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類戲臺多建在村鎮中心或寺觀廟宇外的廣場上,有的建在風景名勝區池塘、龍潭、湖濱旁的空置地上。廣場戲臺因其所處地視野開闊,故特別醒目,人們也遠遠就能聽到和看到戲臺上正在演戲唱劇,使得演出更勾人心魄,引人入勝,戲臺成為廣大鄉村民眾匯聚一處、熱鬧一方的視角中心。
戲臺
坐落於賓川縣大營鎮萂村老太廟前廣場,始建於清代初期。平面呈凸字形,單簷歇山頂。戲臺因年久失修,區域性有殘損,儲存情況尚可。戲臺原有楹聯為:“衣著自由惟妙惟肖;笑談隨便誰毀誰譽。”
江川縣前衛鎮臺山書院戲臺
台山書院坐落於江川縣前衛鎮漁村,始建於清順治元年(1644),康熙三十三年(1694)重修,光緒二十二年(1896)增建前殿,現為江川縣職業中學所在地。戲臺修建年代不詳,獨立坐落於書院東北邊廣場,平面呈凸字形,方形攢尖頂,脊剎頂立琉璃寶瓶。戲臺的樑架天花設計巧妙、結構獨特,匯聚聲音的功能優良。
易門縣龍泉鎮大龍泉戲臺
坐落於易門縣龍泉鎮龍泉寺外空曠廣場上,始建時間不詳,後毀於兵災,清乾隆年間重建。臺前兩柱盤繞蟠龍一對,臺中隔板繪有“海水太陽”彩圖。戲臺懸黑底金字楹聯:“三五步走遍天涯海角;六七人能當百萬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