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9日,夜裡九點整,正是都安高中晚自習的時間。往日燈光明亮、書聲朗朗的校園,此時卻靜謐一片。校園內一片漆黑,沒有一盞燈,春寒料峭的冷風席捲整片校區,颯颯冷風中,飽含著的是偌大校園中4600名學子的哀傷。
那哀傷像一汪黑到透底的湖、又似一片寧靜的海,讓人一觸便不自覺沉溺進去。片刻後,不知是何處傳來了學生小聲的嗚咽聲,雖微弱卻在這個夜裡格外明顯。哀痛的哭聲像有傳染性,不一會兒整片校區都沉入哀慟的情緒當中。
月色清冷冷地灑在教學樓的長廊上,透過窗戶,能看見全體學生正神情肅穆地垂首站立,閉目寄託自己的哀思。不時有學生趴在座位上,肩頭微聳,抬起頭已是眼眶通紅。不少女學生眼中噙滿了淚,正用紙巾不斷擦拭。
就在今天下午,都安高中的學生們永遠失去了他們的慈父,都安高階中學校長——莫振高。那個30多年裡,在工作崗位上無私耕耘的人;那個婉言謝絕高薪聘請,堅持紮根貧困縣城進行教學的人;那個用雙腿丈量大山深處,幫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改變人生的人;那個事必躬親,被學生們親切稱為“莫爸爸”的校長走了。
這年2月,莫振高被診斷為前列腺增生和膀胱結石,在帶病參加高考百日誓師大會後,一回家他就病倒了。3月2日,莫振高到醫院接受了手術,術後沒幾天,便強烈要求去南寧招聘會上,親自為學校招聘人才。
妻子拗不過他,只好攙扶他來到招聘會現場。可還沒等莫振高走進現場,就昏迷了過去,被緊急送往醫院搶救。下午三時許,莫振高因突發性心源性疾病搶救無效去世,享年61歲。
噩耗傳來時,整個校園陷入一種難以言喻的悲傷中,無論是教職員工還是學生,都難以接受這個沉重的現實。學生們走著走著便腳步不穩,坐在路邊痛哭;老師們個個表情沉重。不時有得到訊息的都安高中校友聞訊趕來,他們都是莫振高校長曾經的學生。為了不讓大家睹物思人,情緒太過悲痛,校領導緊急將所有莫振高的照片和檔案撤下,只留下幾處人物簡介。
“……一生中得此嚴師慈父,幸莫大焉。”獲知莫振高因病逝世的訊息後,清華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國內外名校紛紛發來悼電,緬懷這位紮根貧困山區高中的校長,對他平凡而又偉大的一生,表達最崇高的敬意和最沉痛的哀悼。
瑤山深處的好校長
“莫爸爸是那麼高大,哪裡看得出生病的樣子。我記得他聲音洪亮,課堂上經常妙語連珠。”高三學生明雅蘭哽咽著說:“我寧願這是一場夢,莫爸爸只不過是睡著了而已。”話尚未說完,這位女孩眼眶又蓄滿了熱淚。
透過走訪,我們發現大家都給莫振高評價很高,聽到最多的便是:“他是都安人民的寶貴財富,他是個好人。”
1957年,莫振高出生在廣西一戶貧困農家。雙親早逝,家庭貧困,年少的莫振高知道能改變命運的只有讀書。靠讀書改變命運後,莫振高選擇成為一名老師,回到了都安瑤族自治縣。
這裡是全國有名的貧困縣,素有“九分石頭一分土”之稱。縣裡多有山區和瑤寨,人們世代靠貧瘠的土地勉強度日,許多孩子沒讀過書,便開始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在骨子中,他們刻下了貧窮的烙印,一代一代延續下去,難以改變。
出身貧苦農家的莫振高對貧窮有切膚之痛,他心裡很清楚,要想讓山溝溝裡的少年郎們改變世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命運,唯有讀書一途。莫振高常說:“窮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改變現狀的勇氣,缺少知識這個武器,那麼便永遠不能改變瑤寨貧窮落後的面貌!”
