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智勇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工業經濟和資訊化研究院,烏魯木齊 830000)
摘要:基於我國新疆與中亞、中東歐國家的貿易發展歷史與現狀,分析了新疆在亞歐貿易中的特殊地位以及當前制約亞歐合作發展的有關因素,闡述了中國(新疆)-亞歐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必要性與戰略意義,結合新疆貫徹中央建設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大戰略構想,提出了建立中國(新疆)-亞歐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初步構想。立足新疆、放眼全球,提出了實驗區發展的空間佈局及產業規劃,且圍繞產業鏈延伸發展,提出轉變政府職能、先行試點、開放投資服務領域、創新金融制度、監管制度與人才機制等重點工作設想,以及透過加大新疆通道建設力度,打造中歐國際貨運班列集結中心,加強新疆通關一體化建設,強化試驗區稅收優惠等措施,推動中國(新疆)-亞歐自由貿易園區建設等一系列建議。
關鍵詞:新疆;中亞;中東歐;自由貿易試驗區
自從張騫通西域以後,中國新疆就與中亞及中東歐國家和地區有商業往來。我國新疆與中亞三國接壤,並鄰近烏茲別克和土庫曼;同時,又是連線中東歐國家和地區的重要陸路通道。正是由於地理上彼此相鄰,所以貿易往來便利。由於中國的崛起,在“絲綢之路經濟帶”背景下,建設中國(新疆)-亞歐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亞歐自由貿易試驗區”), 對於打造我國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加快中西部發展、開拓國際新市場、與周邊國家實現互利互惠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本文基於新疆與中亞及中東歐的產業結構比較、貿易發展歷史和現狀
分析,提出建設“亞歐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具體實施方案,努力實現和奠定我國新疆的“亞歐中心”地位,促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
一、建設“亞歐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歷史背景與基礎
1.中亞及中東歐產業結構與需求分析
中亞地區自然資源豐富。蘇聯解體後,中亞國家之間的經濟聯絡被迫中斷,各國產業結構的畸形空前明顯,三次產業結構嚴重失衡,尤其是輕工業體系甚為薄弱。中亞消費市場80%左右的輕紡、家電等依賴進口。市場主要需求為建築
建材、機械、五金機電、冶金礦產、汽車汽配、能源化工、電工電氣、包裝印刷、輕工日雜、林業農業、飲料食品、電子通訊等產品;而在我國,這些行業發展旺盛,產品量多質好。以2011年為基礎,我國新疆與中亞五國進出口總額逐漸增加, 2012年、2013年同比分別增長10.29%和9.5%。我國新疆與中亞五國的2011-2013年貿易資料如表1所示。
表1 2011-2013年新疆與中亞五國貿易情況
年份 貿易額(億美元) |
2011 |
2012 |
2013 |
||||||
總額 |
出口 |
進口 |
總額 |
出口 |
進口 |
總額 |
出口 |
進口 |
|
新疆 |
228.22 |
168.29 |
59.93 |
251.71 |
193.47 |
58.2389 |
275.62 |
222.7 |
52.92 |
哈薩克 |
105.97 |
66.65 |
39.32 |
111.67 |
71.39 |
40.28 |
122.55 |
83.69 |
38.85 |
烏茲別克 |
7.41 |
3.17 |
4.24 |
8.31 |
3.85 |
4.46 |
8.72 |
4.92 |
3.81 |
土庫曼 |
1.18 |
1.06 |
0.12 |
1.38 |
1.35 |
0.04 |
1.52 |
1.48 |
0.04 |
塔吉克 |
17.22 |
16.84 |
0.38 |
14.07 |
13.67 |
0.4 |
15.85 |
15.76 |
0.09 |
吉爾吉斯斯坦 |
38.06 |
37.21 |
0.85 |
40.39 |
39.88 |
0.51 |
41.73 |
41.34 |
0.39 |
資料來源:新疆海關統計年鑑。
中東歐十六國經濟社會總體發展情況極其不均衡,人均GDP差距巨大。人均GDP較高的是斯洛維尼亞、捷克、斯洛伐克、愛沙尼亞、立陶宛、拉脫維亞等。其中,斯洛維尼亞2012年人均收入22000美元,是阿爾巴尼亞當年的5.5倍。中東歐國家的第三產業都非常發達,佔GDP的比重
