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邊凡看世界”,坡垤村位於元江縣東南部的窪垤鄉它才吉村委會,整村依山而建、臨水而居,錯落有致的黃色土掌房在青山碧水的環繞和倒映下顯得別具一格。在坡垤村,世代居住至今的滇南彝族傳統民居——土掌房被家家戶戶保留下來了。坡垤村與自然環境相融合,與森林山水相襯托,具有民族山村的格局特徵。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的窪垤鄉坡垤村,村前的一潭春水倒映出一坡彝家土掌房的古樸模樣。
如今,不少曾和坡垤村有著相同建築群的地方,土掌房正隨著時代變遷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而坡垤卻在“守住鄉愁”中覓得了新發展。
依山傍水的田園風光、錯落有致的土掌房、清脆嘹亮的“阿哩調”留住的不僅是當地人的鄉愁,也停住了外鄉人駐足欣賞的腳步。
隨著先後躋身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第三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讓坡垤的美得以“養在深閨人漸識”。
航拍:無論是熱愛記錄的民俗攝影家、重在體驗的城市學生抑或是舉家出行的觀光客都開始走進坡垤,發現坡垤。
航拍:空中俯瞰坡垤村,可以觀賞到遠處山清水秀的田園風光,一草一木都有個圓滿俱足的生命,寧靜之中蘊含變化萬千的勢能。
濃厚的民族文化活動延續長久;風格獨特的傳統民居建築,濃縮了中國山地彝族本土文化色彩的原生態人文環境和鮮活的社會生活。
村內整體地勢起伏較大,遠處望去,與自然環境渾然一體。
村落順山勢而建,因其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村內的自然植被保護得較好。
秀美的山形和茂密的植被環繞著坡垤村。
村落土掌房風貌建築集中連片分佈,少數民族建築風格和現代建築元素融為一體,具有獨特的傳統建築風貌特點和文化內涵。
村落建築古樸大方,從建築單體造型結構到建築群空間佈局,體現了民族高超的建築水平和濃郁的藝術氣息和民族特色。
坡垤村擁有稟賦的環境優勢,整個村落分佈於山脈上,順山而居,不佔農田,分臺而築,村莊格局儲存完好,形成了“枕山,向田,環樹”的選址特徵。
選址可謂是依山傍水,獨具匠心。強調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和對自然環境的充分尊重,這樣的地理環境是適合人類居住的,能使整村人丁興旺,人才輩出。
夕陽西下,美麗的彝家山寨,土掌房高低錯落,層層疊疊,水波倒影,美在水一方,美在水中央。
夕陽西下沉,紅霞映農舍。
村中漫步,時紅日西墜,光照土房,光焰如火,光芒四射,美妙壯觀,此情此景讓人目眩。
在夕陽的光線下,流光溢彩,和整個村莊渾然一體,表現出一種莊嚴濃重的美來。
夕陽映紅牆。
住宅多為土木結構的樓房,俗稱“土掌房”。
房頂用土築成平面,既可防火,又可做陽臺曬場。婦女們喜歡在陽臺上做針線活,老年人樂於在陽臺上養神、吸菸。
房屋結構一般是三間兩耳房,為上下兩層,中間有一個長方形的天井,下有下廳,構成一幢四合院。
風格獨特的土掌房,古樹濃蔭的青山。
清晨美麗的彝家山寨,雲霧繚繞,土掌房從水邊築到山的半坡,層層疊疊,錯落有致,參差變化。
層層疊疊的倒影……不經意間已創作出一幅天人合一的山水畫卷。
航拍:坡垤這個美麗的彝族寨子。村內景觀環境優美,氣候宜人,村落結構完整。
航拍:依山而建,臨水而居,山坡上土黃色的土掌房鱗次櫛比,壯觀而又優美。
航拍:泥土,這抹熟悉的暖給這個峰環水抱的山村染上了夢幻的色彩。
航拍:清晨,土掌房上升起縷縷炊煙,莊嚴肅穆而又飄渺悠遠。
航拍:山坡上土黃色的土掌房鱗次櫛比,壯觀而又優美。
航拍:村莊與山林、農田、水體錯落佈置,形成前、中、遠景層次豐富有序的景觀,生態景觀自然滲入村落,形成山、人、田和諧共生的景觀格局。建築以群山為背景,增加景觀的層次感;以水為前景,取得開闊的視野;建築因山而氣派,因水而生動,呈現出一段段優美的中國山水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