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臺三十萬的特斯拉,國家補貼兩萬多元。近日,國家公佈去年的新能源補貼名單,特斯拉獲21億,補貼了10萬臺車,位列第一。
晶片哥幫你算了算,平均每臺車補貼了21000元,這是實打實的真金白銀,為什麼新能源汽車值這麼高的補貼,又蘊藏了什麼樣可不告人的秘密?秘密的背後是否預示了新時代的格局呢?關注晶片哥,我們接著往下看
國家為什麼要斥巨資補貼新能源汽車?
現今我國風電和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都穩居世界第一。但是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天然是不穩定的。即便有智慧電網“削峰填谷”,我國每年仍被迫“棄風棄光”,浪費相當於發電量百分之十的風能和太陽能。
所以現在的中國,還需要化石能源提供的穩定電力,作為電網的基礎載荷。解決這個問題的方式之一就是發展儲能技術,而新能源汽車中的電池,天然就可以擔當整個城市的儲能裝置。
現在電動車儲電能力已經達到100千瓦時。現在中國的汽車保有量有3.9億。
據專家估算,中國的汽車保有量據最保守估計,在2050年也將達到6億輛。
我們繼續保守預估,若屆時有6億輛都是新能源車,按照平均有60%的車連線著電網來計算,那麼它將為電網提供36000千兆瓦時的儲能能力。相當於預測中國儲能需求的25倍。
這已經能使電網在絕大多數時間能保持穩定,所以國家要斥巨資補貼新能源車,這是中國實現“碳中和”的一大步。
“碳中和”究竟是什麼?
你也許不知道,在過去的五十年間,全球總共發生了1.1萬起由極端天氣導致的災害,造成了兩百多萬人死亡和3.6萬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僅在2018年,全球就有約一億人因低溫、乾旱、洪澇、風暴等災害需要援助。
就在去年,新聞版面似乎都被新冠肺炎疫情佔據,但2020年人類遇見的災難並不止於此。去年6月,北極圈內的一個小鎮竟然達到了38攝氏度的高溫!這也是北極圈有記錄以來的最高地表溫度。
其實,去年是有氣象記錄以來的三個最暖年份之一。不只在北極,2020年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革命前上升了大約1.2攝氏度,氣溫的上升速度遠遠超出預期。
全球平均氣溫每升高1攝氏度,海平面將上升超過2米,全球氣溫持續上升將導致像巴厘島、馬爾地夫等旅遊勝地消失,西太平洋上的帛琉將成為第一個消失的國家。
如果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兩攝氏度,水資源將變得極度緊張,超過新疆省面積的凍土將永久解凍,全球99%的珊瑚礁將會消失。
導致全球變暖的元兇,是溫室氣體。溫室氣體主要包括二氧化碳、水蒸氣、甲烷、氟利昂等。這些氣體給地球覆上一層厚被子,讓大氣的保溫作用增強,從而使全球溫度升高。
其實,數千年來,地球正如我們的身體一樣,一直自我調節,溫度越高,海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越強,溫度越低,吸收能力越差。地球透過這種方式,維持氣候的動態平衡。
但人類工業革命以來,大量開採地下的化石能源,將封存在地下的碳元素變成二氧化碳等含碳溫室氣體,已經超過地球自我調節的極限。
地球生態系統內在的生態平衡一旦被打破,將對環境造成不可逆的影響。有研究認為,全球平均氣溫如果上升5攝氏度,就會引發生物大滅絕,屆時地球的整體環境已經被完全破壞。
2015年12月,178個締約國在巴黎氣候大會上共同通過了《巴黎協定》。這一協定旨在應對2020年之後的全球氣候變化。對各國作出行動安排。
聯合國曾發表一篇報告指出,若將全球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將能避免大量氣候變化帶來的損失與風險。
於是《巴黎協定》要求各國協力,將21世紀全球平均氣溫控制在比工業革命前高2攝氏度之內,並尋求將升溫幅度進一步控制在1.5攝氏度之內。
而我國,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去年的9月22日,我國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主動作出減排承諾,積極響應《巴黎協定》。
我國承諾,至2030年,中國碳排放量將達到峰值,不再增長。到2060年,中國所有排放出去的碳,都要自己吸收掉。這就是“碳達峰”和“碳中和”。
事實上,中國曾經對於降低碳排放並不積極。這是因為,以當時的眼光來看,降低碳排放就等於是降低經濟發展速度。
中國需要經濟發展,讓億萬國人擺脫貧困,全面小康,過上更好的生活,這都離不開工業的發展。
2020年,我國石油的進口量仍然位居全球首位,對外依賴程度達到73%。我國卻在這個當口,提出十年後,碳排放將不再淨增長。20年後不再給地球增加更多的溫室氣體負擔。不可不說是一個“大手筆”,當時這個承諾也震驚了世界。
歸根結底,我國必須繼續推進工業化,我國未來對於能源的需求只會增加不會減少。但我國現今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已經很深了。
地球的化石能源有限,如果繼續依賴化石能源,特別是依賴進口的化石能源,我國的經濟增長將很快達到極限。
而我國也轉變了思路,能源不一定是挖出來的,也可以是造出來的,製造業可是我國的強項。而我國的可再生能源本身就非常豐富。能源轉型其實箭在弦上。
這就又要說回到新能源車。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真的來了嗎?