均超過50%;服務業佔比靠前的是黑山、斯洛維尼亞、匈牙利、克羅埃西亞、拉脫維亞、立陶宛; 工業發展不平衡,工業比較發達的是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賽爾維亞、保加利亞,在GDP 中佔比均在30%以上,多數消費產品需要增長較快。詳見表2。
表2 2012年中東歐十六國的經濟社會總體發展情況
國家/地區 |
面積 |
人口 |
GDP |
人均GDP |
|
(萬平方公里) |
(萬人) |
(億美元) |
(美元) |
三產比重 |
|
波蘭 |
31 |
3854.2 |
4897.95 |
4897.95 |
43: 2.2: 63.8 |
捷克 |
7.89 |
1051 |
1964.46 |
18682 |
2.3: 38: 59.7 |
斯洛伐克 |
4.9 |
541 |
911.49 |
16847 |
3.8: 37: 59.2 |
匈牙利 |
9.3 |
994.4 |
1246 |
12530 |
3.3: 27.6: 69.1 |
斯洛維尼亞 |
2.03 |
205.8 |
452.79 |
22000 |
2.7: 27.7: 69.6 |
克羅埃西亞 |
5.66 |
426.7 |
592.28 |
13880 |
5: 25.8: 69.2 |
羅馬尼亞 |
23.75 |
2132.7 |
1927.1 |
9036 |
10.3: 35: 54.9 |
保加利亞 |
11.1 |
730.4 |
509.72 |
6978 |
6.7: 30.3: 63 |
塞爾維亞 |
8.84 |
722.3 |
374.89 |
5190 |
7.6: 31.7: 60.7 |
黑山 |
1.38 |
62.1 |
43.73 |
7041 |
0.8: 11.3: 87.91 |
馬其頓 |
2.57 |
208.7 |
96.12 |
4565 |
11.2: 27.6: 61.3 |
波黑 |
5.12 |
387.58 |
174.6 |
4556 |
7.4: 25.5: 67.1 |
阿爾巴尼亞 |
2.87 |
316.2 |
126.48 |
3999 |
18: 15.4: 66.5 |
愛沙尼亞 |
4.5 |
133.9 |
223.9 |
16717 |
3.9: 29.7: 66.4 |
立陶宛 |
6.53 |
298.6 |
423.44 |
14183 |
3.3: 28.4: 68.4 |
拉脫維亞 |
6.46 |
202.5 |
283.73 |
14007 |
5: 25.7: 69.3 |
資料來源:2012年人口、GDP、人均GDP資料均來自世界銀行資料庫,三次產業比重資料來自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網站。
2.新疆在亞歐貿易中的特殊地位與優勢
( 1 )地緣優勢。新疆在中國“絲綢之路經濟帶”中佔據了重要的地理位置,中亞走向亞洲必須透過新疆,中國內地走向歐亞大陸也要經過新疆。目前,新疆交通運輸業已形成公路、鐵路、管道運輸和航空運輸並舉的立體交通網路。而新疆海關無紙化通關、果蔬通關“綠色通道” 等便捷通關模式的形成,成就了新疆良好的通關環境。
( 2 )處在貿易的“橋頭堡”。 目前, 中亞五國中已有四國是“上海合作組織”的正式成員,而新疆作為中國西部大開發的重點地區和歐亞大陸橋西橋頭堡,是我國與中亞國家經濟合作的中心。從資料來看,多年來我國新疆對中亞五國的進出口額佔到中國對中亞諸國進出口額的70%以上。
新疆與中亞、中東歐國家之間的貿易額逐年穩步增加。2011年、2012年、2013年,中國與中亞五國的貿易額分別達到228億美元、252億美元、275億美元。2014年,我國與中東歐重點十國的進出口貿易額為602億美元,是2001年(40億美元)的15倍。2013年我國新疆與以上十國進出口額達到1.27億美元,進出口主要產品有化纖紡織、PVC、食品(葡萄酒)、風電光伏裝備、電子等產品。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在中東歐國家投資近50億美元,中東歐16國對華投資超過11 億美元。
(3)“資訊通道樞紐”優勢。目前,亞歐資訊高速公路基礎設施建設國內段相繼建成了南北疆光纜、南北疆環路光纜、第二條出疆光纜等通訊幹線,實施了西蘭烏光纜、烏伊光纜、南北疆數字微波幹線及南北疆幹線傳輸網的擴容改造工程,新疆擴建了10座衛星通訊地球站,光纜骨幹傳輸網已形成“五環雙出疆”的組合環形網格局。資訊通道已經初具規模,連線周邊亞歐國家
和地區的樞紐功能日趨完善,在網際網路發展大潮中, 用資訊化和“網際網路+”帶動“亞歐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是最佳路徑。
3.當前建立亞歐自由貿易實驗區的制約因素
(1)“俄白哈”關稅同盟的影響。2010 年1月正式運轉的“俄白哈”關稅同盟對我國的進出口影響已初步顯現。一是數千種商品關稅稅率提高;二是旅購出口包車包稅取消,費用大幅上升;三是同盟各成員國海關互派人員實施監督, 削弱我國對哈通關效率;四是對吉爾吉斯轉口至哈貨物加強了監管,使我國對吉爾吉斯斯坦出口呈現下降趨勢。
