們品嚐酸甜苦辣鹹,耳朵帶我們聽聞各色聲音。
相比於其他五官來說,耳朵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因為它們所在的位置並不顯眼,在頭部的兩側,其他五官都長在面部正中,他們一旦有什麼變化,我們都能第一時間感知到,耳朵則不是這樣。
不過耳朵實際上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也是耳朵,一隻長在手臂上的耳朵。
01、長在小臂上的耳朵
我們時常在感嘆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今天的奇聞異事就發生在陝西一個20多歲的小夥子身上,他所經歷的事說出來都是聞所未聞。
小夥子的名字叫小吉,2016年,小吉的右手小臂上竟然長出了一個耳朵。
一開始在他的手臂上只是長了一個小鼓包,手臂的面板被撐起很高,在3個月之後,這個小鼓包開始有了形狀,好像一隻“小耳朵”,第四個月的時候,“小耳朵”完完全全已經是一副耳朵的模樣了。
面對這樣的情況,正常人見到應該都要嚇得半死,可是醫生郭樹忠和舒茂國卻不以為奇。
因為,那隻耳朵是他們透過各種努力“種”在小吉的小臂上的。
我們都聽說過:“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所以“種”耳朵也能成功地得到耳朵嗎?
答案是:可以!
不要驚訝,我們馬上就來聊一下事情的來龍去脈,小吉為什麼要“種”耳朵?又為什麼會“種”在手臂上呢?
02、失去的右耳
陝西省的小吉是個不幸的小夥子,在20多歲的年紀,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傷到了他的頭部,甚至差點奪走他寶貴的生命。
雖然經過緊張的搶救和多次手術治療,小吉幸運地存活了下來,可是那場車禍卻給他帶來了之前想都沒想過的困擾。
小吉失去了右耳的耳廓,車禍一年之後,他的生活一切都恢復了正常,除了那隻獨樹一幟的右耳。
雖然中耳和內耳是我們聽到聲音的根本構造,但耳廓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它是一個半開放的結構幫助你我收集環境中的各種聲音,更像是一個“聲音採集器”,聽聲辯位就是它的功能的主要體現。
另外,耳廓還具有保護功能,它能保護我們的外耳道和鼓膜不受外來物體的侵擾,就像是耳朵內部結構的“守城衛兵”。
第三點功能就是維持我們的帥氣/美麗,人體結構是自然的對稱美藝術品,失去一邊耳廓,對稱結構遭到破壞,也就毫無美觀可言了。
所以在失去右耳的一年時間裡,小吉都不敢照鏡子,每天出門一定會帶的東西就是一頂可以遮住耳朵的帽子,不管是寒冷的冬天還是炎熱的夏天,小吉失去的不僅是右耳,還有信心和勇氣。
03、求醫之路,道阻且艱
正是20多歲的年紀,哪個人還能不愛美,所以小吉就四處打聽治療之法,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他聽說有兩個醫生會“種”耳朵,是郭樹忠和舒茂國。
非常渴望擁有完整的耳朵的小吉,很快來到醫院,聯絡了兩位醫生,來到就診室,就看見半個屋子都坐滿了“一隻耳”朋友們,他們都在等著自己的耳朵能夠“重生”。
小吉一下看到了希望,原來有這麼多人和自己一樣,而郭醫生和舒醫生就是他們的曙光。
一邊耐心等待,一邊滿懷期待,終於到了自己手中的號碼,郭醫生檢查之後,說了一句話,小吉再次回到了深淵。
郭樹忠醫生說:“你不能種耳朵。”一句話,晴天霹靂一般把剛剛的美好幻想全都擊碎。
小吉立刻怒火中燒:“為什麼呀?”
郭樹忠醫生無奈地說:“一般種耳朵,都是在耳朵原本的位置,但是你和其他人不一樣,之前的車禍手術造成你的耳朵部位有許多傷疤,那樣是沒有辦法在原位置上長出一隻耳朵的。”
可是小吉是那麼迫切地想找回自己的耳朵,郭醫生看到之後,非常能明白小吉的心情,於是他和舒醫生商量並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幫小吉在身上“種”耳朵。
04、前期籌備
聽到郭樹忠醫生的提議,小吉既是欣喜萬分,又是擔心,那耳朵長到手臂上還能正常聽聲音嗎?
