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2月12日,平靜的黑海上突然闖入了兩個不速之客,那是兩艘偵查蘇聯黑海艦隊的美軍軍艦。它們在向蘇聯黑海艦隊基地越靠越近,與其說是在偵查,不如說在挑釁。
對此,蘇聯黑海艦隊急忙派出了兩艘護衛艦進行攔截。
然而,在看到蘇聯軍艦開來後,這兩艘美國軍艦並沒有選擇撤退,而是繼續在黑海上招搖過市。
蘇聯派出的兩艘護衛艦先是用無線電警告美艦,要求他們駛出敏感海域。在多次通牒無效後,蘇聯派出的兩艘護衛艦突然改變航道,向著美軍的兩艘戰艦加速衝了過來。
但是那兩艘美艦仍然無動於衷,並沒有改變航道。
此時的美蘇雙方,都難以預料這次的軍事衝突將如何收場。
那麼,這次的海上衝突是否釀成大禍?美蘇雙方又有什麼樣的反應呢?
一、模糊的邊界——國際法中的公海軍艦無害透過權問題
這裡大家可能會有一個疑問——這兩艘美軍軍艦為什麼會在蘇聯海域,這樣大搖大擺地轉悠?回答這個問題,還需要回到當時的歷史背景下。
冷戰後期,隨著蘇聯在阿富汗戰爭中越陷越深,冷戰對峙雙方的強弱關係發生了變化。蘇聯由攻勢轉為守勢,美國開始在各方面向蘇聯施壓。
首先是在阿富汗戰場上,大力支援塔利班等反蘇地方武裝,提供各種武器。並且在國際上大肆宣傳蘇聯體制專制獨裁的一面,佔領政治道德的高地向蘇聯瘋狂輸出。
而在軍事上,則多次挑釁蘇聯,美軍戰機多次飛臨蘇聯邊界。海上,也經常有美艦遊弋在蘇聯領海。
而且,美國軍艦在蘇聯領海上大搖大擺地巡遊,還有相關理論背書。原本在20世紀初,海牙國際法庭制定的《關於領海的法律地位報告》中指出,軍艦透過該國領海,需經過該國同意。
但在1982年在新編修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並未明確規定軍艦不能在他國領海以非軍事目的自由航行。
再加上非軍事目的一詞本就模糊,所以這也給美國對自身挑釁行為的解釋多了很多空間。而且美軍也對自己的行為含糊其辭,堅稱己方軍艦在公海航行。
美軍在80年代中期的挑釁行為日益頻繁,每年都會有軍艦三次進入黑海。他們進入蘇聯領海的目的不只是偵查,還擔負著蒐集情報的任務。
美軍軍艦載有先進的電子裝置,每次他們靠近蘇聯領海,蘇聯就必然派出軍艦來驅趕。軍艦靠近時,美軍就會開啟電子裝置進行監測,收集相關的電子情報。
這讓蘇聯軍方十分惱怒,美軍既冒犯了他們,同時又佔了他們的便宜。
於是,蘇聯高層決定,當下次美艦再次靠近蘇聯領海挑釁時,給他們點顏色瞧瞧。
當時的蘇聯海軍黑海艦隊司令,曾向蘇共總書記戈爾巴喬夫請示:“下次美艦再來挑釁,是否應該直接撞沉?”
戈爾巴喬夫對此笑道:“那你得找一條結實一點的船”。
二、黑海上的速度與激情——1988美蘇戰艦相撞事件
1988年2月,美軍由一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和“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組成的小艦隊穿過土耳其海峽,進入黑海海域。
他們這次仍想故伎重施,在挑釁的同時蒐集蘇聯海軍的電子情報。
但是他們沒有想到,他們這次的行動會遭到毛熊的報復。
蘇聯人一開始的反應讓他們放鬆了警惕。
原來,當時蘇聯黑海艦隊派出了一艘3000噸級和一艘1000噸級的護衛艦,跟蹤美軍軍艦。
而美軍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和“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排水量都超過7000噸,因此美軍兩艦的艦長,完全沒把蘇聯派出的這兩個小不點放在眼裡,繼續有恃無恐地在蘇聯海軍基地附近遊弋。
蘇聯派出的兩艘軍艦向美艦發出了無線電警告:“你們正在蘇聯海域,請馬上離開!”
但這兩艘美艦仍然無動於衷,並且囂張地宣稱自己現在是在“公海航行”,完全符合國際法。
這直接惹怒了黑海艦隊司令,此時美艦已經距離黑海海岸不到7海里。按照國際法規定,從海岸延伸12海里的海洋區域都屬於國家領海。這兩艘美艦已經明顯越界了,可他們仍在睜著眼睛說瞎話。
於是,黑海艦隊司令直接透過無線電向美軍軍艦喊話,要求美艦迅速離開黑海海域,否則將強行將他們趕出去。
對此,美國軍隊並沒有被黑海艦隊司令的官威嚇到,仍然自顧自地向著克里米亞半島的方向駛去,離蘇聯海岸越來越近。
忍無可忍的黑海艦隊司令,命令跟蹤美艦的兩艘護衛艦,加速跟上兩艘美艦,並且發出最後通牒:如果對方還不滾開,就直接撞上去!