(2)地區區域性利益約束。當前,中亞國家與周邊國家、歐美髮達國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已經簽訂了一系列合作協議,草擬了各種方案。同時,中亞對我國進出境的限制比西方和日本、韓國等亞洲夥伴更多,這極大地影響了往來客商的積極性。中亞國家為加強輕工業發展,提高關稅和技術標準,使我國新疆大宗輕工產品的出口難度加大。
(3)基礎設施與政策落地因素。一是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缺乏。新疆財力有限,限制了新疆基礎設施投資的擴大與加速。二是中國與中亞國家間的交通基礎設施及運輸車輛等的技術標準不同給運輸帶來不便。三是我國口岸小型檢驗裝置較為落後,合作國雙邊海關檢驗檢疫政策不匹配導致物流成本過高。四是霍爾果斯中哈合作中心效果不理想。目前為止,具有加工貿易、保稅倉儲、國際採購配送功能的B區建設較為滯後。
二、建設“亞歐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戰略意義
1.有利於消除貿易壁壘
透過建立亞歐國家間自由貿易試驗區,成員間將制定或簽署相關的法律檔案,有利於消除關稅及非關稅貿易壁壘,為試驗區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能夠擴大中國與亞歐國家之間的貿易,降低貿易生產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提升亞歐國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2.有利於應對貿易競爭的挑戰
新疆以陸運為主的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面臨著海運、俄鐵、國內部分省區的國際貨運班列等挑戰。亞歐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建設,將帶動新疆物流、鐵路運輸大跨步地發展,更好地扮演區域商貿物流中心的角色。
3.有利於促進中巴走廊建設
打通中巴經濟走廊將促進巴基斯坦轉口貿易,使中東能夠石油直接運抵中國西南腹地,降低我國對馬六甲海峽和中緬油氣管道的依賴。能透過經濟、能源領域加強與南亞、中亞、北非、海灣國家聯合合作,透過中巴經濟走廊和亞歐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使新疆的經濟能夠輻射到印度等南亞國家。
4.有利於打造我國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
建立亞歐自由貿易試驗區能夠使我國在對外開放中實現更大的合作空間,能夠打造我國向西開放的新格局。利用中亞國家將中國經濟的輻射面積延伸到歐洲、印度,開拓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的巨大市場。幫助中國的企業、產業走出去,實現亞歐區域經濟一體化,打造我國對外開放新格局和亞歐地區經濟蓬勃發展的新局面。
5.有利於奠定新疆“亞歐中心”地位
新疆位於亞歐大陸的中心地帶,烏魯木齊具有建設成中亞區域中心的有利條件,伊犁、喀什也具有成為中亞經濟圈區域次中心的優勢。透過亞歐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開發中亞經濟圈,促使新疆聯通歐亞,使新疆從地緣中心變成為經濟上的亞歐中心。
6.有利於促進新疆社會穩定與長治久安
透過亞歐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帶動新疆的經濟,更好的將新疆各民族人民與周邊國家人民親緣血緣關係轉化為經濟合作與反恐合作的紐
帶。促進這一區域物流、資金流、資訊流、人流呈幾何級數增長,產生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為新疆的社會穩定與長治久安打下物質基礎,以合作求發展,以發展求穩定,確保整個國家的安全。
三、建設“亞歐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初步設想
1.總體戰略
根據國家對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 的戰略定位,新疆將建設成為國家能源資源陸上大通道、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的交通樞紐中心、商貿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文化科教中心和醫療服務中心,以及國家大型油氣生產加工基地、大型煤炭煤電煤化工基地和大型風電光伏基地。新疆是中國向西開放的的主力軍和排頭兵,當前, 建設中國(新疆)-亞歐自由貿易試驗區的任務迫切。
