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戰略轉型,也可以稱為賽道的轉換,一般會遵循基本的路徑:首先在本賽道做到頭部,有較高的市佔率,然後進行行業價值鏈思考與分析,判斷是否做產業鏈延伸,要麼走向產業鏈上游,謀求技術紮根;要麼走向產業鏈下游,謀求市場紮根。企業發展到產業鏈轉移的階段,說明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規模與行業地位,需要總結自身的優劣勢,提煉核心能力,然後基於核心能力做業務的擴張,從而完成更進一步的戰略轉型,實現更大規模的發展。
03 同心擴張——培育核心能力,輻射關聯產業
首先需要搞清楚什麼是核心能力?核心能力與組織能力是什麼關係?核心能力就是核心競爭力嗎?這幾個概念必須要弄明白,否則對問題的理解就會不一致,根本說不清楚。筆者認為,核心能力是企業在經營層面多年積累形成的關鍵業務能力,對外體現為核心競爭力,企業打造核心能力的主要支撐,比如人才隊伍、組織體系、管理機制以及企業文化等則被稱為組織能力。簡言之,核心能力特指業務能力,組織能力更多與管理(包括領導力)密切相關。
那麼,企業如何培育核心能力呢?關鍵在於核心能力的判斷與識別。企業中高層管理者在經營管理實踐過程中,需要不斷思考與洞察行業,包括標杆企業與主要競爭對手,慢慢感知行業的關鍵成功因素,這本身也是不斷試錯與不斷糾錯的過程,看清楚某個行業不是件簡單的事,關鍵是要去思考與判斷,並得出結論,結論錯了不要緊,可以透過時間去糾偏,一旦識別出行業的關鍵成功因素,企業就可以據此逐漸開始構建本企業的核心能力。
如何識別行業的關鍵成功因素呢?方法有兩個,一是企業中高管有意識有針對性地進行深入研討,不著急下結論,細細看,深入談,慢慢達成共識,再透過標杆企業與主要競爭對手的打法做驗證;二可以透過某些工具進行判斷與分析,實踐中一般應用“行業關鍵成功因素分析表”進行識別。
企業的核心一旦培育成功,就可以基於核心能力,進行關聯業務的擴張,這種擴張,不是無目的的,隨意的,而是以核心能力為原點,向核心能力能支撐的業務進行輻射,類似“同心圓”式的擴張模式。這裡給大家舉兩個案例,一個是小米,一個是溫氏股份,前者是網際網路行業,後者是傳統農牧行業。
小米以網際網路手機品牌開啟擴張發展之路,透過重構手機行業價值鏈,針對手機發燒友,創造性開闢了與客戶共同研發手機系統的模式,然後透過網際網路銷售,這套打法大獲成功。小米也逐漸積累了自身的核心能力:深刻洞悉客戶需求並快速滿足。基於核心能力,小米形成了基於客戶的“鐵人三項”商業模式。
小米手機的網際網路玩法成功後,立刻被競爭對手效仿,比如華為的榮耀,幾乎是複製了小米手機的打法。只靠單一的手機無法支撐小米的發展,小米根據自己對客戶需求的深入瞭解迅速擴張了業務版圖,透過生態圈企業生產製造了大量的產品,比如電風扇、電吹風、插線板、行李箱、淨水器等,覆蓋客戶更多的生活場景需求,除了一直擅長的網際網路線上玩法,小米還開設了“小米之家”的線下實體店,進軍新零售領域,線上線下將客戶體驗無縫銜接,“自己做產品,用自己的渠道賣給自己的客戶”,“產品-渠道-客戶”成為完美閉環。
小米生態鏈的產品種類非常豐富,產品的多樣性提高了消費者的復購率,而華為、oppo、vivo等競爭對手的旗艦店產品種類比較單一,難以將流量完全轉化為交易。基於自身的核心能力,小米成為一家“製造型零售商”,小米新零售是製造+零售的完美結合,是C2B的完美落地,是傳統零售價值創造邏輯的昇華。
溫氏股份被稱為“農業界的華為”,涉足的是傳統的農牧行業,很多人對農牧行業很不感冒,認為是很土的行業,尤其是與網際網路產業相比,更是“土得掉渣”,在“鄉村振興”國家政策加持下,農牧業已經成為一個容量極其巨大的產業,必將出現萬億級別的企業。
溫氏以肉雞養殖起家,產業逐漸擴充套件至肉豬肉鴨養殖、獸藥、乳製品、農牧裝置製造等,形成了以肉雞、肉豬的養殖與銷售為主,奶牛、肉鴨養殖等其他養殖業務為輔,食品加工、農牧裝備、獸藥生產、金融投資等位配套業務的產業結構,從第一產業(農業)向第二(工業)、第三產業(服務)延伸。溫氏股份的這種產業擴張,背後遵循的邏輯是什麼呢?
表面看溫氏股份是在做產業鏈的延伸,但再深入一步,溫氏如何能做全產業鏈的覆蓋?背後還是有核心能力的支撐,經過多年在養殖領域的打拼,溫氏建立起了自己的核心能力:養殖能力。儘管本身並不從事養殖這一具體環節,但是溫氏股份掌控育種、飼料、獸藥、養殖技術等高技術環節,農戶完全遵循溫氏股份的操作規範,以及接受它的技術指導,養殖環節實際上是透過“公司+農戶”的方式外包給農戶,正是基於核心能力,正如上面的產業擴張路路徑圖所示,養殖在中心原點,慢慢向周圍產業輻射,溫氏股份不斷進行產業擴張,不斷進入新的、相近相鄰的業務領域,從而擴大了企業的規模,完成了競爭優勢的構建。
基於核心能力的戰略轉型,前提不是業務擴張,而是核心能力。對大多數企業而言,要避免各種賺錢機會的誘惑,做企業不是什麼賺錢做什麼,而是要看準一個行業,躬身入局,研究行業成功的邏輯,識別並培育自身的核心能力,然後基於核心能力做業務擴張,這才是戰略,否則,賺點錢而已,賺錢再多,和小作坊沒有任何本質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