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之/一個有腔調的人文類解讀頭條號
黑海亂不亂,俄國說了算
娜塔莉亞,1980年出生,原克里米亞檢察官,2014年入俄後,加入了俄羅斯國家杜馬,少將軍銜
在俄羅斯、烏克蘭、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喬治亞和土耳其6個國家之間有一片面積約42.4萬平方公里的海,因為水色暗深而得名“黑海”(Black Sea)。
黑海沿岸有兩個狠角色——俄羅斯和土耳其,再湊合個烏克蘭,也馬馬虎虎拼一部“黑海版三國演義”。但事實上,黑海可不止是沿岸國家的“游泳池”,往小了說,它關係到黑海沿岸國家的安全;往大了說,它甚至可能關係到整個歐洲的安全。
毫無疑問,黑海最大的利益方是俄羅斯。那裡有俄羅斯斥巨資建造的海上油氣通道,每年營收超過1000億美元,同時還是俄羅斯的海防第一線。既是財路,也是生路,俄羅斯對黑海歸屬權的態度一直很明白——“想動黑海?得拿出點本事來”。
在黑海問題上,毛子向來“人擋殺人、佛擋殺佛”。
俄羅斯黑海艦隊(俄四大海軍艦隊之一)是俄羅斯在黑海最主要的軍事力量,擁有各類艦艇100多艘,各式戰機50多架,總兵力超過2.5萬人,這個水平已經超過大部分效果。拳打北約,腳踢歐盟,完全沒在怕的。
2014年,娜塔莉亞主持了克里米亞入俄的儀式,今天的她就是克里米亞的象徵
長期以來,黑海都是俄羅斯的傳統勢力範圍,是不容他人酣睡的臥榻。
小樣,瞅你咋地?普京和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左)視察黑海艦隊
2014年,烏克蘭局勢惡化之際,俄軍二話不說拿下了克里米亞,引發國際社會譁然。而俄羅斯之所以這麼大膽,為的就是牢牢掌控黑海,足見黑海之重要。長期以來,美國和北約本著“噁心大於實戰”的態度,一直在策劃黑海軍演,就算不打你,也要噁心你。
2014年,俄羅斯軍隊佔領克里米亞,為了避嫌,俄軍部隊沒有佩戴任何標識,被國際媒體戲稱為“小綠人”
2021年7月,美國再次高調宣佈要聯合烏克蘭、英國等30個國家,在黑海舉行大規模軍演,小孩子都看得出來,美國針對的就是你俄羅斯。俄羅斯當然不服軟,當即宣佈將在地中海開展軍演,你做初一,我做十五。
但不管如何,最倒黴的無疑還是烏克蘭,被美國當槍使,還要被俄羅斯當沙包打。俄烏這對歡喜冤家的故事可說來話長了。“打腫臉充胖子”還是“甘當馬前卒”?拎不清自己地位的烏克蘭,總是堅定地站在了反俄親美的一邊,但美國遠在千里,俄羅斯近在眼前。
直到今天,俄羅斯都是黑海最有力的秩序維持者,很多人都認為黑海是俄烏之間的問題,然而事實上,和烏克蘭一樣,土耳其也從未放棄在黑海的利益,而且無一例外都曾尋求西方的幫助以對抗俄羅斯,爾虞我詐、勾心鬥角,這部“黑海三國演義”也是一部大戲。
那麼這次,我們就來聊聊這部“黑海三國演義”。
黑海風雲
黑海的戰略位置非常重要,用咱中國人的話說,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它既溝通著歐亞大陸,也連線著地中海和歐洲內陸,向西能深入歐洲內陸,向東可以眺望中亞腹地,向南則是石油重鎮中東。它是俄羅斯的南方門戶,也是土耳其的北方重鎮,任誰都想要。
歷史上,黑海長期以來都是“內海”,周邊雖然民族眾多、國家林立,但只要有一個國家拳頭大,就可以通吃。希臘人和羅馬人來過,蒙古人也也曾飲馬黑海,而到了16世紀之後,這場黑海風雲的主要玩家只有俄羅斯和土耳其。
土耳其近年來野心很大,一直想在美國撤軍之後當中東霸主,但俄羅斯已經開始深入敘利亞
大家都知道,在北半球,這越往北越冷,越往南越暖和。在古代,不管是遊牧民族還是農耕民族,都喜歡往暖和的地方跑。俄羅斯在黑海之北,土耳其在黑海之南,因此論對黑海的嚮往,沒有國家比得上俄羅斯。