莫振高踏上工作崗位後,因為教學功底紮實,工作經驗豐富。哪怕在大山深處,依舊掩蓋不了他渾身才氣,廣州市多所中學得知大山深處有莫振高這般人才,紛紛向他伸出了橄欖枝。
1992年,10萬元年薪是一筆多麼豐厚的財富,可這筆高薪並沒有打動莫振高。他放棄更高的舞臺,婉拒高薪聘請,決心在瑤山基層培養學生,使他們走出大山,完成人生的蛻變。
“讓瑤寨兒女走向世界。”這九個鎏金大字如今靜靜橫亙在都安高中的大門口,進出學校的每個人都能清楚看見。這幾個字同樣也是莫振高心中的信念和目標,為了這個目標,他始終孜孜不倦地在工作崗位上耕耘。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自1996年擔任都安中學的校長後,莫振高開始接觸繁忙、沉重的行政工作,將上級撥來的每筆錢用到實處,花在學校的建設和改善學生的學習環境上。
莫振高剛接任校長時,都安中學的條件還很艱苦。地上沒有水泥路,操場和跑道用的是石渣和煤屑填起的。每次天氣好時,學生上完體育課後,校園內瀰漫著沖天塵土;學校的校舍都是瓦房危房,不僅面積小,學生和教師住起來也很不方便;學生上課的教學樓又舊又矮……
看到這樣的環境,莫振高心裡很焦急。他知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只有教學環境好起來,教學工作和教學質量才能得到保障。為此,莫振高經常在外奔波,向社會各界籌集資金修繕校園環境,兼之上級調派了資金。在莫振高的合理安排下,如今都安高中有了圖書館、足球場、橡膠跑道、階梯教室。
曾經逼仄狹隘的校舍也換成了嶄新的宿舍,破舊低矮的教學樓煥然一新,屋舍明亮的教室裡能容納更多學子學習。反觀莫振高的辦公室,卻讓人很難相信這陳舊的屋子,竟是一校之長辦公的地點。
一扇掉漆的木門後是一張書桌,一套九十年代的沙發、檔案櫃,上面密密麻麻擺滿了工作檔案和書籍。老式的白色飲水機已經泛黃,窗邊的地上擺著一雙帶黃泥的黑色長筒膠鞋。許多人都勸莫振高搬去新建的教職員工樓辦公,他說:“我們乾的是教師,我苦一些不要緊,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應當緊著教學使用。”
在都安高中,不僅老師們知道,就連學生們都深知莫振高是個“吝嗇鬼”。他省吃儉用,曾經一雙拖鞋穿了七年都捨不得扔掉,直到沒法再穿為止。就是這樣一號人物,卻唯恐學校裡的學生因家庭貧困而失學、輟學。從十幾年前,莫振高便開始用微薄的工資,資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他去世前已經資助了300多名學生。
這些學生在莫振高的幫助下發奮讀書,很多人都透過讀書改變自身面貌。自1993年以來,在莫振高和同事們的努力下,都安中學的高考升學率大大提高,每年都有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
這些學生畢業後,有的去到北京、上海、武漢等地擔任領導幹部。他們不忘莫振高對他們的恩情,多次強烈要求莫振高到他們所在的城市工作,可都被他拒絕了。莫振高生於斯,長於斯,要將全部熱情和精力奉獻在瑤山中,幫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改變家鄉貧窮、落後的面貌!
