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主觀推薦,無任何品牌方推廣,若有不全之處,還請各位朋友評論區補充。
最近,不少搭載全新的12代酷睿移動端標壓CPU的遊戲本紛紛上市,我們的遊戲本推薦,也該更新了。
今天來說說這些新的遊戲本,2022年上半年的遊戲本,
主要提升點是Intel CPU多核效能,CPU單核效能提升不明顯,多核提升巨大,Ryzen 6000的CPU和RTX30系顯示卡完全是擠牙膏。
也就是說,假如你只是一個很普通的網遊玩家,對CPU的多核效能要求並不高,11代/Ryzen 5000的遊戲本如果價格合適,完全值得選擇,不一定要買新款。
5000-7000元
如果預算只是5000出頭,我個人推薦PDD上車拯救者Y7000,i5-11400H+RTX3050滿血的基礎配置,足以勝任絕大多數的網遊畫質全開,以及3A大作低-中畫質以上的需求。整體配置非常均衡,還支援100W PD充電,遺憾的就是螢幕只有60Hz,不太適合有FPS遊戲需求的玩家,而且記憶體僅有8G,需要後期自行加裝。
Y7000和R7000選Y7000,i5遊戲效能更強,在網遊上優勢明顯,而且還有雷電介面。
如果對CPU多核心效能要求非常高,比如經常性地多開、建模、渲染等,我個人推薦上新款的神舟戰神Z7-DA7NP,它搭載i7-12700H,CPU效能同價位最強,同時入門級顯示卡也保證其在影片渲染等場景的表現。這本子重量不算大,不過厚度大,且不支援PD充電,很難替代全能本。
今年的5000-6000元檔主流配置,就是i5-12500H+RTX3050,現在目前這個配置的本子都比較貴,價效比較為一般。
比如華碩天選3,整體配置進步明顯,但是跟同價位降價的RTX3060本子相比,價效比就有所不如了。
如果預算在6000-7000元範圍內,我個人更推薦選購11代/R7+RTX3060的舊款本子,而不是12代i5+RTX3050的新款本子。
比如紅米G,配置均衡,滿血顯示卡+獨顯直連,散熱表現出色,現在的價格價效比非常突出,缺點主要是大塑膠外殼質感較差,重量和厚度也都偏大。
如果覺得紅米品牌不夠入流,沒關係,戴爾G15 5515值得選擇。它配置和紅米相仿,散熱略差一點,在相同效能釋放下溫度更高,不過這個價位一線品牌,要求就不要太高了。
如果覺得AMD不行,那就考慮intel處理器的宏碁暗影騎士-擎。這款螢幕配置更高,2.5K 165Hz的螢幕,但是顯示卡效能釋放只有85W,且不帶獨顯直連,和上述兩款效能差距較明顯,可以考慮刷95W 105W甚至115W往上的vBIOS,不過這本子散熱規格一般,還是別折騰了。
7000-10000元
這個價位可以選的本子其實不算多,儘管看起來有很多個SKU。現階段來說,我個人推薦低價位的11代/Ryzen 5000的本子,或者有首發價的12代本子,拒絕高價舊款本。
首先就是R9000P,兩個版本都可以選,滿血的3060和3070。這本子可以說是2021年的標杆主流級遊戲本了,從頭到腳都非常均衡,沒有明顯的缺點,現在這個價格還不錯,比起G15和紅米G,散熱表現和螢幕素質要稍微好一些,加錢上也不虧。
這三個裡面,天選最均衡,散熱升級明顯,而且有白色外觀可以選擇;G15雖然升級了配置,螢幕換了2K 240Hz的(有1080P版本可以選,首發8099),但是模具並沒有升級,散熱壓力還是比較大的;宏碁應該是換了新的模具,等實測表現吧,記憶體只有DDR4是遺憾,有沒有獨顯直連還不知道,就不評論了。
有一說一,天選3這次屬實驚豔到了我。天選其實源自於口碑崩壞的“飛行堡壘”系列,但是透過第一代的二次元營銷和首發的高性價比(當年我6299首發買的R7+RTX2060配置),收穫了不少人氣;二代儘管散熱已經落後於聯想、惠普的產品,但是二次元營銷繼續,人氣也不錯;三代目前來看散熱表現還不錯,散熱模組比起2代升級明顯,而且螢幕解析度也提升到2K,加上了獨顯直連,顯示卡能跑滿血,整體來看產品力對標拯救者(新款還沒出來,就對比21款)。
不過天選3依舊存在沒貨的毛病,首發我準點去搶的,秒無。首發價8999的天選3確實不錯,推薦大家去搶這臺。如果搶不到,可以考慮G15或者暗影騎士(G15不能加裝M.2固態硬碟),至於拯救者嘛,沒釋出說不準,不過按照這兩年的規律,產品力應該也不錯,貨量嘛……可能還是需要搶。
10000元以上
一萬以上,就是兩款新顯示卡RTX3070Ti和3080Ti的機型了。這兩塊新顯示卡,效能比起非Ti版本提升並不明顯,說是“擠牙膏”一點也不過分。目前新機型還沒鋪貨,不過鑑於老機型降價的並不多,所以這個時間點我個人更推薦首發上車新品。
新品裡面首先是槍神6Plus,各項配置都不錯,螢幕上了2K 240Hz,效能釋放比較給力,RTX3070Ti和RTX3080Ti都給了150W的功率,烤機溫度表現也挺好。不過這機器有一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缺點,就是沒有攝像頭,如果有視訊會議的需要,建議配一個外接攝像頭。
宏碁掠奪者的刀鋒500SE,主打的是輕薄,擁有20mm出頭的厚度和2.3kg的重量。輕薄的代價就是散熱,儘管風扇依舊暴力(風扇廠名不虛傳),但是效能釋放仍然不及同價位厚度更大的本子,看重輕薄的可以選擇。此外,它的記憶體為板載LPDDR5,延遲偏大,且不可更換升級。刀鋒500SE還有非常獨特的一點,它的效能調校偏向於全能本,優先CPU,單烤CPU可以到100W,非常適合對CPU需求較高的內容創作者。
微星雙劍客的GP和GE算是常規升級,不過這次我個人對GP不滿意——都1W4的本子了,都不捨得用DDR5的記憶體條!同時GP76的3070Ti版本依舊只有1080P 360Hz螢幕可以選擇。散熱沒得說,繼承了之前GP和GE系列的優良品質,GP系列也加上了一個USB-C介面,補上了之前的遺憾(不過還是沒有雷電4)。相比較之下,GE系列作為“滿血版”,還有LED信仰燈,預算充足的人我更推薦買GE76,如果預算只有1W5,我個人更推薦槍神6系列,而不是GP66/76。
最後就是外星人了,預算非常充足建議上外星人X17 R2,逼格拉滿。X17是典型的“重薄本”設計,厚度只有21mm左右,但是重量超過3kg,便攜性也不要指望了。散熱的話在同等厚度的本子中毫無疑問無敵,但是對比同價位的厚磚本們,雙烤功率依舊有所不如。X17的效能調校策略是偏向顯示卡,優先讓顯示卡滿載,遊戲效能也有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