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全面爆發,當時韓國國防軍大部分軍隊尚未進入戰備裝備。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根本沒有招架之力,三天的時間漢城便失守了。撤退時,韓高層驚慌失措炸燬漢江大橋,將大批軍隊送給朝鮮。杜魯門得知韓軍失敗自然是不甘心,在事發的第二天便派駐日本的遠東空軍協助作戰,又令第七艦隊駛入基隆、高雄兩個港口。
美國插手,局勢迅速發生了轉變,麥克阿瑟說服他人實施風險很大的仁川登陸。成功登陸後迅速奪回仁川港和附近島嶼,並與釜山部隊水原附近會合,一日之後重奪漢城。原先計劃將朝軍趕回三八線以北的計劃,因戰事進展極其順利而有所改變,麥克阿瑟計劃乘勝追擊將其趕出整個朝鮮半島。雖然韓軍在仁川登陸後也跟著北上,但起初在麥克阿瑟制定攻擊平壤的計劃中,完全沒韓軍的份。一瞧這情況,韓軍“名將”白善燁坐不住了,這白善燁是韓國第一位陸軍大將(即上將)。朝鮮戰爭爆發時,他是第一線的四個師之一,說他完全不能打也不對。可說他很難打也不對,這白善燁,最擅長的便是跑。
一開戰就放棄了開城,將九十公里長的戰線縮短到三十公里,勉強死守臨津江陣地四天。無奈他的隊友劉載興指揮的第七師不太行,只好撤退,前頭說過韓高層慌亂下炸了漢江大橋。實際上也是如此,因為這一舉,白善燁的一個一萬多人的師渡江後只剩兩千人。跟第五師合併後也只有五千人,雖然想堅守漢江防線,可還是不得不邊打便退。
不得不說,前期韓軍打得實在太狼狽,白善燁一直想找回面子。本指望著美軍來了就能找回面子,結果美軍的計劃裡壓根沒有他們,他怎麼可能坐得住。急忙找上美一軍軍長弗蘭克·米爾本請戰,還將日軍1894年攻擊平壤的戰役拿出來作為戰例,得到同意後白善燁那個高興啊。坐著借來的坦克,模仿巴頓的裝甲突擊戰術,和美軍騎一師賽跑。第一個突入了防守薄弱的平壤,成功實現衣錦還鄉的願望,可在接著向鴨綠江進軍途中。白善燁意外捉到一名中國戰俘,原來韓軍聯合美軍欺負朝軍時,中國不可能坐視不理。唇亡齒寒這個道理古人很早便說明白了,再三思慮後作出派出志願軍的決定,眾所周知志願軍是在10月19日入朝的。
這是明面上的日子,實際上吳瑞林為調查方便離朝比較近,在兄弟部隊出發的前三天便已帶著42軍秘密入朝。42軍走在最前頭探路,且地圖翻譯都是現找的,一些戰士難免掉隊。這才有了白善燁捉到的那個戰俘,從戰俘哪兒,他得知了一個不好的訊息。原來那個戰俘所在部隊師長正是王家善,而王家善是白善燁在偽滿洲國時的長官,也就是他的老上級了。
王家善當年確實在偽滿任過職,但1948年便率部起義,後在四野任職。他入朝便代表四野的部隊入朝了,事實上也是如此,前期的六個軍五個都是四野的。這主要是因為朝鮮與東北接壤,四野的部隊熟悉環境,而既然要出動那必然是王牌。白善燁對這批人還是比較瞭解的,於是又逃之夭夭了,他請求調離雲山前線由美騎一師騎八團接防。
正如白善燁所想,首攻雲山的39軍那是四野的主力,裝備先進為全機械化部隊。英勇頑強,在雲山一戰利用靈活的戰術,圍殲美騎兵第一師第八團。並將其大部殲滅,累積斃傷俘敵2000餘人,其中美軍1800餘人。在兩次大戰中戰功顯赫,號稱常勝軍的美騎兵第1師都得了這麼個結果,要是韓軍對上那估摸著要全軍覆沒。白善燁雖然跑得丟臉,卻保住了手下的第一師倖免於難,只損失十二聯隊中一個半連(約兩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