試驗區作為中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的“發射塔”,要充分利用新疆的地緣優勢與礦產優勢,形成與國內中、東部地區的資源聯動,帶動西部經濟發展,帶動一大批城鎮化的發展程序; 中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的 “新高地”,要主動連線中亞、西亞,並輻射東中部地區,促進貿易規模的不斷增長。
中國(新疆)-亞歐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總體戰略為:努力打造中國西部的綜合性自由貿易園區、中國向西輻射的“發射塔”、中國向西承擔大國責任的“先行者”、中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新高地”。
2.空間佈局及產業規劃
中國(新疆)-亞歐自由貿易試驗區由四個片區組成,包括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烏魯木齊出口加工區、阿拉山口綜保區、喀什綜保區,後期逐步延伸到吉木乃、巴克圖、伊爾克什坦等地區,其空間佈局示意圖如圖1所示。
霍爾果斯片區重點發展出口導向型的電子產品組裝、紡織服裝、生物醫藥、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機械組裝、優勢資源轉化加工、精細化工、大中型機械裝備製造等產業。培育發展金融服務、商務會展、貿易洽談、科技服務、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重點打造成為國際旅遊集散地和口岸商貿商務旅遊重要目的地。
阿拉山口片區重點發展國際貿易、物流服務、保稅倉儲、油氣倉儲、糧油加工等產業,以商貿物流為龍頭,生產性服務為支撐,以生產加工為配套,建立1個國際物流分撥中心、6個倉儲展示交易平臺(油氣、農副產品、金屬礦產品、木材、日用消費品(大宗商品跨境電子商務平臺)、整車進口)和優先發展4大加工製造業(油氣加工業、農副產品加工業、建材加工業、出口機電裝備製造業)。
烏魯木齊片區以現有高新產業及服務貿易產業為基礎,重點發展電子資訊、生物科技、現代金融、文化科教和航空物流等產業,重點在該片
區建設航空物流園區用來承接國內外物流業務。喀什片區重點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特色
消費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和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依託喀什國際機場、喀什綜合保稅區,重點發展航空物流和保稅物流服務。重點發展與中國企業境外投資和貿易相匹配的人民幣出口信貸、貿易融資及結算體系。發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產業、旅遊產業。
3.重點任務
(1) 發揮地域優勢,圍繞產業鏈延伸發展。一是加快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中方配套區建設,推進烏魯木齊綜合保稅區、喀什出口加工區、吉木乃口岸綜保區、巴克圖口岸綜保區等特區申報審批工作,支援設立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博樂配套加工區、精河保稅倉庫。支援有條件的地區設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加大對喀什、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及伊寧、博樂、吉木乃邊境經濟合作區基礎設施貸款貼息力度,支援建立邊境國際合作區。二是在試驗區內打造依託
保稅區建設的“文化保稅區”。涵蓋國際文化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國際文化貿易企業集聚中心、國際文化倉儲物流中心三個功能區。三是在條件成熟的邊境地區設立邊境經濟合作區或國際產業合作試點試驗區。推進邊境經濟合作區進出口加工和貿易基地建設,支援邊境經濟合作區開展現代物流技術應用和共同配送綜合試點。
(2)轉變政府職能。積極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適時推進政府由管理職能向監管職能的轉變。一是建立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工商登記與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相銜接,推進“三證合一”、“一證一號”改革進度,逐步最佳化登記流程。二是試驗區內投資者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境外投資。境外投資一般專案實行備案管理,境外投資開辦企業實行以備案製為主的管理,由管委會統一接收申請材料,並統一送達有關文書。