小小的新能源汽車,所帶來變革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其背後更是隱藏著一次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而我們每個人都將是親歷者、見證者。
很多網友都說新能源車,充電耗費的時間長,夠燃油車加一百次油了。不過,偉人說過,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如果所有的固定車位都能充電,而且停到車位上自動就能充電,那麼可能除了跑長途的時候會關注電量,其他時候腦袋裡根本沒有充電這個概念,即使跑長途,也不會有電量焦慮。
而傳統燃油車,不管你離加油站多近,都得特地跑一趟去加油,不論傳統燃油車的技術再如何發展,這一點都改變不了。等到那時,新能源車將比傳統燃油車便利得多。
那麼,我們再進行保守估計,到2050年後,中國要達到幾乎每個停車位都有充電樁,需要多少充電樁呢?
專家給出的答案是十億。
而截至2019年底,我國的充電樁數量是百萬級,需要在30年內增長一千倍。可想而知這個行業將迎來什麼樣的跨越。
中國未來增長的產業遠不止於此。充電樁行業僅僅是“碳中和”這場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一個小小側面。
早在2008年,我國就開始發展光伏、風能和新能源車。這三個產業分別屬於能源的生產端和消費端。
我國西部地區的太陽能和風能資源極其充沛,處於電力運輸環節的“特高壓”專案,也於2006年上馬。
中國將形成一個清潔能源產業閉環,能源生產、能源運輸、能源消費。全部牢牢抓在自己的手裡,實現能源獨立。我們的能源不是挖的,不是買的,而是自己造的。
而我國之所以在去年年底提出“碳中和”,就是因為,像是光伏、風電、新能源車這些產業,已經可以脫離國家的支援獨立運營。接下來依靠市場的力量,這些產業將自然生長壯大。
市場經濟的特點,在於看到一件事能盈利,就自然有人會投入資金研發。但它有個問題,就是有些戰略新興產業,初始階段投入太大,又看不到回報的希望。這時候資本不會投入研發。
偏偏這些產業對國家的發展非常重要,或者是有很大的正外部性。這時候,就需要由國家出面,出臺政策扶持,用財政補貼來推動產業發展。
事實上,在前幾年,中國補貼光伏產業曾受到很多批評。因為早期有些光伏企業,騙取國家補貼,整個產業的製造成本還長期降不下來。當時沒有人能保證這條路可以發展起來。
現在,這些曾經依靠補貼的產業都已經盈利了。市場將會接管,只要有利潤,企業會繼續投入,將技術持續改進下去。隨後整個產業將越來越強。這是一個正反饋迴圈。
所以說,中國提出“碳中和”,不光有意願,還有底氣。很快多個產業將迎來噴發,所以說這是一場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那麼,“碳中和”對普通人來說,意味著什麼呢?
我們先說矽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創辦的著名電動車企業特斯拉。
根據特斯拉2020年財務報告,特斯拉首次實現全年盈利,靠的竟然是向其他汽車製造企業,出售碳排放額度。
這項收入達到了16億美元,而2020年特斯拉全年的盈利僅7.21億美元。也就是說,如果沒有這項收入,特斯拉全年依然還在虧損。
事實上,歐盟和美國早就誕生了“碳稅”、“碳交易”等概念。我國也在發展碳交易,2011年就開始試點,今年7月16日中國已經建立了世界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場。
而韓國則更激進,個人已經能夠參加碳排放交易,雖然現在還只能“炒碳”,但我們還是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在未來,中國人或許能在晚上,把私家車裡的電賣給電網,甚至直接賣給鄰居。
另外,浙江已經推出“碳賬戶”政策,平時按照行為習慣給賬戶充值,儲存的不是錢幣而是碳減排量。最後會落實到相關政策上。
按照國家現在對於“碳中和”的積極性,“碳賬戶”的重要性在未來或許會和個人徵信、繳納社保年限一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