俄羅斯歷史上也是一個命運多舛的國家,長期以來斯拉夫人之間的不團結,導致了500多年的封建割據狀態。1240年斯拉夫人建立的基輔羅斯,被蒙古西征滅亡,隨後又被統治了200多年。直到16世紀,才誕生了統一的俄羅斯民族。
基輔羅斯,是一個由烏克蘭人的先祖建立的國家,是公認的第一強大的斯拉夫民族的國家
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稱帝,自號“沙皇”,俄羅斯民族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國家,而且這個新生的國家,將會是一個迅速膨脹、地跨兩洲的大帝國。
一位莫斯科大學的歷史系教授認為:俄羅斯之所以不遺餘力地擴張領土,是因為俄羅斯人骨子裡頭有一種“危機感”,這是來自於被蒙古人奴役的歷史,俄羅斯人很害怕再次被異族奴役,所以總是不斷地擴大、擴大再擴大,從而保持絕對的安全感。
俄羅斯女兵們。俄羅斯是世界上女兵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總兵力120萬中有超過5萬名女兵
就像二戰德軍兵臨莫斯科時廣為流傳的那句經典名言:“俄羅斯雖大,但我們已經無路可退,身後就是莫斯科”。普京說:“俄羅斯雖大,但沒有一寸土地是多餘”,言下之意你知我知。
13世紀的時候,由於無險可守,一馬平川的東歐平原被蒙古軍隊長驅直入,從此俄羅斯就患上了“擴張”的強迫症,而黑海是俄羅斯的海上防線。16世紀,俄羅斯還只是一個內陸國家,北方的出海口還被瑞典堵死,想搞點殖民地都不可能。
到了17世紀,俄羅斯猛然醒悟,開始意識到海權的重要性。經歷彼得一世和葉卡捷琳娜一世兩個大帝,俄羅斯的國力突飛猛進,面積從1547年的500萬平方公里,暴漲至1725年的1500萬平方公里,178年的時間翻了10倍。
俄羅斯人將彼得一世稱為“彼得大帝”,可不是看他長得帥,而是因為他讓俄羅斯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國,“要麼征服世界,要麼國土淪喪”,彼得一世如此說道。1700年,彼得一世制定了“東進、南拓、西御、北上”戰略,孤注一擲,準備為俄羅斯打出一個出海口。
當時的俄羅斯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向西和瑞典開戰,一個是向南和奧斯曼兵戎相見。
俄羅斯選擇我全要,彼得聯合波蘭和丹麥和當時的北方霸主瑞典大打出手,史稱“大北方戰爭”,整整打了21年,在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後,俄羅斯最終打贏了。1721年,俄羅斯佔領波羅的海的東岸,並由此開啟北方出海口,還建了一座著名城市——聖彼得堡。
彼得一世遷都聖彼得堡後,俄羅斯帝國自此誕生了。打贏了瑞典,俄羅斯又集中注意力開始對付土耳其,沒成想,這場黑海爭奪戰打了200多年。在俄羅斯之前,黑海一直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勢力範圍,是真正意義上的“內海”。
別看今天的土耳其不咋樣,但歷史上是真的闊過。奧斯曼一度控制了整個巴爾幹半島和高加索地區,而今天的克里米亞,在那時也是奧斯曼的附屬,這讓野心勃勃的俄羅斯渾身難受。俄羅斯要想南進,就必須拿下黑海。
一個土耳其網紅。土耳其人屬於歐羅巴地中海人種,是突厥化的希臘民族,信奉伊斯蘭教
從1676到1923年,俄羅斯和土耳其為了爭奪黑海和高加索,前前後後打了247年,整整十二次俄土戰爭。說起來,英法百年戰爭算個啥,俄土才是世仇。但問題就在於俄羅斯和奧斯曼都是大國,都有大量的兵力,也不缺錢、缺地,因此兩虎相爭必有一傷。
