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經作者崑崙策研究院高階研究員喬新生教授授權“崑崙策研究院”頭條號原創釋出,以供研究參考。
【當地時間15日,美國、英國、澳大利亞三國領導人宣佈建立名為AUKUS的三邊安全聯盟。圖為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與英澳領導人舉行視訊會議。】
【提 要】太平洋公約組織即將產生。如果中國患得患失,不盡快實現國家統一,那麼,未來將會面臨更大的挑戰。
美國、英國、澳大利亞領導人宣佈,將成立一個三邊安全倡議“AUKUS”。這標誌著太平洋公約組織呼之欲出。
進入本世紀後,美國始終想要在亞太地區建立一個遏制中國的軍事同盟,但是,美國穿梭外交併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究其原因就在於,中國與亞太地區各國的經貿關係日益密切,亞太地區國家意識到,如果針對中國建立軍事同盟,自身利益會受到損害。正因為如此,美國在亞太地區建立軍事同盟的努力,始終是“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可是,20年後,美國如願以償,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建立了軍事同盟。
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英國脫離歐洲聯盟之後,已經從“大西洋橋頭堡”變成了“大西洋的孤兒”,迫切希望加強與美國的戰略同盟關係。美國提出建立太平洋公約組織,英國不自量力,迅速投入美國的懷抱之中。
澳大利亞更是如此。作為南太平洋地區最重要的國家,澳大利亞不斷加強與美國的戰略合作。美國在澳大利亞建立軍事基地,作為進攻中國的橋頭堡,可是美國不能指望澳大利亞在亞太地區扮演重要角色,這是因為澳大利亞是一個資源出口型的國家,過分依賴中國市場。更主要的是,澳大利亞是一個南太平洋地區國家,與中國相隔遙遠。可是,這種情況正在發生變化。澳大利亞政府認為,要想成為美國的戰略合作伙伴,必須惡化與中國的關係。盤踞在美國的澳大利亞新聞大亨默多克充分利用新聞媒體,不遺餘力地譴責中國,徹底改變了澳大利亞的政治氣氛,澳大利亞國內出現了反華浪潮。
英國出於自身戰略利益考慮,願意在亞太地區加強與美國的戰略合作。澳大利亞為了增加自己的存在感,希望加強與美國的軍事合作。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在組建太平洋公約組織方面一拍即合。
可以肯定,未來日本等一些亞洲國家將成為該組織的重要成員。太平洋公約組織的規模將不斷擴大。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中國經濟快速發展,讓一些亞洲國家認為,自己的既得利益受到嚴重威脅,他們希望藉助於美國的力量,聯合抵制中國。
中國始終堅持和平發展原則,在事關中國國家利益特別是中國核心利益方面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忍耐,從而使亞太地區一些國家認為,中國是一個“經濟動物”,在軍事上不堪一擊,他們試圖聯合美國,在中國立足未穩情況下,給中國以致命的打擊。
無論是在南海地區舉行的大規模軍事演習,還是在臺灣海峽進行的所謂自由航行,都是要向中國充分展示西方戰略盟友的力量,迫使中國徹底屈服。
中國不能坐以待斃。中國必須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一方面透過捍衛中國的國家利益,向國際社會充分展示中國強大的軍事力量。另一方面,必須為太平洋公約組織劃定紅線,如果太平洋公約組織在事關中國國家利益的問題上肆無忌憚,中國必須勇敢接受挑戰,以實際行動捍衛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
首先,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不容他人干涉。無論是美國還是英國、澳大利亞在臺灣問題上不斷製造事端,粗暴干涉中國的內政。更令人感到擔憂的是,歐洲聯盟一些中小國家為了增加自己的存在感,在中國的臺灣問題上上竄下跳,嚴重干擾中國的現代化程序。波羅的海沿岸的立陶宛違反一箇中國原則,加強與臺灣官方關係之後,中國宣佈撤回駐立陶宛大使,並且要求立陶宛大使立即回國。中國維護國家利益的正當之舉,被歐洲一些國家反覆炒作,斯洛維尼亞等一些國家公開發表宣告,譴責中國的行為。這種公然損害中國國家利益的外交行為,已經給中國與歐洲聯盟關係的發展帶來不確定性。如果不採取果斷的措施,一勞永逸地解決臺灣問題,那麼,組建的太平洋公約組織,將會給中國未來發展帶來巨大的挑戰。中國必須快刀斬亂麻,徹底解決臺灣問題。
其次,美國不會直接與中國發生軍事衝突,這一點從美國著名記者撰寫的有關報告可以看出。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之所以在關鍵時刻,主動與中國聯絡,其中的道理非常簡單,美國軍方充分意識到,在太平洋西岸地區與中國發生衝突,美國沒有任何勝利的可能。過去是如此,現在也是如此。美國軍方擔心美國國會議員和美國聯邦政府的主要官員在不瞭解中美軍事力量對比實際情況下,貿然作出錯誤決定,從而使美國大兵遭受巨大損失。
