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由華中科技大學牽頭
附屬同濟醫院等十家單位
聯合申報的
“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人畜共患烈性傳染病
臨床救治創新技術
與防護規範研究”
獲批立項
同濟醫院感染性疾病研究所
寧琴教授為首席科學家
人畜共患疾病是指由同一種病原體引起,流行病學上相互關聯,在人類和動物之間自然傳播的疾病。目前,有70%以上的傳染病屬於人畜共患傳染病,且新發傳染病中60%為人畜共患傳染病。SARS、中東呼吸綜合徵、新型冠狀病毒、埃博拉出血熱、寨卡病毒都是源自動物病毒的“偷襲”,對人類健康威脅巨大。新發人畜共患烈性傳染病在病原鑑定、溯源與控制、快速診治和藥物開發等方面亟待突破。
寧琴介紹,該專案主要針對人與動物共患烈性傳染病進行研究,包括新發突發和“經典”的傳染病,比如新型冠狀病毒就是新發突發的,新冠病毒持續變異並仍在全球肆虐。還有我國近10年來,對人和動物影響非常重大的傳染性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熱、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布魯菌病等。該專案從國家生物安全重大現實需求出發,對人畜共患烈性傳染病的臨床特徵、疾病進展和轉歸規律,重症危重症的預警預測,重症醫學智慧資訊系統,臨床救治新技術和新方案,臨床救治的生物安全體系等五個關鍵環節開展研究。
“希望透過三年時間,總結出重大烈性傳染病的預警指標和臨床特點,探索出3~4個有效的治療方案,使重大烈性傳染病危重症臨床救治存活率至少提高15%以上。同時建立重症醫學智慧資訊系統,實現對重症患者生命體徵進行無線監護,以減少重症患者的痛苦。”寧琴說:“總體目標是透過總結人畜共患烈性傳染病發生髮展中臨床特徵、疾病進展和轉歸特徵,建立疾病早期識別和危重預警體系,並在基層醫院推廣應用,在醫療救治、經濟效益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該專案在前期“十三五”研究的基礎上,有機整合了以同濟醫院為主體的國家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醫學中心和同濟醫院疑難危重肝病感染專科聯盟等平臺,完善應對人畜共患烈性傳染病疫情的聯動機制和應急機制,全面提高我國人畜共患烈性傳染病的救治能力。
據悉,該專案聯合申報單位還包括吉林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武漢市肺科醫院、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資助研究經費為1910萬元。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由原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專項、產業技術研究與開發基金和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等整合而成,是針對事關國計民生的重大社會公益性研究,以及事關產業核心競爭力、整體自主創新能力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基礎性、前瞻性重大科學問題、重大共性關鍵技術和產品,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領域提供持續性的支撐和引領。特別是圍繞關鍵核心材料、重大科研儀器、病原學和防疫、清潔能源、農業生物種質資源、診療裝備和生物醫用材料、黑土地保護利用等方面,凝練聚焦重點突破方向,力爭產出一批階段性重大科技成果。
來源:華中科技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
編輯:高翔、艾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