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日,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工作人員透過我國海洋一號 C/D衛星資料研究發現,位於南極海域的一座巨大冰山(D28)沿南極大陸近岸向西漂移,在兩年多時間漂移了近5000千米,且移動速度加快。
冰山的形成、分佈、漂移、擱淺直接影響冰山周邊的海洋生態環境與船舶航行安全,是極地、海洋、交通、生態、全球氣候變化等領域關注與研究的重要引數之一。
據悉,2019年9月25日,海洋一號 C衛星海洋水色水溫掃描器獲取的影象顯示,南極埃默裡冰架上有冰山脫落,該冰山被美國冰雪中心編號為 D28。該中心根據2019年10月8日海洋一號C衛星海岸帶成像儀影象計算得出:D28冰山長度約62千米,寬度約38千米,周長約184千米,面積達到1730平方千米,大於上海市崇明島面積。脫落後的 D28冰山首先在南極普里茲灣隨波逐流,2020年4月開始漂離普利茲灣,朝西而去,與海岸幾乎是平行流動。
據介紹,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對南極 D28、A32、A68、A74、A76等多個冰山的資料進行了整理,經初步分析後發現:從2019年9月25冰山形成,至2022年2月6日,D28冰山由東向西移動了近100個經度,忽略旋轉距離不計,其移動距離至少4800千米,平均每天移動5.54千米,平均移動速度0.064米/秒。2021年1月15日~2022年2月6日,該冰山移動距離不低於3500千米,平均每天移動9.04千米,平均移動速度為0.105米/秒,比之前移動速度加快。
冰山是極地海流研究很好的示蹤物,冰山過後周邊的生物量是否發生變化是海洋生態關心的問題。未來,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將透過海洋一號 C/D衛星、中法海洋衛星及高分衛星資料對 D28等南極冰山繼續進行跟蹤分析,並結合其他資料開展相關研究。(劉建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