(3)先行試點,開放投資等服務領域。在亞歐自由貿易試驗區內,開展試點,及時總結經驗與教訓,逐步以點帶面、循序漸進地發展。在金融服務領域,允許符合條件的外資金融機構設立外資銀行和中外合資銀行、試點有限牌照銀行。設立各類創新型金融機構和要素交易平臺; 在商貿服務領域,允許外資企業經營特定形式的部分增值電信業務。實施差異化對外貿易政策, 對於進行進口能源、資源加工的企業優先賦予進口經營資質並安排進口數量。允許自由貿易試驗區內設立進口商品直銷店;在專業服務領域,允許設立股份制外資投資性公司;允許在試驗區內註冊的符合條件的中外合資旅行社;允許設立中外合資人才中介機構;對試驗區內的外商獨資建築企業承攬新疆的中外聯合建設專案時,不受建設專案的中外方投資比例限制;在社會服務領域,允許舉辦中外合作經營性教育培訓機構;允許舉辦中外合作經營性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相關
國家地區的質量認證、質量檢測機構在符合我國相關規程的條件下視同內地機構;在醫療服務領域,“允許設立外商獨資醫療機構”,促進試驗區外資醫院發展,推進外資醫院以較低成本引進國外的先進醫療裝置。
(4)能源領域多管齊下。在試驗區內, 針對能源開發與服務領域,可以在經營主體、運營模式等方面探索更多的、有利於發展的制度。如:放開或部分放開上游勘探領域、原油和成品油領域,同時允許地方煉油廠發展。區內相關的非國有石油石化企業進行油氣專案的開發與運營享受與國有石化企業相同甚至更加優惠的政策待遇;制定相關政策促進試驗區內國有石化企業多種形式吸納非公有資本進入,積極推動地方企業參股石化類央企;在試驗區內進行成品油定價機制市場化的改革,幫助自貿試驗區內民營或合資油氣提升利潤;在試驗區內建立亞歐能源(石油)交易中心,促進對自貿試驗區內相關石化企業原油進口指標的發放。
( 5 ) 建立與之匹配的金融制度。一是在試驗區內創造條件穩步進行人民幣資本專案可兌換、金融市場利率市場化、人民幣跨境使用和外匯管理改革等方面的先行先試;二是在試驗區相關區域分別建設區域性國際金融中心、人民幣離岸中心、金融貿易創新示範區,開展金融服務協調機制、對外開放體制、財稅體制、基礎設施共享共建、產業發展體制等方面的改革創新;三是在試驗區內設立分支機構的全國性金融機構, 搭建同業合作交流平臺,建立擔保、風險補償機制,引導金融機構支援中小企業,鼓勵創新中小企業融資渠道。進一步促進金融創新,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促進國際性銀行發展和國際信貸、國際融資增長;在烏魯木齊設立區域性證券交易所,面向中西亞及歐洲;四是在試驗區建立人民幣結算中心,完善人民幣跨境結算的相關政策。大力推動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發展,積極爭取成
為國際資本項下境外人民幣投融資結算各項試點的先行地區。積極推進跨境人民幣融資試點業務,進一步推動新疆與周邊國家之間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發展,推動建立貨幣兌換和清算機制, 全面發展跨境金融服務;五是推動建立中國(新疆)-亞歐外匯交易中心。推進人民幣與周邊國家貨幣掛牌、兌換、交易;六是設立“中國(新疆)- 亞歐自貿試驗區”投資基金。建成自治區級商業銀行(絲綢之路銀行)。支援在區內設立民營銀行、外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以及金融租賃公司、金融消費公司等;七是引導銀行機構開展境內人民幣信貸資產轉讓和跨境人民幣貿易融資業務,爭取試驗區內銀行機構與境外同業開展人民幣貿易融資資產跨境轉讓試點;八是在試驗區推動相關國家機構設立合資證券公司和合資基金管理公司。爭取適當降低相關國家保險公司在試驗區設立機構和開展業務的准入條件;九是推動組建私募產品投融資平臺。建立試驗區再保險中心建設工作機制,爭取設立新疆亞歐保險交易所。
(6)監管制度與人才機制。一是試驗區鼓勵信用服務機構利用各方面信用資訊開發信用產品,為行政監管、市場交易提供信用服務;鼓勵企業和個人使用信用產品和服務;二是區內實行企業年度報告公示制度和企業經營異常名錄制度;三是試驗區建設統一的監管資訊共享平臺, 促進監管資訊的歸集、交換和共享。管委會、駐區機構和有關部門應當及時主動提供資訊,參與資訊交換和共享;四是鼓勵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師事務所等專業機構在試驗區開展業務;五是建議自治區設立中國(新疆)-亞歐自由貿易試驗區人才特區,推動建立中國-亞歐人才工作聯盟;六是試驗區內開展經國家批准的專業技術職業資格互認試點;鼓勵亞歐相關專業機構和專業人士直接在自由貿易試驗區內執業。