可是,美國已經處於嚴重分裂的狀態,不能排除美國民主黨政府為了轉移視線,掩蓋真相,挑起衝突,甚至發動戰爭。中國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如果等到美國在太平洋地區建立的軍事同盟,形成完整的指揮系統,並且在資訊交換和武器後勤補給方面做好充分的準備,中國採取行動實現國家統一,那麼,中國將會非常被動。
在太平洋公約組織尚未完全成型的情況下,中國必須果斷解決中國國內問題,實現國家統一,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避免臺灣問題成為導火索,從而引發中國與太平洋公約組織的戰爭。
第三,美國對中國軍事遏制,實際上是一種“戰爭邊緣政策”。其具體內容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美國不會直接向中國發動戰爭,但是,美國會讓亞太地區國家不斷挑起事端,從而使中國疲於奔命。美國不會直接向中國發動戰爭,但是,會讓中國臺灣地區領導人在臺灣獨立的道路上狂飆突進,從而使臺灣海峽的局勢變得越來越緊張。美國不會直接向中國發動戰爭,但是,美國會要求澳大利亞、日本不斷損害中國的國家利益,在釣魚島問題上以及南太平洋問題上製造摩擦,損害中國的國際形象。
如果中國周邊狼煙四起,中國與日本、澳大利亞乃至遠道而來的英國發生衝突,那麼,美國必然會煽風點火,在國際社會渲染中國威脅論,強調中國是一個好戰國家。如果中國與印度發生衝突,美國可以藉此機會向印度出售更多的先進武器,從而使印度牽制中國。
總而言之,美國有可能會在中國周邊地區發動代理人戰爭,目的就是要拖延中國的現代化步伐,讓中國成為一個危機四伏的國家。
中國必須充分意識到,爭取和平發展環境必須抓住主要矛盾。如果兵來將擋,被動應對,而沒有采取主動措施,先下手為強,那麼,中國將會處處被動。
當前中國所面臨的問題是,美國一方面不斷渲染中國威脅論,把中國塑造成為好戰成性的國家。另一方面,在中國的周邊地區挑釁,試圖讓中國被迫出手。如果中國保持忍耐,那麼,中國周邊形勢將會越來越嚴峻。如果中國採取果斷行動,那麼,美國必將開足馬力,誇大中國威脅論。
解決中國當前所面臨的問題,必須把中美關係作為主要矛盾,採取一切可能採取的措施,針對中美關係中存在的問題,主動進攻。
筆者曾經建議,中國在處理與周邊國家關係方面應當分清主次。對澳大利亞,應當採取冷處理的方式,拒絕與澳大利亞政府進行所謂的雙邊談判,不允許澳大利亞政客在國內製造事端。對待日本,必須堅決鬥爭,必要的時候可以團結韓國等周邊國家,徹底清算日本的戰爭罪行。對待英國,可以採取突然襲擊的方式,只要英國軍艦敢於進入中國的領海,中國就可以採取軍事行動將其擊沉。
而對於美國,則必須列舉其罪行,警告美國不要干涉中國的內政。中國應當騰出手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實現國家統一。如果在臺灣問題上優柔寡斷,對美國強化與臺灣的官方關係視而不見,或者只是進行外交抗議,那麼,中國在這場歷史性大博弈中將會變得非常被動。當務之急,是要把矛頭對準美國,並且警告美國,中國將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解決臺灣問題。如果美國插手其中,那麼,必須承擔由此帶來的一切後果。
第四,中國過去對待美國的戰略遏制政策,採取的是加強經濟合作的方式,認為只要中美經濟全面融合,美國就會改變對待中國的態度。現在看來,美國之所以對中國採取遏制政策,不是因為中美經貿關係出現問題,恰恰相反,是因為中國的快速發展,讓美國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懼和焦慮。美國不允許中國發展,竭力阻止中國行使發展權。
美國曆屆總統在中國發展權問題上大放厥詞,認為中國發展,將會消耗大量的資源。中國人民過上幸福的日子,美國不能接受。正是為了阻撓中國的發展,美國民主黨總統才會派出總統特使到中國訪問,希望在二氧化碳排放問題上,向中國施加壓力,迫使中國增加發展的成本,甚至放棄發展權利。
中國當然不會乖乖就範。中國一定會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維護自己的發展利益。一定會按照既定的步調,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
中美矛盾是結構性的矛盾,不可調和。儘管中國抱有耐心,希望美國朝野認清事實真相,與中國和平相處。但是現在看來,美國在亞太地區建立軍事同盟,對中國實施全面遏制的戰略不會改變。如果中國仍然出於善良目的,希望與美國加強經濟合作,並在此基礎之上,實現公平競爭,那麼,最終必然會被迫簽訂城下之盟。
美國一些學者已經赤裸裸地指出,美國政府應當效仿當年宋朝時期,迫使中國簽訂“澶淵之盟”。中國國內一些學者為了改變中國的所謂“強硬態度”,歪曲歷史,把“澶淵之盟”說成是自願簽訂的和平之盟。中國絕對不能接受城下之盟。任何情況下,中國都不能屈服於美國的壓力,放棄自己的國家利益。
(作者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崑崙策研究院高階研究員;來源:崑崙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喬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