最終,拳頭更大的俄羅斯贏了。但是問題又來了,歐洲列強們也盯上了黑海,或者說,歐洲不能容忍一個強大的俄羅斯存在。1828年,第八次俄土戰爭結束,俄羅斯大獲全勝,眼看吃定黑海,結果英、普、奧三國聯合干涉。
1841年,四國締結條約,規定“任何國家的軍艦都不能透過黑海”。得,到嘴的鴨子飛了。
但俄羅斯從未放棄擴張黑海,畢竟就在自己的家門口,怎麼能忍住?這讓英國非常不安,雖然英國本土遠在大西洋,但英國人在地中海和中東有不少殖民地,一旦俄羅斯拿下黑海,就會威脅自己,英國人為了制衡俄國,拉上“好朋友”法國,動起了歪心思。
1853年,克里米亞戰爭爆發,江河日下的“西亞病夫”奧斯曼當然不是俄國的對手,英法直接武力干涉,在鐵甲艦的面前,俄羅斯的老式木船毫無勝算,就這樣鎩羽而歸。英法得理不饒人,剝奪了俄國在黑海發動軍事行動的權利,自此,黑海問題徹底國際化。
俄羅斯丟了臉,而且暴露出了長期以來的各種政治、經濟問題,於是轟轟烈烈的農奴制改革開始了。而對於西歐列強而言,黑海沒丟,地中海和中東就還是安全的。19世紀之後,黑海就成了西方世界壓制俄羅斯的重要工具。
一戰過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和沙俄都走向崩潰,新生的蘇俄和土耳其依舊為了黑海鬧個不停,但漸漸地,土耳其的體量已經無法和俄羅斯相抗衡。二戰結束之後,美蘇兩極格局正式形成,蘇聯成為和美國平起平坐的唯二超級大國,土耳其更慫了,黑海成了俄羅斯的內海。
雖然土耳其不咋樣,但它的背後站著美國和北約,為了遏制蘇聯向地中海和中東擴張,西方不遺餘力地支援土耳其,將其打造成了反蘇橋頭堡,黑海也由此成為冷戰的高峰區,雙方在此大打潛艇戰,僅1960年,在黑海被擊毀的英美潛艇數量就高達400多艘。
1962年由於土耳其導彈問題,蘇聯在古巴布置了導彈,由此引發了一場差點毀滅世界的核戰爭
美國為了打擊蘇聯,甚至還在土耳其佈置了中程導彈,蘇聯當然不慫,反手就在古巴也安了導彈,由此引發了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雖然危機最後解除了,美蘇都各讓一步,撤走了導彈,但是黑海問題仍然懸而未決。
美國干涉黑海,讓蘇聯非常不爽,你說你老美離黑海十萬八千里的,比當年唐僧師徒去天竺還遠,怎麼好意思來攪和?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美國心虛了,給的理由是所謂的“航行自由”,在英美仲裁下,居然不要臉地判定蘇聯家門口的黑海是“公海”,蘇聯人徹底傻眼了。
就這樣,黑海在美蘇的拉拉扯扯下,始終無法判定到底是不是公海。
1982年聯合國通過了《國際海洋公約》,將“航行自由”寫入法律。您猜怎麼著?美國由於害怕自身利益得到損害,並沒有承認國際海洋公約,但卻仍然以“航行自由”四處挑釁他國海疆,比如我國南海、俄羅斯黑海以及越南東京灣。
美利堅馳名“雙標”。
蘇聯當然知道美國人的德性,1983年出臺自己的一套法律,開放了波羅的海、鄂霍茨克海以及日本海的蘇聯海域,但唯獨不開放黑海,意思很明白,外國軍艦要敢來黑海,就等著瞧吧。美國還非不信邪,就要和蘇聯硬碰硬。
黑海撞船事件,發生於1988年,是一起美蘇因為領海問題而導致的暴力衝突事件
1988年,美國派遣巡洋艦“約克”號和驅逐艦“卡倫”號公然進入黑海,而且不和蘇軍打交道,直接向塞瓦斯托波爾(克里米亞首府)駛去,這種事放哪個國家都是天大的冒犯。美國認為蘇聯不敢開炮,結果蘇聯軍艦二話不說直接向美艦撞去,這就是著名的“黑海撞船事件”。
經此一劫,美國算是怕了,雖然80年代末的蘇聯已經外強中乾,但仍然不好惹,美國人學乖了,不親自上陣,而是讓小弟們(土耳其、加拿大、英國等國)輪番騷擾黑海。一直騷擾到了蘇聯解體,這場被普京口中的“20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災難”。