四、關於建設“亞歐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幾點建議與思考
中國(新疆)-歐亞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建設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的迫切需要, 是中國有效應對美國所倡導的TPP和TTIP貿易圍堵,加強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深度合作和進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舉措,是對“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重大落實,是打造“三通道、三基地的五大區”的關鍵步驟。本文在深入分析中亞五國、中東歐等的經濟發展狀況後認為,在政府統一指揮下,周密規劃,透過上述一系列措施,努力打通中巴經濟走廊,走向中亞,帶動中東歐,輻射南亞,實現中國(新疆)-亞歐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戰略定位,使之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重要支撐點的目標將會成為現實。對於未來,本文提出幾點建議和期盼:
一是國家加大對新疆通道建設的支援。通道包括交通基礎設施和網路通訊兩方面。加快中吉公路、中塔公路中吉烏鐵路、中巴鐵路的建設。增開新疆直飛中亞、歐洲國家航線。推進新疆通訊樞紐建設,構建烏魯木齊連線亞歐非的國際通訊、資訊傳輸和光纜大通道。
二是打造中歐國際貨運班列集結中心。加快鐵路聯運國際物流大通道平臺建設,儘快編制新疆西行國際貨運班列發展規劃,切實提升新疆在國際鐵路貨運物流中的始發、集結、編組、分撥能力。
三是加強新疆通關一體化建設。加快疆內直屬海關、檢驗檢疫局實行“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加速實現“單一視窗”模式。允許企業選擇通關方式、報關企業“異地互認”。和相關國家和地區積極進行協調合作,實現貨物進出口之間的通關一體化。依託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加大對口岸建設扶持力度,全面鋪開
電子口岸的建設。
四是強化試驗區稅收優惠。建議國家在相關稅收協定中可以加入最惠國待遇原則。在自由貿易試驗區建立便捷的稅務服務體系,對註冊在試驗區內的企業或個人股東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
參考文獻
1.金玲.中東歐國家對外經濟合作中的歐盟因素分析[J].歐洲研究,2015,33(2):29-41,6.
2.劉作奎.中東歐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的作用[J].國際問題研究,2014,41(4):72-82.
3.深圳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喀什經濟特區總體規劃(2011-2020年)[R].2012.
4.世界銀行.世界銀行資料庫[EB/OL].http://www.fmprc.gov.cn,2015-02-16.
5.新加坡邦城規劃顧問有限公司.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跨境自由貿易園區研究[R].2014.
6.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統計局.新疆統計年鑑2013[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3.
7.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統計局.新疆統計年鑑2014[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4.
8.新疆工業經濟和資訊化研究院課題組.構建新疆開放型工業產業體系研究[R].2014.
9.新疆工業經濟和資訊化研究院課題組. 進口資源在新疆加工問題研究及政策建議[R].2014.
10.新疆工業經濟和資訊化研究院課題組. 開放型經濟體系下亞歐物流基地建設研究[R].2014.
11.新疆工業經濟和資訊化研究院課題組.“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下新疆重點產業發展研究[R].2014.
(原文發表於“工業經濟論壇”中國(新疆)-亞歐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初探--《工業經濟論壇》2015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