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對這個世界的認知還不夠完全的時候,我們往往將那些還不夠了解,也無法違抗的自然現象歸結於更加“高階”的存在,也就是神明。在大多數文明的神話中,在眾神之下是人類,人類又高於其他的生物。
這無疑賦予了人類生殺予奪的權利,因為除了自然本身以外,就只有人類是“特殊”的,是萬物之靈。但近代科學的發展打破了人們的幻想,進化論告訴我們人類也不過是大自然衍生出的一種可能性,甚至是某個時間段才有的短暫存在。這一切讓我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審視這個世界。
如果從表面上來看,我們確實是獲得了非常多的新知識,距離浩瀚宇宙的奧秘也越來越近了。但是我們在實際瞭解這些理論之後會發現,研究者們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也提出了更多的新問題,這些問題涵蓋了方方面面。
打個比方來說,我們的知識面就像是一個不斷擴大的圓圈,在自己內部的面積擴大的同時,和外界接觸的面積也擴大了。因此對於人類來說,關於宇宙的課題簡直是陷入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的狀況。
我們的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
儘管現在的人類文明已經達到了古人無法想象的程度,但不管是古人還是今人,都很難去回答這樣一個問題:我們到底生活在一個怎樣的世界裡?
如果單純只是針對我們腳下的這顆星球,那麼它的“定義”是很好掌握的,因為我們已經知道地球在太陽系、銀河系乃至於更加寬廣的空間中的定位。但是如果我們拋開具體的某個天體,而是針對整個宇宙的定義來看,我們所“存在”的這個空間又是什麼呢?
我們將一切物質的集合稱之為宇宙,現在學界普遍認為宇宙起源於數百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並且直到現在也沒有停止自己的運動,還在持續地膨脹著。
這一切都是科學家們根據宇宙中各種“蛛絲馬跡”推斷出來的,並且在真實觀測到一種物質之前,我們還能夠透過計算去確定它的存在,比如黑洞就是如此。
我們現在能夠推測出的可觀測宇宙直徑大約是940億光年,這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已經是一個徹底的天文數字,也只能夠停留在理論階段。
我們的世界會不會是虛擬的?
隨著對於宏觀宇宙研究的深入,人們也開始意識到微觀世界的一切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宏觀世界的反映,我們可以“以小見大”,從對微觀世界的研究中獲得更多關於這個世界本身的奧秘。
不過近年來,有不少學者都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我們的世界可能是虛擬的!相信很多人在看到這個猜想之後,首先想到的就是電影《楚門的世界》,因為其中的男主角也是生活在一片“虛擬”之中,他人生的一切軌跡實際上都是被安排好的。難道我們的世界也是這樣?
這裡需要指出的是,科學家們所說的“虛擬世界”並不是人造的,也不是背後有什麼“高維生物”在搞鬼,而是一種來自於我們自身的虛擬存在,換句話說就是我們所感受到的一切其實是來自於我們自己的感覺,我們之所以能夠感覺到不同的物質存在,那是因為觀測者“需要”讓它存在。
也就是說在這個被設定好的“程式”裡,物質的存在方式並不是固定的,而是在根據需要不斷地變化當中。這個理論並不是一種空想,而是有實際的試驗作為證據,那就是著名的“電子雙縫實驗”。
“電子雙縫實驗”到底是什麼?