蘇聯死了,黑海的力量對比一夜之間失衡。
強大的蘇聯黑海艦隊四分五裂,烏克蘭和俄羅斯草草分家之後,元氣大傷,由於克里米亞1959年被赫魯曉夫劃給了烏克蘭,俄羅斯甚至需要跟烏克蘭租借塞瓦斯托波爾的軍港;而烏克蘭更絕,分家後簡直就是敗家子,繼承了黑海造船廠,結果一艘軍艦都造不出來,我國遼寧艦的前身,就是那時買來的烏克蘭“瓦良格”號。
遼寧艦,前身為蘇聯時期尚未竣工的瓦良格號,蘇聯解體後被烏克蘭繼承
黑海局勢,撲朔迷離。
拳打烏克蘭,腳踢土耳其
蘇聯沒了,俄羅斯和烏克蘭又忙著分家,鬧得不歡而散,早年吃了不少北約軍援的土耳其此時莫名其妙成了黑海霸主。
葉利欽的休克療法搞得俄羅斯經濟雪崩,自顧無暇的同時,又遇上1994年的車臣戰爭,黑海被土耳其趁虛而入,北約勢力大肆擴張,幾乎快到俄羅斯的家門口了。2004年,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這兩個黑海沿岸國家也加入了北約,黑海局勢向著對俄羅斯不利的局勢發展。
2000年普京當選俄羅斯總統,俄羅斯經濟回暖後,又開始關注黑海。但此時,局勢已經變了,美國煽風點火,英國隔山打牛,土耳其橫衝直撞,烏克蘭、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助紂為虐,連喬治亞都摻和了進來,整個黑海亂成了一鍋粥。
眼看黑海就要成了北約的後花園,俄羅斯的大國地位甚至可能不保,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了,國際矛盾轉移,反美情緒在全球蔓延,俄羅斯得到了喘息的機會。黑海也不再成為北約“重點照顧”的地區,而此時,一個不甘寂寞的傢伙又跳了出來——土耳其。
土耳其這回變了心,認識到美國只是把自己當槍使,於是開始希望和俄羅斯瓜分黑海,2004年和俄羅斯締結了夥伴關係,2006年又就伊拉克問題、伊朗核危機以及庫爾德問題達成了不少協議。2014年震驚世界的克里米亞危機爆發,世界看到了俄羅斯守護黑海的決心。
同年,憑藉民族主義上臺的埃爾多安就任土耳其總統,這哥們雖然不喜歡俄羅斯,但是更不喜歡西方,於是俄土一拍即合,準備“共治”黑海。千百年前打得頭破血流的俄羅斯人和土耳其人應該想不到,現在兩國居然在黑海和平共處了。
2016年土耳其爆發西方支援下的兵變,埃爾多安躲在廁所裡搞直播,硬是撐了過去。結果西方非常惱火,發動宣傳,要埃爾多安下臺。敵人的敵人是朋友,埃爾多安倒向了俄羅斯。
不管西方願不願意,現在的黑海實際掌控者仍然是俄羅斯,而土耳其則也從中分了一杯羹。俄土之間圍繞黑海的經濟關係非常緊密,比如“藍溪”油氣通道,成功讓俄羅斯為土耳其出口了高達50%的天然氣。隨後又出現了多條能源通道,讓俄羅斯在東南歐賺得盆滿缽滿。
斷人錢財,如同殺人父母。黑海是俄土雙方的搖錢樹,自然不願意讓美國和西方干涉,而美國當然不傻,犯不著和俄羅斯撕破臉,它一直有個棋子——烏克蘭。結果世界都看到了,烏克蘭是真的一點都“沒用”,東烏打得一塌糊塗,克里米亞還丟了。
當然了,還有“日落帝國”英國,不過在黑海,所謂英國皇家海軍可是顏面盡失,不僅被俄軍攆著跑,還出現了戰機迫降俄羅斯,然後飛行員被捕的奇聞,真是“憨豆在世”。這一番操作下來,俄羅斯拳打烏克蘭、腳踢土耳其,一個被打垮,一個被打服。
兜兜轉轉30年,黑海還是在俄羅斯手裡,你大哥還是你大哥。
時至今日,黑海依舊是俄羅斯向世界證明自己大國地位的一手好牌,往日榮光雖然不復,但依舊挺立。至於未來會如何,那就交給歷史去定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