醫生的話很快就打消了他的顧慮,“重生”的耳朵只是在手臂上“寄居”一下,隨後還要移植回屬於它的位置。
小吉聽後,放下了心,積極地配合郭醫生的治療。
在以前,耳廓“重生”是天方夜譚,不過隨著時代和科技的進步,重造耳廓已經是一項非常成熟的技術了,只是說在手臂上“寄養”的耳朵移植,在全國還是一次大膽的嘗試。
要想重新建造出一隻“活耳朵”必須要先有材料,“備料”是第一步,較為常見的情況是在耳朵處的皮下先放置一個擴張器,每天往裡面注水,透過注水膨脹之後,促使耳部的面板擴張,為耳廓再生提供出足夠面積的面板。
小吉的情況比較特殊,他的頭部傷疤比較多,尤其在右耳部的面板是經過手術縫合過的,所以沒有辦法再擴張,郭醫生只能在小吉的身上選取一塊面板來幫助耳朵“備料”。
為了新耳朵可以更好地顯形,醫生選取了小吉身上面板最薄的手臂處,埋下擴張器,靜靜地等待它的“生根發芽”。
05、巧奪天工的雕刻師
小吉回去幫助擴張器成長的時間,郭樹忠醫生也沒有閒著,他利用3D列印技術將小吉的左耳耳廓打印出來,他需要做的就是雕刻,按照小吉的左耳完美復刻出右耳。
只有面板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耳廓的皮下軟骨組織,它支撐著整個耳廓,為了能讓這隻復刻出的耳朵成活,郭樹忠決定用小吉身上的肋軟骨來雕刻耳朵的形狀。
多說一句,在成年人的身體裡只有鼻尖、外耳和肋骨的尖端處、椎骨的連接面上有軟骨,而可以取用的只有肋骨尖端處的那一根。
也就是說這個機會有且只有一次,但凡雕刻時出現任何問題,這隻耳朵就不能再“重生”。
所以郭樹忠醫生在拿到小吉左耳的3D列印模型之後,日復一日在做的事情就是用胡蘿蔔和土豆模擬練習。
這就是他每天都在做的事,面對每個人不同的耳廓結構,他要做到的是熟能生巧,只有一遍一遍地練習,才能在手術的時候盡最快的速度將一個耳廓的軟骨組織雕刻出來。
經過了4個月的注水之後,小吉手臂上已經擴張出了足夠的面積,驗收作業的時候終於來臨。
小吉安靜地躺在手術檯上,準備迎接自己的“新耳朵”。
麻藥打下去,小吉沉沉地睡著,在夢中醫生將他的肋軟骨取出,郭樹忠醫生在一旁用手中的手術刀,一刀一刀小心翼翼地雕刻著小吉的“耳朵”。
幾小時之後,小吉從夢中醒來,郭樹忠醫生淺笑著出現在他的面前,告訴他:“手術成功了,一隻精緻的小耳朵已經埋在了你的手臂上,等它在生長一段時間,就是最後一項考驗--耳朵移植。”
06、“移花接木”
“自己的土,自己的地,種啥都長人民幣”,小吉這是:自己的骨,自己的皮,耳朵在手臂上存活沒問題。
重點是要移植到耳朵上,每一個細小的血管直徑只有1.5到2毫米,並且都要經過十幾針的縫合,縫合之後,新耳朵的生存才算是塵埃落定。
也就是說小吉的耳朵能否成功“活著”,成敗就在耳朵移植這一舉了。
很快決戰日到來,小吉的情況卻不太樂觀,由於坐火車的舟車勞頓,嬌嫩的“小耳朵”發生了嚴重的水腫,原本上面應該是縱橫的溝壑,現在都腫的看不到了。
還好經過幾天的住院之後,小吉的狀態得到了恢復,手臂上的耳朵除了位置不同,已經與正常的耳朵無異。
看到這久違的耳朵,想著不久它就可以回到自己原本的位置上,小吉不由得喜上心頭。
手術時刻,為了最短時間完成移植,提高成活率,郭樹忠醫生和舒茂國醫生左右開弓。
郭樹忠醫生負責將手臂上的耳朵取下,需要小心手臂上的各路血管和神經。
舒茂國醫生則需要處理頭部受體處,一旦耳朵成功取下就要立即完成每一根小血管的縫合。
7小時的合作奮戰之後,“移花接木”終於完成。
一段時間的恢復,醫生們可以確保小耳朵成功地活下來了,小吉激動萬分,雖然新耳朵還是有一些水腫,但他已經可以清楚的感覺到摸耳朵、耳朵癢、耳朵痛。
小吉的耳朵在醫生和科技的支援下“重生”,“移花接木”也成了醫學歷史上的里程碑。
07、結語
地球上各種生命體都是大自然最傑出的代表作。
人體有一系列奇妙的構造,我們能正常使用身體的各個部位,但卻不瞭解它們,社會在進步,科技和醫療手段都在進步,人體的奧秘等待我們進一步探索。
相信在遙遠的未來,專家們能完成對人體奧秘的所有探索,到那時,所有的疾病都不足為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