雖然日常工作艱苦,但莫振高始終沒有脫離實際教學。他是中文系出身,於是常年擔任畢業班的語文教學,最多的時候同時擔任了3個畢業班的教學任務,每週都要上十二節課以上。這些年來,莫振高帶出了20多屆學生,40多個畢業班。這也是他引以為豪的一件事情。
與莫振高同在語文組的年輕教師們都表示,他們與莫振高同在一個教學組壓力很大。因為他教學功底紮實,知識豐富,哪怕上了年紀也同樣擁有充沛的鬥志和幹勁。學生們都說,上莫爸爸的課是一種享受,總是能學到課本上沒有的知識,根本捨不得開小差。
據都安中學的老師們說,莫振高沒有一絲校長的架子,自從擔任校長以來,從來沒有因為個人私事請過一天假;從來沒有因為個人原因落下一堂課。有時候放假,學校裡要輪流值班,莫振高就將自己的名字也寫進值班表裡,第一個帶頭值班。
“莫校長做事總是讓人心服口服,我與他共事20多年了,他是一個很純粹的人。”都安中學黨支部副書記韋明壯說:“軍訓拉練時,他就跟在學生的隊伍旁,陪他們一起拉練,年年如此,從來不偷懶。”
在一張泛黃的簡歷上,莫振高在業餘愛好一欄上填上了“教學、管理”這兩項。可以看出,教書育人已經和他的生命緊緊連線在一起,成為生命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莫振高也用自己的親身行動,展示了他對教育事業的忠誠與熱忱。
永遠的慈父
在工作崗位上多年,莫振高早已經將每個學生看作是自己的親生兒女。在校園中,學生們看見他總是笑著叫他一聲“校長爸爸”,沒有絲毫違和感。而莫振高每次看見孩子們,臉上也會不自覺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由於當地經濟條件落後,校園裡有百分之四十以上的學生是貧困戶。儘管莫振高為他們爭取了減免學費政策,但每年的書本費和住宿費以及每月的生活費加起來也要4000多元,許多貧困家庭依舊承擔不起。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莫振高先是號召全校師生踴躍捐款,又親力親為在外奔波,在社會上為學生們籌集學費。另外,在每年開學時,莫振高都會把自己的辦公地點放在室外,為交不起學雜費的學子們排憂解難。
在具體瞭解到學生的情況後,莫振高總會在交費單上籤下自己的大名,寫上“可緩繳”的字樣。在莫振高的組織下,都安中學畢業的各屆校友紛紛慷慨解囊,為這份事業的傳承貢獻自己的力量。曾幾何時,他們也是在他人幫助下走出大山,重獲新生,現如今這個接力棒終於交到了自己手上。
他曾經口出“狂言”道:你們學習有困難,就來找我莫振高!
哪怕我的學生在大山深處,也一個都不能落下!為了瞭解學生的家庭情況,每年莫振高都會親自帶同事們走進大山深處。山裡地形複雜,山路崎嶇,一來一回要靠雙腳走上七八個小時,莫振高顯得不以為意。他曾經許過一個大宏願,絕不會讓任何孩子因貧困而失學。
“一個孩子對學校來說只不過是幾千分之一,但對於一個家庭,孩子就是他們的百分之百。”靠著信念的支撐,參加工作30多年來,莫振高靠著雙腳丈量了大山深處無數村寨和貧困家庭,瞭解到他們的家庭情況和困難。
每次進山,莫振高都自己帶乾糧和水,從不在學生家裡逗留。“我們是來給學生家庭解決問題的,而不是給他們增添負擔。”擲地有聲的話語猶在耳邊迴響著。大山深處的瑤寨裡,孩子們都親切稱呼他“莫爺爺”。
莫振高將自己的一腔愛心,都傾注到了學生身上。每次有昔日的學生或是企業老總提出請他一同進餐時,莫振高都不厭其煩地婉拒。若是實在推辭不了,他就會強烈要求道:“不如把吃飯的錢拿出來幫助學生吧。”
為了讓貧困生繼續學業,莫振高親自在外奔波,聯絡社會上的企業家,希望他們能資助孩子們。有時候,難免會遭到輕視和白眼。一次,莫振高在同事的陪同下聯絡好一名企業家,可見面時,對方卻放了他們鴿子。
當時,同事的臉上都有些掛不住,倒是莫振高豁然笑道:“個人榮辱倒不是問題,為了孩子們,我犧牲一點自尊算什麼?”每年畢業季,又到了莫振高最忙碌的時候,他東奔西走尋找社會各界的熱心人士。
“我們的學生考上了大學,出不起路費,還請幫一幫!”30多年來,莫振高就這樣厚著臉皮走遍市縣區,哪怕碰了一鼻子灰也不放棄籌集善款的機會,許多人都戲稱他為“化緣校長”。
可就是靠著“化緣”,三十載以來,莫振高硬生生籌集到了三千多萬善款,幫助了一萬八千多名貧寒學子,扭轉了他們的命運。他常常眼含熱淚,言辭激盪地演講道:“貧窮並不可怕,它能鍛煉出一個人美好的品格和頑強的意志,堅毅不拔的毅力,進而改變貧困!”這句話也被許多學生奉為人生的座右銘。
不僅如此,常年擔任畢業班主課老師的莫振高發現:畢業班的學生心理壓力很大,而學校心理老師十分緊缺。於是,已經上了年紀的莫振高決定學習心理學。2008年,莫振高在繁忙的事務中抽閒,前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學習心理學,取得了心理諮詢師的職業證書。
學成後,莫振高回到學校開設心理輔導班,積極為學生們解決心理問題。此外,他更像一位慈父,對學生“嘮叨”個沒完。只要不出差,每天早上六點,莫振高就會準時叫男生們起床。
看到男生們從廁所出來,他會說讓大家跺跺腳再進宿舍,別把水帶到床邊上;天晴的日子,他要“嘮叨”學生們將被褥拿出來曬,一會兒又提醒學生們別忘了給被子翻面;學生淋了雨,學校裡的喇叭又要傳來他的“嘮叨聲”:食堂給大家準備了薑湯,請大家去食堂喝薑湯,小心感冒,注意身體!
