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陳茴茴
近日,由北京市特級教師、原朝陽區教育研究中心音樂教研員李桂英主導編撰的中小學貫通式合唱補充教材《合唱從這裡開始》陸續出版,這套叢書由她領銜的北京市朝陽區“李桂英老師特級教師聯合工作室”參與編寫。工作室成立至今已有三年,從這三年的運轉與成效來看,這個聯合工作室已經成為朝陽區區域教師團隊建設和音樂學科發展的加速器。談及工作室對於音樂教師培養和梯隊建設發揮明顯作用,李桂英說:“這是源於老師們團結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合力。”
將老師們攏起來
作為北京市特級教師、北京市優秀音樂教師,李桂英陸續帶出多位優秀音樂教師,其中李磊、劉娜、王珏幾位教師成長迅速,也陸續獲得北京市特級教師的稱號。上級對特級教師有成立工作室的要求,而相對於文理學科,音樂學科的教師數量要少一些,如果每一位音樂特級教師都成立一個工作室,只能是將原本數量就不多的音樂教師再分散到各個工作室,開展教研活動、培訓活動都不容易,老師們也不知如何學習,還容易造成老師選擇時的顧慮。朝陽區歷來有“導師帶教”的優良傳統,李桂英考慮到,特級教師成立工作室實際乾的都是同一件事情——為各級老師提供一個學習、發展、進步的平臺,何不把各位特級教師的力量集合起來,成立一個聯合工作室?
為此,2018年10月31日,由北京市朝陽區四位特級教師李桂英、李磊、劉娜、王珏組成的“李桂英老師特級教師聯合工作室”在北京教育學院朝陽分院成立。這個聯合工作室彙集了北京市級學科帶頭人、北京市骨幹教師、朝陽區導師帶教成員以及朝陽區優秀的音樂教師代表三十多人,成為了北京市音樂教育科研的一個研究平臺,也是一個朝陽區音樂教師教學相長的團隊。
為青年教師搭梯子
“教師之間要團結,老教師要為青年教師‘搭梯子’。”李桂英說。聯合工作室成立之時,李桂英已經退休,但她依然牽掛著一線音樂教師的成長。工作室以特級教師為核心,在朝陽區發散選拔了一批有學習、提高願望,有潛力的青年教師,隊伍遍及中小學各個學段。
在幾十年一線音樂教學生涯中,李桂英深感合唱是中小學教育重要組成部分,對素質教育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為此,近兩年來聯合教師工作室圍繞合唱教育,開展專案教學研究,共舉辦7次(62課時)相關專題的培訓,為各位老師奠定合唱教學的理論基礎,積累實踐經驗。工作室邀請中國交響樂團及合唱團指揮家王琳琳為工作室成員系統進行了《合唱指揮中和聲的應用》講座,請來江漢大學音樂學院多次獲得國內外合唱指揮大獎的青年指揮家周鍇,為老師們講解中小學合唱訓練中的指揮技巧,來自西北民族大學的青年指揮家竇鐵民為教師們講解合唱中音色調整方法。
2019年,在北京市朝陽區教委的支援下,工作室與中國國際合唱節組委會聯合舉辦了第十一屆“和諧之聲”合唱指揮高階研修班。團隊教師有機會聆聽國內外專家的合唱講座,觀摩多場優秀的合唱隊表演。與此同時,工作室李磊、劉娜、王珏三位老師應邀在全國合唱培訓中擔任點評專家,王珏、朱莉、徐小豔、李曼舒、段寧寧、張滬寧6位一線教師在這次合唱指揮培訓中擔任合唱教學研究課,獲得好評。
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工作室共有16位老師錄製了55節微課,為朝陽區音樂學科網路教學積累了優秀的課程資源。李磊帶領朝陽區教師合唱團錄製了原創抗“疫”合唱歌曲三首,其中《感謝生命》在學習強國網、央視網展播,合唱《星空的呼喚》《讓世界充滿愛》在朝陽教育網展播。
參與編教材讓老師懂章法
為培養中小學生音樂學科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合唱能力和音樂學科綜合實踐能力的提升,為培養具有紮實的專業基本功和較高教學水平、較高綜合素質的教師,為補充中小學貫通式合唱教學資源,工作室老師在專家團隊帶領下,完成了《合唱從這裡開始》合唱教學用書1-8冊小學、初中、高中階段內容的撰寫。
工作室所有教師都參與到這套教材的選曲、教研討論、編撰工作中來。在這個過程中,首先是一線教師從浩瀚曲目材料中選歌,選擇曲調旋律、主題積極向上,適合相應年齡段班級合唱的歌曲,光是選曲目就用了一年多時間。每一冊書從工作室教師中選任主編、副主編,副主編主要由鋼琴較好的老師擔任,方便瀏覽作品和伴奏內容。確定主編、副主編後,每個學段老師選曲目開討論會時,其他學段的老師也會參與並提建議。比如,小學老師選曲目時,中學老師也會參加,根據中學各學段對學生音樂知識和技能的要求,提出“選多少小節、選什麼和聲、選輪唱還是其他”等方面的建議,讓老師明確在哪個階段用哪首曲目訓練學生哪項技能,確定選擇範圍。
曲目選好後交由主編收集。每一首作品都需要在工作室教研活動中經歷“老師先唱、然後研討”的過程。工作室團隊還配備兩位大學的指揮專家,由他們進一步調整曲目的難易程度。這套合唱教學用書包括1-8冊音樂基礎知識、視唱練耳、合唱理論、合唱發展簡史、練聲曲,以及151首合唱作品的教學設計、作品分析等內容,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安排知識。
151首合唱作品的教學設計均由工作室的老師們完成。寫教學設計之前,工作室先給老師進行培訓,內容涉及合唱作品分析、合唱指揮培訓、合唱學、律學等,培訓之後老師再動筆寫。然後,由工作室四位特級教師和其他專家經過三輪近五百多次修改並稽核這151首合唱作品的教學設計,召開了28次教材研討、審查會。在近兩年的4個學期裡,專家和分冊主編、副主編召開三十餘次工作會,為提高教師實踐能力,專家下校示範、指導四十餘次,反覆研討五十多次。從作品結構分析,到合唱排練方法梳理,多次研磨。老師們在邊學習、邊研究、邊實踐、邊反思的過程中不僅對合唱教學有了新的認識,而且在合唱教學能力方面有了長足進步。
李桂英表示,工作室老師尤其是青年老師在這個過程中進步很大。“拿來一個合唱作品,老師們‘有章法’了,知道該幹嘛,從哪裡下手。掌握這些相關技能,老師們解決其他音樂教學的問題時也能舉一反三、得心應手。”
- THE END -
“星標”音樂週報微信公眾號
不錯過每條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