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Mulan》的妝容,到《雄獅少年》的人設,東方面孔究竟該如何一直都被觀眾討論,傳統定義的美,要優雅大氣,周正幹練。
但走出亞洲走向國際的女星們,又似乎有很強的共性,大部分的她們在西方影壇倍受認可,卻在東方審美下,被狠狠烙上一句不夠好看,為什麼西方鍾愛的女性和東方審美大不同?
可能也是思想發展下,潛移默化的產物吧。
談審美偏好,至少要把相貌顏值,風情氣質和妝容分開看,這樣才能看出選擇差異。
不過就算再怎麼分類,也可以看出來,西方電影鍾愛的,從來都不是現在內地甚至東方審美里佔主導的白幼瘦型,他們更偏愛於有力量的風格氣質。
比如楊紫瓊,鞏俐或者劉玉玲這一類,起碼一眼看過去,這幾位就是不好惹的。
西方影壇對於東方面孔的形象審視是非常長久的,從20世紀上的黃柳霜進入西方影壇開始,一系列的審美偏好就已經有雛形。
黃柳霜的顏值是不低的,甚至是好看的,但是她的大部分形象放在今天的審美,依然不能被所有人接受。
可是在那個年代,妝發造型確實都是這個風格,吊柳眉,狹長眼,一點紅唇眉目含情,很多老上海的畫報上,也都是這樣的旗袍女子,只不過在西方的修飾下,更加誇張和突出,以至於這種風格逐漸影響了後來的妝造。
如果說黃柳霜還是溫婉氣質更強的話,從陳沖和鄔君梅出現在國際影壇起,一切就力量化起來,這種有力量的美感,也影響深遠。
陳沖和鄔君梅都不算現在審美下的標準美女,但是很多人在評價她們的時候,已經不會再用顏值來衡量了,她們身上沉澱出的強者氣質,會成為更加吸引人的特質。
早期的二位還有些少女的風情,《末代皇帝》中還是風情萬種,倩影婀娜,我見猶憐,但是褪去妝造以後,氣質風格都是更偏硬朗的,是獨立而非依賴的。
再到幾乎同期的白靈,白靈是真的好看,有女性韻味的好看,但如今很多人對於她的詬病是忘本,但是對於在異國他鄉打拼的人來說,融入並不是一件壞事。
所以觀眾看到的白靈越發性感、大膽、抓馬,只能說,她越發地在向另一種文化環境邁進罷了,她其實把另一種張揚的東方美傳遞到西方,或許我們覺得她譁眾取寵,但她絕不簡單。
還有就是非常經典的東方面孔,比如楊紫瓊,鞏俐,劉玉玲等等,她們很長一段時間代表了東方在西方的人物形象。
楊紫瓊作為武打女星進軍好萊塢,和鞏俐平凡女子形象,都帶上了非常經典的中式傳統風格,這種風格不再侷限於相貌顏值,而是更偏整體風格。
從顏值來講,二位都有一種挺闊和硬朗,是一種經典的滄桑感和韌勁,而氣質上卻帶著嫵媚風情,強有力的反差衝擊,更容易讓人記住。
而劉玉玲,從《殺死比爾》到《基本演繹法》再到現象級的《致命女人》,吸引人的從來不是她的相貌,而是她外放的自信和氣質。為什麼西方長久以來鍾愛她,因為那種自信才是西方影視鍾愛的。
所以她能和卡梅隆·迪亞茲和德魯·巴里摩爾兩位真正的金髮美女一起競妍,化身《霹靂嬌娃》,她面臨的質疑和遭受的詆譭,殺不死她,只會讓她的氣質更加脫胎換骨,渾然天成,演技和魅力,有時候完全可以戰勝其他方面不足,劉玉玲就是證明了這一點。
同劉玉玲一樣的,還有吳珊卓,被笑和林永健老師撞臉,和後來被攻擊長相醜、眼睛小的奧卡菲娜,也是西方眼裡典型的東方面孔,典型的不夠美麗,但氣質獨特,業務能力過關。
這反而是一種對顏值的摒棄,如果僅僅因為顏值而選角,那麼好作品可能毀了,好演員也可能被埋沒了,相比較起來,不是單純的看臉和看流量,這反而是一種對藝術的尊重,是一種純粹。
楊紫瓊,鞏俐,劉玉玲之後,也有很多女星想要進入國際市場,謀得一席之位,有人成功了,有人成功一半,但是審美的變化也很明顯,從中國影壇走出去的女星,確實越來越好看,氣質也在慢慢變化,要挺闊周正,硬朗不失嬌弱,多情嫵媚又冷靜自持,要眉眼情入骨,又要禁慾不放浪。
最典型的就是章子怡,看起來任人揉捏好欺負,其實骨子裡是鐵玫瑰,傲氣隱忍交相輝映,渾然天成,東方面孔就是在改變著,章子怡是一種新的被認可的美,也就有了更多女星的努力。
比如李冰冰,就是屬於進了好萊塢,但又沒完全進,再有後來的景甜,只不過這些都是成了一半的,進得去,不一定站得住,但也確實在改變著西方影壇對東方面孔的印象,再到最近的劉亦菲也是實打實的“顏霸”。
還有比較知名的東方面孔,比如漫威系的溫明娜和汪可盈,也是屬於美女或者風韻尚佳的女性,特點鮮明,但是又很東方面相,東方氣質,堅韌,能打,獨立,自主。
再比如這兩年憑藉《摘金奇緣》嶄露頭角的吳恬敏,也是氣質鮮明的東方女性,也並不在現在主流審美的選擇裡,但是氣質獨特,演技一流,那麼被看見,不是理所應當嗎,與其營銷長相,倒不如踏踏實實搞業務,顏值會成為過去式,而業務只會越淬鍊越純熟。
美與不美的標準一向不單一,而西方審美的偏好也不只對中國影星,這樣的跨度,從韓國走進好萊塢的演員也能看出來,比如裴鬥娜,就是雖然也是清瘦禁慾的樣子,但也有一絲滄桑和嫵媚,雖然相貌不是最出眾的,但氣質絕對讓人過目難忘。
再到後來的金秀賢,“神奇動物”系列飾演大蛇納吉尼,美貌值拉高,但氣質指數絲毫不減,先一步記住的絕對是氣質和角色,而非長相。
娛樂圈從來都不缺好看的臉,稀缺的是打動人心、印象深刻的氣質和表演。
西方審美正在拒絕的是白幼瘦,是千篇一律,是乏善可陳,更強大,更健美,更獨立的女效能夠真的走出去,是審美趨勢——她們本就美麗,她們還有些強大。
人格魅力和業務能力,才是說服觀眾的有力資本,相比較之下,所謂顏值這種過於個人化的東西,一直都是其次,而我們更呼籲多元審美,讓有才華的人都能在演藝圈中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