在都安中學教學樓下的龍眼樹下,每逢上課前,莫振高總是站在那裡,拍手督促學生們:“快點進去上課,好好學習!”就連他因病住院後,在病床上都不忘“嘮叨”,反覆叮囑學校食堂,給學生們準備元宵,每個學生至少要分到10顆湯圓!
學生們早已習慣了他的嘮叨聲,如今那棵龍眼樹依舊佇立在教學樓旁,可那個高大和藹的校長爸爸卻永遠不在了。想到這,又怎麼能讓人不感到悲傷呢?切身之痛,莫過如此!
都安慟奠
莫振高因病離世的噩耗傳出後,連日來,都安高中的校友們自發從全國各地趕回都安,為莫振高送上最後一程。很多人腳步踉蹌著走進校園,一看到那棵龍眼樹便想起了莫校長生前的音容笑貌,悲從心來,忍不住抽泣起來。
門衛韋師傅回憶道:數千校友聞訊趕來,很多人剛進校門就大哭起來,口中不停唸叨著莫校長。有個曾經受過莫校長資助的女孩連夜從上海趕回來,一進校門情緒就崩潰了,我們趕緊把她扶到一旁,過了許久情緒才平緩下來,但還是沉默湧著淚。
說到這,韋師傅的眼眶也紅了起來:“莫校長人真的很好,這一切發生得太突然了。”當地群眾得知訊息後也自發地悼念。許多人此前並不認識莫振高,聽說莫振高的為人和事蹟後,都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打動。
一連6天,許多帶小白花的群眾自發湧進莫振高家的巷子裡。都安縣城裡三家花圈店的花圈全部售罄,不少人特意跑去河池、南寧專程購買花圈。
3月14日晚8點,都安高中副校長韋斌益代表學校致悼詞:“莫校長,明天你將與青山相伴,與黃土相依……”唸到這,臺上的韋斌益悲從心來,忍不住失聲痛哭,臺下也是悲聲一片。
遺體告別儀式結束後,人群中依舊有人不能平復自己的情緒。凌晨1點,仍然有200多名校友不願離去,他們想最後再守莫爸爸一晚,也算是聊表最後的孝心。
翌日清晨,都安縣城陰雨霏霏,似乎上天也在為莫振高的離去落淚。靈柩緩緩抬出家門,送行的隊伍抬起花圈,靜默跟在靈柩的後面。沿著街道兩側,數千人肅穆站在雨中,向莫振高的靈柩行注目禮,跟在後面相送。
送行的隊伍不斷有人加入,越來越長,悲聲不斷。藍玉鋒始終記得,1998年,當他帶著兒子藍程敲響校長辦公室大門時的場景。他們因為家庭貧困交不起學費,是莫振高親自安排藍程進入學校,並資助他讀完高中。
如今藍程已經在北京考上大學,博士畢業後參加工作。“莫校長是我們一家的大恩人,沒有他就沒有我兒子的今天。”在莫振高的葬禮上,一輩子都沒流過幾次眼淚的老農哭成了淚人。
隨著隊伍的行進,莫振高的靈柩進入了朗朗青山中。他的學生們都表示,雖然現在沒有了莫爸爸的陪伴,他們依然會奮力拼搏,不辜負莫爸爸對他們的殷殷期盼。
結語: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莫振高是一名紮根山區的教育實幹家,他是對學生視如己出的慈祥長輩。縱觀莫振高的一生,你能發現他心中的熱忱始終不變,無論時間過去了多久,他心底的熱血始終未曾冷卻,用自己辛勤的一生恪守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願望。
向純粹的莫振高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他的精神影響了好幾代人,他們將繼承莫振高的遺志,矢志不移地將他的愛心助學事業繼承下去。
形骸有時盡,薪火世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