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地產一品堂。
2022年開年不久,今年房企合併暴雷風,裁員風,依然越演越烈,市場上很多地產人被迫轉型已經是大勢所趨。
除去在本行業繼續求得一杯羹之外(其實比較難),我看很多朋友都在探索在其他航道或其他行業再就業+再創業,今天我分享一些地產圈子很多不太熟悉,但是依然值得去的央企國企。
國進民退大趨勢不可逆,未來市場逐漸分化為國企央企+標杆規模民企+中小深耕民企,不是此型別的企業基本上都會被淘汰或大批次被收購。
1
中子頭第二梯隊
說起地產“央企五虎”(中海,招商,華潤,保利,金茂),大家肯定都不會陌生。在目前形式看,央企五虎基本上都會佔據地產行業前十,行業變化之快,讓我們重新認識了地產行業。
“央企五虎”在前十年地產黃金年代,基本上都屬於國內第一批地產開發商,引領著地產全國化程序,也享受了地產紅利,跟早期華南五虎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另外一批中字頭地產,雖然規模上沒有央企五虎龐大,但是在大趨勢下加上央企超強的資金實力,都有可能在規模上馬上有大的突破。
中糧 –大悅城
世界500強企業中糧集團唯一的地產平臺。中糧的核心主業是農糧,為全產業鏈的國際化大糧商。超強的實業背書,超強的商業地產運營能力。
中糧地產業務的發展邏輯與五虎之一的華潤置地非常類似,個人覺得商業的操盤水平要高於華潤置地。北京大悅城專案屬於超越永珍城的水準,當然在規模+整體地產運營能力上面明顯處於發展階段。
大悅城的人才儲備稍有薄弱,待遇水平處於行業中等。但是強度不大,專案都在一二線主流城市,個人覺得對於很多年紀偏大的朋友,具備一定品牌地產的經歷,大悅城絕對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中鐵置業+中國鐵建
全稱為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業務涵蓋地產開發、工程承包、規劃設計諮詢等。其母公司中國鐵道建築集團,位列“全球250家最大承包商”第3位,世界500強第42位。
中國鐵建在地產領域主要以住宅開發為主,聚焦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區域。
母公司是中國鐵路工程集團,世界500強第35位。和中國鐵建一樣,中國中鐵也是以鐵路建設為主營業務的基建企業,挖隧道、架大橋等也是拿手活。
中鐵置業是中鐵房地產板塊唯一品牌,屬於根紅苗正路線,絕對的大佬級別平臺。中建置業早期佈局北方為主,這幾年在江南區域新進城市也不少。同門師兄,中國鐵建銷售額已經突破1000億,兩家鐵字輩央企發展勢頭非常不錯。
兩家根紅苗正的央企,合適那些學歷起點不錯,在乙方時間比較長+品牌地產經歷的地產人,這種央企一般不會招聘很多高管,但是中層的需求還是非常多的。
中交地產
要是論資格,中交地產有可能是最老的。中交地產的全稱是中交地產有限公司,它是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公司在2011年重組後,新設立的企業。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公司,原名是中國房屋建設開發公司,成立於41年前1981年1月。
中交地產有著很強的野心,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是世界500強企業,還是國內著名的房地產開發商浙江綠城的第一大股東,其持有浙江綠城25.05%的股份。
2021年中交地產業績突破800億,雖然沒有完成千億目標,但是在拿地埠持續發力。2021年中交地產仍保持較大拿地力度。據克而瑞資料顯示,2021年全年中交地產新增土地價值411.5億元,新增土地建面541.5萬方,新增貨值852.8億
中交地產在2021年底突然換帥,原陽光城副總裁徐愛國作為新執行總裁或許會帶領這個超級老牌央企走出不同的路線。
中冶置業
中冶置業,作為中國五礦骨幹企業、中冶集團房地產板塊核心企業,有著很多房企無法企及的優勢,如融資成本低、品牌力量強大等。與同門師兄弟,五礦地產都是師出同門。
在原五礦和中冶兩個世界500強企業重組成中國五礦後,中冶置業和五礦地產處境比較尷尬:母公司整合,兩個地產平臺遲早也會整合,就看誰吞併誰。拿地方面,中冶比五礦積極。或許不久中冶置業會整合五礦地產業務統領江山。