我們如今已經知道,物質都是由微小的粒子所組成,這些粒子充斥在整個宇宙當中,時時刻刻都在影響著周圍的一切。
儘管由於它們的存在過於微小而很難被捕捉到,但研究者們還是排除萬難,利用這些物質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其中一項就是電子雙縫實驗。
其主要內容就是將單個的電子放置在起點,讓它可以自由地透過前方的任意一條路徑到達終點,由此來觀察微觀物質的運動方式。
事實上,科學家們在進行電子雙縫實驗的時候,曾發現了一個令人無法理解的現象:如果處在沒有觀測者的情況下,電子不會隨機選擇一條縫穿過去到達終點,而是會成為一種“波”,能夠同時穿過兩條縫,還可以和自己本身發生干涉現象。
而只要有觀測者在場,那麼電子就會完整地隨機穿過其中一道縫隙。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科學家試圖用“多重宇宙”的理論來解釋,但這並不能夠自圓其說。而隨著這個實驗的深入之後,人們還發現了更加不可思議的事情。
不管電子是怎樣穿過縫隙的,在已經到達終點之後再加以觀察,那麼它的穿越方式也會隨著“是否有觀測者”這一點而產生變化,這一現象讓研究者們更加疑惑,因為這無疑是對於線性時間理論的一種挑戰,正應了“時間是一種錯覺”的理論。
如果我們將電子錶現出來的空間非獨一性和“改變過去”這一現象相結合起來,那麼只能夠得出一個這樣的結論:不管我們的時間和空間怎樣變化,我們所處的世界都是一個“虛構”的世界。
世界是一個巨大的“程式”嗎?
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我們已經可以模擬出十分逼真的虛幻世界,說不定在未來真的會有電影《頭號玩家》裡那樣可以完全虛擬出一個全新世界的裝置出現。
我們將這個思維放置在我們實際所處的世界中,也能夠開始思考這樣的問題:人類現在已經初步具有了建立“虛擬現實”的能力,那麼有沒有可能我們其實本來就生活在一個虛幻的世界裡?
遊戲中的一切都是為玩家服務的,和我們在實驗中發現的電子只有在存在觀測者的情況下才會確定路徑是一樣的。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人類對於外界的一切感知也是需要透過大腦思考來完成的,我們從外界接收到的一切就是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
但是這並不代表我們感受到的物質並不“存在”,而是在沒有干涉的時候就處於一種疊加態,代表了一切可能性,是相對“靜止”的,只有加以干涉之後才會開始運動,過去和未來的樣子也在這種情況下被決定。
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的世界確實算是一種“虛擬”,因為一切都只有在特定狀況下才會發生。
人類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時至今日,科學界都沒有給電子雙縫實驗得出一個確切的結論,很多人都相信宇宙虛幻說是真的,其中不乏一些科學巨頭。但不管是這個猜想究竟是不是真的,人類在這個宇宙中的地位都不會改變,我們依然是無比渺小的。
整個宇宙是怎樣執行的,這個問題對於人類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在“以小見大”的同時也可以“以大見小”,我們搞清楚了整個宇宙的執行方式 ,那麼很多在過去無法理解的現象自然也會有解答。
人類的智慧當然不是無窮無盡的,但人類能夠透過一代代的傳承和奮鬥,讓我們能夠在幼年時代就可以獲取到大量的知識。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常識”,其實在過去都是耗費了幾代人心力才完成的研究成果。
按照這樣的發展繼續積累下去,人類的文明說不定真的有一天能夠觸及到宇宙執行的本質。等到那個時候,我們就能夠明白這個所處的世界究竟是不是“虛擬”,如果是的話,我們又是不是能夠找到“真實”?
結語
不管怎麼說,虛擬宇宙對於現在的人類來說還是一個過於縹緲的概念,我們無法針對這個問題做出任何改變,只能夠繼續進行實驗和觀測。另一方面,人工製造的“虛擬現實”正在飛速地發展著,並且將會確確實實地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影響。
當一個虛擬的世界能夠模擬現實世界的一切,包括我們的五感和時間的流逝,那麼我們還能夠分清楚這個世界和現實的差別嗎?如果一個孩子從出生開始就生活在這樣的“虛擬”中,那還能夠分清楚兩個世界之間的差別嗎?
科學技術的進步確實給人們帶來了無可比擬的便利,但是我們也需要注意這些風險的存在。
不管是人工智慧還是虛擬世界都具有兩面性,我們在享受它們的好處的同時也要注意到那些值得人警惕的部分,才能夠走上一條正確的道路,不至於讓人類“聰明反被聰明誤”,走向無可挽回的未來。
科學和技術本身沒有對錯之分,但人們的態度往往是決定其作用的關鍵。如果沒有正確的態度,那麼先進的技術只會帶來更壞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