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用價值
白茅根,中藥名,為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cylindrica Beauv.var.major(Nees)C.E.Hubb.的乾燥根莖。白茅多年生草本,生於路旁向陽乾草地或山坡上,分佈於東北、華東、中南、西南及陝西、甘肅等地。春、秋季採挖,除去地上部分和鱗片狀的葉鞘,洗淨,鮮用或扎把曬乾。味甘,性寒,歸肺、胃、膀胱經,涼血止血,清熱利尿,用於血熱吐血,衄血,尿血,熱病煩渴,溼熱黃疸,水腫尿少,熱淋澀痛。
臨床應用
1.涼血止血:用於血熱吐血,衄血,尿血。可單用,或配其他涼血止血藥同用。
2.清熱利尿:用於水腫尿少,熱淋澀痛。治熱淋澀痛,配滑石、木通等。治水腫尿少,配車前子等同用。
也。
文獻記載
1.《綱目》:止吐衄諸血,傷寒噦逆,肺熱喘急,水腫,黃疸。
2.《本經》:主勞傷虛羸,補中益氣,除瘀血,血閉寒熱,利小便。
3.《神農本草經》:茅根主勞傷虛贏,補中益氣,除瘀血,血閉寒熱,利小便。
4.《滇南本草》:止吐血,衄血,治血淋,利小便,止婦人崩漏下血。
5.《別錄》:下五淋,除客熱在腸胃,止渴,堅筋,婦人崩中。
溫馨提示
1.《本草經疏》:因寒發噦,中寒嘔吐,溼痰停飲發熱,並不得服。
2.《本草從新》:吐血因於虛寒者,非所宜也。
食療方法
1.荸薺茅根飲食材:荸薺,白茅根,白糖。做法:荸薺去皮,洗淨搗碎取汁待用,鮮白茅根洗淨加適量清水熬煮半小時,去渣取汁,然後將荸薺汁與茅根汁混合一起,加入適量白糖攪勻,即可飲用。功效:滋陰降火,生津止血。
2.白茅根瘦肉湯食材:白茅根,瘦肉,調料適量。做法:瘦肉洗淨切塊,將白茅根和瘦肉一同放入鍋內加清水煮沸後,文火煮1個小時,最後加鹽調味即可。功效:清熱生津,利溼退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