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間,西方國家一直在叫囂所謂全球供應鏈降低對中國依賴,再加上新冠疫情的暴發,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都想“看好戲”。可沒想到的是,中國不僅率先擺脫了新冠疫情,而且還第一時間恢復了生產能力,展現了中國製造業的持久韌性,日媒《日經亞洲評論》就坦言,中國的實力被嚴重低估。
日媒指出,現在全球製造業都面臨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可中國卻爆發了強大的競爭力並展現了持久韌性。在2020年,中國全球製成品出口佔比飆升至創紀錄的20%,遠遠高出德國、美國和日本。德國製造出口占比9%,美國7%,日本4%,三國加起來才剛剛和中國持平。
然而,中國製造業的蓬勃發展讓西方陷入了擔憂,美國等國一直在強調需要實現本土製造業復興,避免對中國的依賴過於嚴重。還有人聲稱,在更高成本、更嚴重的貿易摩擦以及不斷變化的地緣政治趨勢下,中國製造業競爭力可能會面臨嚴峻挑戰。可實際上,這種論調根本就站不住腳,中國製造的生命力頑強已經超乎想象。
日媒指出,中國有著前所未有的製造業規模,中國有著龐大的體量,可以支撐國內更大的工業生態體系,而且這有利於讓製造業專業化程度變得更高,而且中國也會擁有更加強勁的技術創新能力。畢竟,生產的規模越大那單位成本將會更低,從這方面來看,東南亞國家的製造業就註定無法和中國相比。再加上中國擁有在製造業所有領域的卓越競爭力,放眼全球也很少有國家能夠與之媲美。
印度雖然和中國有著接近的龐大體量,可印度缺少產業政策組織和配置資源的能力,更直白點說,印度現在國內並沒有強烈發展本國製造業的意識。雖然莫迪政府出臺了多項所謂“印度製造”的政策,可單單一條政策沒有其他措施的配合就像是“光桿司令”,而且,莫迪政府在印度製造領域投入的精力有限,這也註定了印度製造業不是中國的對手,無法和中國媲美,就更別說替代中國了。
此前就有印度製造商抱怨,印度本土企業發憤圖強,可政府卻並沒有給他們足夠的幫助和希望,和中國商品相比,印度商品成本高、價格貴而且質量相對較差,比不上中國產品的價效比高。而印度政府卻選擇購買中國製造也不買印度製造,印度自然難以推動本國製造業的發展。
這種情況同樣也發生在美國,新冠疫情期間,美國大批企業投入了口罩生產行業中。可由於美國各項成本高,導致做出來的口罩價格是中國口罩的6倍,消費者們沒有美國製造優先的意識,自然會先買便宜的產品。而這些口罩最後都被囤積在倉庫,美國政府也沒有將其買下,現在,美國口罩製造公司大多已經半死不活。
中國在亞洲經濟體系中已經佔據了主導地位,如今全球經濟中心正在向亞洲轉移,而中國也將成為受益者之一。日媒在文章的最後就感慨,印度等中國鄰國,一直否認中國超強的製造業競爭力,還一廂情願地希望它消失,這種想法不僅幼稚而且毫無理智。
此前因為疫情原因,西方還想看笑話,指望全球供應鏈能夠從中國轉移,然而那些想看笑話的國家已經自顧不暇,新冠疫情的影響讓他們的製造業幾乎處於崩潰狀態。多虧中國在疫情中恢復速度足夠快,製造業也能儘快找到狀態,如果沒有了中國製造業的幫襯,全球的處境可能會更加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