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濟週刊-經濟網
《中國經濟週刊》首席評論員 鈕文新
人民銀行剛剛公佈的《消費者金融素養調查分析報告(2021)》顯示,在中國有負債的人群中,有58%的受訪者認為當前債務負擔不重,33.7%認為負債較重,還有7.3%認為負擔非常重。這就是說,認為債務負擔較重或非常重的“借貸族”人群佔比達到41%。如果按照央行公佈的資料,2021年二季度末,中國住戶貸款餘額超過67萬億元。應該說,這不是可以掉以輕心的金融風險。2008年所謂次貸危機,根源不就是大量沒有償付能力的美國老百姓借入大量貸款嗎?
人民銀行這次調查具有很強的覆蓋性。據介紹,央行按第六次人口普查的資料口徑,調查覆蓋了全國31個省級行政單位和333個地級行政單位,2200個縣級行政單位參與這次調查,覆蓋率達 77%。調查主要採用機率比例規模抽樣法,組織31個省級分支機構以轄內鄉鎮和街道為基本單元進行隨機抽樣,最終確定了3927個鄉鎮和街道作為一級調查點,覆蓋率約為10%。本次調查共採集到約14萬份樣本,有效樣本量為118775。同時,受訪者平均年齡為40.39歲,中位數年齡為38歲。其中,25-30歲、30-35歲、35-40歲、45-50歲是受訪者最為集中的年齡組。
這次調查顯示:老百姓之所以貸款,34.80%是用於購置房產、11.94%用於購車,但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貸款者中,有10.33%人是用貸款償還信用卡,還有23.47%主要用來應付日常支出。前兩者好理解,貸款買房買車,這是比較老百姓貸款比較常見的用途。但後兩者則有些出乎預料,為什麼要貸款償還信用卡?至少是一時沒有現金償付信用卡,而用貸款應付日常支出,也至少是一時手頭現金不足。
此次調查還發現:受訪人群當中,有56%的老百姓表示近些年沒有儲蓄,這些人難道都是“月光族”?這似乎告訴我們:中國老百姓的儲蓄意願或儲蓄能力可能都在下降。曾幾何時,中國經濟建設的資金主要依託老百姓“節衣縮食”,現在如果失去了這樣的支撐力,那對中國經濟未來利多還是弊多?儘管老百姓消費也是一種經濟動力,但中國畢竟是發展中國家。
所以,中國不能廢掉“積水成淵”的特色優勢,中國可能不需要揮霍式的超前消費,而更需要以舉國之力,加大對未來科技的投資。正因如此,更應該珍視和尊重老百姓的儲蓄和儲蓄習慣。
另外,此次調查發現,中國老百姓對金融投資收益預期似乎普遍偏高。央行認為,整體上,受訪者對金融投資組合的收益預期具有“非理性”特徵。比如,在持有金融投資產品的人群中,有39.62%的受訪者,其金融資產整體收益預期在5%-10%之間,22.22%在10%-20%之間,僅有28.23%在 0%-5%之間。從年齡維度看,60歲以上受訪者的預期收益率主要在0-5%,60歲以下受訪者的年度預期收益率主要集中在5%-10%。這樣的投資收益預期還高嗎?說實話,如果是投資股市等權益類市場,這樣的收益預期或許還算正常,但如果是固定收益類投資,那5%以上的預期,恐怕所冒風險將呈幾何級數遞增。
這份調研報告也顯示,中國消費者金融素養正在提升,指數達到66.8分,在全球範圍內,已經達到中上等水平。但是,這其中也不平衡,不少受訪者金融知識匱乏,所以在金融知識的普及方面,中國還需要繼續加強。
責編:姚坤
本文來自【中國經濟週刊-經濟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