中冶置業2021年權益銷售額突破450億,這個資料在地產圈屬於不錯的成績。中冶置業與很多央企地產佈局型別,在華北區域深耕多年,有著很明顯的優勢,這些年也在積極佈局華東+大灣區,整體經營還是穩健為主。
2
四朵金花
央企地產天生有著良好的綜合實力,母公司實力雄厚,佈局多元化。央企四朵金花作為新進比較低調的後來者,也會陸續發力。
電建地產
作為中國電建旗下的房地產企業,電建地產是國務院國資委批准的首批16家央企地產企業之一。自2005年創立之初,電建地產就秉承“品質關懷、善築引領”的理念,以“賦能智慧城市、打造幸福人居”為核心業務,以“產業經營+資本運作”為主要驅動力,致力於成為國內領先的城市運營商。
在區域戰略佈局下,電建地產迎來屬於自己的運營年,銷售業績穩步增長。據中指研究院統計資料顯示,電建地產2021年銷售額達875.7億元,較2020年同期的657.5億元增長33.19%。
電建作為央企,首先在產品上是有競爭力的,2021年電建地產多專案獲獎,四大產品線品質受認可,集團對於產品分管領導的招聘要求也是比較高。
作為央企第二梯隊,電建也絕不是滿足於現在的規模跟江湖地位,在整合南國置業業務之後,目前正是全面發力的大好時刻,進駐行業top30只是時間問題。
信達地產
信達資產,是國內首家負責收購併經營金融機構剝離的本外幣不良資產的資產管理公司,其實際出資人為財政部,信達地產也成為有央企背景的地產上市公司之一。
作為曾是威震江湖的地王收割機,信達地產江湖動態就是各種收併購動作。透過擴大各種朋友圈,信達地產重點關注經濟強市與人口匯入城市,以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長江中游和成渝五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為主。
師出名門,信達一戰成名,也為信達地產提供了無比便利的金融支援和資源支援。讓信達地產不僅可以獲得極低的融資成本,還能借助身份便利,獲得大量廉價土地。
葛洲壩地產
葛洲壩集團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是中國葛洲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是一家以房地產開發經營為主業企業集團,也是國內最早一批央企地產。
公司享有集團公司2000億元人民幣的授信額度,充分利用集團公司強大的融資平臺,專注於高階地產專案的開發,涵蓋城市綜合體、高檔寫字樓、高檔住宅、旅遊複合地產等多種業態。
在產品+城市佈局方面,葛洲壩明顯有著金茂的影子,特別是產品埠。葛洲壩5G科技”戰略,佈局一二線城市多年。葛洲壩北京中國府一戰成名,作為型別金茂府配置的豪宅產品在一二線全面佈局。
華僑城地產
1985年誕生於深圳,國務院國資委直管。“旅遊+地產”模式,是華僑城區別於其它央企的典型標籤,它是國內主題公園行業唯一的央企,旗下有“華僑城”、“歡樂谷”、“世界之窗”、“歡樂海岸”等品牌。
華僑城可以說是文旅地產的開山鼻祖,全國化的佈局,加上雄厚的資金實力,還是比較合適年紀偏大的地產人加入的。央企裡面待遇算是偏低的,不過強度不算很高,福利保障都沒很大問題。
華僑城的持續穩健發展,產品的創新密不可分。從“住所與人”、“城市與人”、“人與人”這三個層面遞進的表述了華僑城對於產品力標準的評價維度。
提起華僑城的住宅地產專案其實並不多,後期華僑城會持續輕資產輸出,打造核心的文旅產品線,集合產城的綜合拓展業務,華僑城未來還是很有亮點。
4
資本風口:賭一把從頭再來
個人覺得,目前很多行業都比地產行業有前景很多,比如大健康產業,農業,新能源產業等。地產人其實沒有必要非要在地產相關產業發展,有些人還是願意徹底轉行,成為新風口的探索者;
候選人A:長期在做地產甲方做綜合管理工作,學的是市場營銷,成就感不太強。果斷轉型到大健康產業,代理知名國際營養品做自媒體營銷+渠道管理工作,目前感覺心態非常年輕,對健康產業非常看好。
候選人B:長期在地產甲方從事室內精裝設計管理工作,年前離職。可能是看好農業,自己在老家利用相關的產業資源,從事農產品種植+營銷工作。目前在各大電商平臺都有自己的店鋪,經營已經順利走向正軌。
總結一下,跳槽真是把雙刃劍,跳得好能一帆風順,跳坑那個人發展要大打折扣了。對行業認識清晰,發揮個人的多元化資源沉澱能力,說不定個人理解就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