美軍兩艘戰艦注意到了蘇聯兩艘護衛艦的異常舉動,但是他們仍不在意,甚至還有很多美國水兵跑到船尾,看起了熱鬧。他們此時不會想到,他們馬上將和蘇聯戰艦進行一場終生難忘的“親密接觸”。
兩艘蘇聯護衛艦見美艦在收到最後通牒後,仍然沒有改變航道的跡象,就開始加速衝向美艦......
一開始,在船尾看熱鬧的美國水兵還很淡定,有的甚至還在拍照。
當蘇聯護衛艦用訊號燈打出訊號,美艦上計程車兵經過解讀後才赫然發現,蘇聯人說的是:“我艦奉命撞擊你艦!”
但此時,美艦上的官兵仍然沒有把蘇聯人的最後警告當回事,在船尾看熱鬧的美國水兵還未散去。直到隨著蘇聯護衛艦衝上來的速度越來越快,很多美國水兵才發現情況有些不對。
隨著一聲巨響,蘇聯護衛艦撞向了美國軍艦的艦尾,並且擦過了美艦的側舷。
這讓這兩艘美艦艦長驚出了一身冷汗。因為蘇聯人剛才這一撞,險些撞到了後甲板的導彈發射器,如果剛剛的衝撞力量大些,此時兩艘軍艦很可能已經被爆炸所吞沒。
被嚇得不輕的美艦艦長立馬意識到情況不妙,於是立刻下令掉轉船頭,灰溜溜地逃出了黑海海域。
三、“失靈”的船舵——美蘇在撞船事件後的說辭
在撞船事件發生後,美蘇雙方都指責對方違反國際法。
美國認為,蘇聯嚴重破壞了美國軍艦在公海上的自由航行權利。而蘇聯則認為,美艦在挑釁蘇聯的領海主權與國家尊嚴,本應予以還擊。
不過,蘇聯方面的解釋頗為喜感,他們聲稱自己對美艦進行了驅趕,兩艘護衛艦撞上美艦,則是因為他們的舵機同時失靈。
美國人當然不會相信蘇聯人這種扯淡的解釋,他們向蘇聯提出了嚴正交涉。
此後,蘇聯和美國關於誰是誰非的問題展開了長期的辯論。
蘇聯當然知道,美艦在蘇聯領海航行,不是什麼商業用途的正常航行。
美國也知道,蘇聯護衛艦的舵機不可能同時出現故障。
辯論的焦點在於,軍艦在他國領海是否有無害透過權。
針對這一問題,國際上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軍艦同其他所有的船舶一樣,應當在他國領海也平等地享有無害透過權。而另一種觀點則認為,一國領海主權應該得到尊重,軍艦需要得到該國允許才能在該國領海通行。
而蘇聯一貫的外交主張,恰恰是贊同第一種觀點,即認為:軍艦在他國領海仍然擁有無害透過權。這就讓蘇聯自身的立場顯得進退維谷了。
如果蘇聯繼續堅持自己在軍艦領海通行權的既往立場,就意味著驅逐美艦保衛領海的說法,缺乏法理依據。如果站在自己既往外交立場的對面,又會留下一個反覆橫跳的國際政治小丑形象。
美蘇此後經過長期的談判與協商,終於在軍艦與領海航行權的問題上達成了一致,簽署了《關於無害透過的國際法規則的共同解釋》。
這一檔案宣稱無論船舶是否為軍艦,不論其中裝載的貨物是什麼,依照國際法都享有無害通行權。
這實際上,就對美國軍艦在蘇聯領海活動提供了法理依據。蘇聯在這件事上並沒有討得便宜。
此後,美軍軍艦和蘇聯軍艦再也沒有發生嚴重的衝突。
直至90年代蘇聯解體,冷戰結束,美國和蘇聯也再沒有出現這樣刺激的軍事摩擦。
這次事件之所以會成為美蘇軍事摩擦的終結,大概是因為美國海軍經過此次撞船事件之後,已經試探到了蘇聯海軍的底線,沒有繼續挑釁的必要。再加上這次撞船事件也給美軍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陰影,不敢繼續挑釁。
同時,美蘇關係在80年代總體上有了一定緩和的趨勢,雖然美國在姿態上咄咄逼人,但是蘇聯在很多領域都展現出了和解、示弱的跡象。
因此,美國也沒有必要一直挑釁蘇聯。畢竟整體環境是利於美方的,美國在這時只需要以不變應萬變即可,沒必要去挑起衝突,給已經佔據優勢的局面再增加不確定性。
蘇聯在這件事上雖然撞出了國威,但是在這之後簽訂的檔案中,蘇聯並沒有佔到便宜。
這也可以看出,蘇聯在冷戰後期已經全面被美國壓制。雖然其強大的軍事實力猶在,但是在政治態勢上處在全面收縮的狀態。在外交上已經失去了以往強硬、兇悍的毛熊特色。
在文化上,蘇聯更是失去了社會主義的獨有優勢,完全倒向了西方,在戈爾巴喬夫的“新思維”的引導下,向著亡國亡黨的不歸路急速駛去。
近些年,我國在南海和美軍戰艦也時有衝突,我們應以史為鑑,在國外勢力挑釁我國的時候堅定捍衛我國的領海領土主權。在外交上強硬表態,積極維護我國的正當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