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初中的政治課本上就學到過,人類從猿到人的標誌便是實現了直立行走,為什麼直立行走的意義如此重大,因為直立行走後人類可以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有助於去探索發現更廣闊的空間,因為直立行走後人類的雙手便能解放出來,得以進行勞作,所以接下來人類創造了勞動工具,進一步把自己和動物區別開來,之後人類走出非洲,走到世界各個角落,發現新天地,創造出各種不同的文明。
行走之於人類而言,看似簡單,但在研究進化史的科學家們看來具有非比尋常的意義,人類正是靠著這種直立行走的能力譜寫了人類的歷史。
1、一本關於行走的硬核科普書
行走對人類的意義重大,好處多多,世界著名神經科學家沙恩奧馬拉專門寫了一本《我們為什麼要行走》向讀者們講述關於行走之於人類的種種。本書曾被紐約時報、衛報、泰晤士報、新科學家聯合推薦,還被評為亞馬遜2020年度最佳科學類圖書,
從內容上講,這並不是一本一味歌頌行走如何美好的詩意小書,而是一本關於行走的硬核科普。身為都柏林三一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主任兼首席研究員的作者沙恩·奧馬拉教授,在書中以一種科研人員的嚴謹向讀者系統論證了行走之於我們的重要性。全書採用了大量作者引用多項近年科學界最新研究成果,向讀者講述行走這種簡單運動模式的諸多好處。大量實驗結果和科學資料的引用確保了全書內容的科學與嚴謹,這一點從書圖書末尾長達20餘頁的註釋就可從旁證明。
2、行走帶給我們的諸多好處
希波克拉底早在幾千年前就說過行走是最好的藥,行走能提升人們的情緒水平,這一點已經被許多人親測有效。
我們在情緒低落的時候,家人、朋友常會提出類似出去走走,變換一下心情一類的建議。心理醫生在給抑鬱症者建議中也常建議病人多出去走走,多看看外面的世界。
經常散步不但能讓人遠離抑鬱,而且避免因為久坐造成的許多身體問題。據美國一項研究顯示,人有87%的時間在辦公室,住宅商店等人工環境中,以至於有人說久坐是新型菸草。這個觀點雖然有點偏激,但久坐對身體,尤其是對頸椎、腰椎的諸多壞處,相信廣大上班族們都有切身感受。
科學研究表明,步行能夠增加大腦的血流,從而抵消久坐的影響,許多上班族去醫院看頸椎病時,醫生給出的建議裡,也都有不要久坐不動,隔一段時間就要動一動,站起來走一走的內容。
有科學家經過具體實驗證明,參與實驗者透過長距離的步行,體重指數下降了10%,體脂降低了1/4,經過持續地行走鍛鍊以後,實驗者體內脂肪大量減少,實驗還證明,每日行走有保護心臟還能讓心臟更健康,減少血液中引發心臟病的不利因素,行走對人的好處可見一斑。
3、步行---最簡單易行的運動方式
步行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能有效維持甚至提升大腦和心臟健康,還能降低肥胖率,提升人們的整體幸福感。從成本收益的角度講,步行可以說得上是一種零投入、低風險、高收益的運動方式。步行的受傷風險遠低於跑步,且簡單易行,基本不必購買什麼專業運動裝備,只要有一雙適合走路的舒適鞋子就行,可以說是最簡單易行的運動方式。
步行對我們的好處多多,且可以同我們的日常工作、生活相融合,不必佔用人們太多時間,是一項可以與打工人日常有機融合的運動方式。一本《上下班路上能做的95件事》的小書中,便收集了不少上班族在上下班路上以步行的方式做運動的例項。有人選擇早點出門步行上班的通勤方式。既鍛鍊了身體,也能夠欣賞沿路的風景。有人選擇提前幾站下車,然後走路去公司,這樣既不擔心遲到,也進行了適量運動,都是可供讀者參考的方式。
除了在上下班路上採取步行或部分步行的方式外,我們日常生活中,比如去家附近的銀行、郵局、超市、菜市場等地方時,直接步行前往,也是一種鍛鍊身體的方式。或者,週末早上早點起床,去家附近的社群公園走走,聽聽鳥鳴,看看日出,呼吸呼吸新鮮空氣,都是不錯的選擇。
行走,可以讓我們身心更健康,生活更愉悅,是時候站起身,出去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