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你所知,日本已經開始著手建設通往韓國的水下隧道專案。這將讓她有史以來第一次獲得登陸大陸的機會。
這個專案極其複雜和昂貴。總共需要在對馬海峽下鋪設182 公里的軌道。
然而,該專案的主要缺點是即使成功完成,日本仍將與歐亞大陸隔絕。為什麼?
因為韓國本身,其實就是一個“孤島”。它受到朝鮮的保護,不受世界其他地區的影響,正如你所知,日本和韓國與朝鮮的關係都相當可悲。
朝鮮切斷了韓國與歐亞大陸其他地區的聯絡
因此,如果日本想透過陸路向歐洲和亞洲供應貨物(或從那裡接收貨物,例如原材料),那麼它仍然必須使用船舶。只是它們不會在日本港口裝載,而是在韓國港口裝載。
當然,海運沒有錯。它至少比所有其他方法便宜。
然而,如果一次海運就足夠了,那中國為什麼要建立自己的新絲綢之路呢?為什麼這幾萬條公路和鐵路已經塞滿了中歐貨物,還有多少新的公路還要修?
不……陸路運輸有其不可否認的優勢。
- 它更快(對於某些類別的貨物很重要)
- 它可以轉化為電力(無碳排放,這在新經濟中變得越來越重要)
- 可直接發往內陸國家等。
簡而言之,如果日本要在國外市場上成功競爭,陸路是必不可少的。
這就是我們的庫頁島來救援的地方。事實是,它上面的橋是連線日本與大陸的唯一或多或少真實的方式。
- 到中國- 太遠(超過 700 公里)
- 韓國被切斷了
- 朝鮮絕不會允許這樣的路線。是的,而且很遠(500 公里)
- 在濱海邊疆區- 也很遠(超過 300 公里)
另一件事是橫跨拉佩魯茲海峽(日本和庫頁島之間)的橋樑(隧道):
- 海峽的寬度“只有”40多公里
- 平均深度約40米
是的,引數不是最理想的,但在技術上是可能的。在克里米亞,橋到底建好了?而且雖然短了2倍,但是那裡的底部不是很適合這樣的建築。
此外,這種交叉口的便利性與現有和正在建設中的通訊有關。
我的意思是,你可以在北海道建造一座橋樑,它已經透過一條水下隧道(世界上最長的隧道之一)與日本其他地區相連
而庫頁島也將與大陸相連,直到2025年。已經為此分配了資金(近 5000 億盧布)。計劃在庫頁島儘可能靠近大陸海岸的地方建造一座橋樑。
因此,橫跨拉佩魯茲海峽的橋樑是鏈條中唯一可以使日本成為“陸地大國”的缺失環節。
順便說一句,我們的當局已經表示,俄羅斯也對這樣一個專案感興趣,而且規模很大。首先,這些是交通、就業、日本銷售市場和遠東開發的收入。
但是,如果沒有日本的幫助,這樣的橋樑不太可能單獨建成。它的成本估計接近一萬億盧布。當然,這樣的錢是可以找到的。但是,最好將它們用於其他目的。但如果日本表示願意為該專案的一部分提供資金,事情就會向前發展。
總的來說,我認為,如果不是所有這些政治延誤(與千島群島),日本早就開始自己建造這樣一座橋樑。它提供了令人痛苦的廣闊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