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訊,2月11日,新希望(000876.SZ)組織分析師會議,在會上介紹了去年的業績情況,並對今年豬價作出預判。公司預計豬價於2022年上半年有比較大壓力,3月至5月份有相對低點,過後有相對調整,豬產業上半年肯定會又有一波下行,下半年可能會比上半年好一些。公司透露,計劃2022年出欄生豬1300-1800萬頭,2023年出欄2000萬頭左右。
新希望在接受調研時首先介紹了年報業績預告的基本情況,公司表示新希望2021年業績預虧86-96億,主要虧損在於豬板塊。2021年全年飼料銷售規模達2800萬噸,位居全球第一,飼料歸母利潤為15.7億,實現了同比17%的增長。外銷量2100萬噸,同比增長21%。食品板塊亦表現亮眼,全年歸母利潤1.3億,首次突破億元規模。而禽產業全年預虧2.2億,豬產業全年預虧103-113億。公司預計豬價於2022年上半年有比較大壓力,3-5月份有相對低點,過後有相對調整;食品、飼料在2022年將按照既定節奏推動;禽產業可能受到豬價影響,公司在積極做出調整。
結合目前的存欄母豬和生產指標情況,新希望透露計劃2022年出欄生豬1300-1800萬頭,2023年出欄2000萬頭左右。2022年對豬產業仍然是有巨大挑戰的一年,節後全國各地生豬價格呈現快速下行趨勢,銀河期貨近期指出,從年後跌價速度與幅度來看,豬價回落處於近年來較大水平,據統計,今年年後首周跌幅僅次於去年豬週期下行的開始端。年後豬價的大幅走弱一方面源於價格的季節性回落,另一方面源於貿易流仍未完全恢復至正常。整體來看,1月生豬出欄數量較大,一定程度提前消耗了市場過剩豬源,因而2月期間生豬出欄數量有望減少,而出欄體重上看,近期也仍在繼續下滑,因而整體豬肉供應量正在逐步減少,就當前跌幅以及基本面變化來看,再度下跌空間可能有限,短期跌幅或有望放緩。
新希望在調研時表示,公司認為豬產業上半年肯定會又有一波下行,但也不因此而盲目悲觀,而今年下半年可能會比上半年好一些。公司也正式出於安全性的考慮,才在近期做出定增的安排,目前定增方案已於2月底3月初報證監會申請,預計稽核週期在6個月左右。
新希望在介紹公司今明年的規模擴張和成本管控計劃時表示,公司暫時不會投資新的種豬場,會在一些育肥和種豬匹配不夠的區域補足育肥場補足。豬產業保持現有規模,在做優的情況下,期望保持當前能繁母豬的規模;如果今年優勢區域的能力足夠,不排除適當擴大能繁母豬的規模。在成本較高、經營壓力較大的區域會先把目前規模做優,成本降低。從成本管控的方面來看,2022年12月份基本能達到目標,一季度壓力較大,按目前趨勢和方向,預計6~7月份達到成本16元的目標。
對於上述投資規劃,新希望認為,這兩年大方向是降負債,但也不是一刀切的單純壓縮投資,可以說是有保有壓。在公司比較強勢的要去保投資的業務板塊比如飼料、食品板塊,會做一些補充和擴張。在豬產業上,公司的產能已經有很大的富裕空間,現在更多是內部做到三優合一,讓優秀的團隊、豬場、種豬資源相結合。固定資產方面,原則上除了部分割槽域去做自有育肥的布點之外,完成過去的專案,補充一些配套。
公司提出,降本的核心包括:1)苗種成本:公司去年三季度的仔豬斷奶成本在470-480元/頭左右,四季度受冬季疫情的影響,斷奶成本上升到了500元左右,預計未來隨著疫情穩定也還會降下來。2)死淘:目前育肥階段存活率在80%左右,從出生到出欄的全程存活率約70-80%。3)飼料成本:其成本不僅在於飼料原材料成本,更多在於生產過程的管理管控和精準飼餵。公司希望能由年底的7.9元到年中期望在7.5元左右。4)費用:上半年行業內代養費高價曾達到400元,公司目前基本做到了180元寄養費。
而機構們最關心的豬產能情況,新希望介紹,目前生產母豬在12月底是接近100萬頭,後備母豬接近40多萬。公司今年希望把生產母豬持續保持在90-100萬頭左右,後備在40-50萬頭。每個月的種豬淘汰比例約為3-4%,受到疫情影響時也可能達到5%。
目前在能繁母豬裡面,還是有近40%的母豬是外購的。而外購種豬的入群轉固,確實成本會高一些,50公斤種豬大概是4500元左右,再加上入群率和繁育飼養成本,應該在8000元左右。因為大家都在搶,價格比較高,種豬本身質量客觀來說不夠好,導致價格相對較高。
飼料板塊方面,近期玉米、豆粕漲勢很猛,這些都是飼料、養殖業務的大宗原料。東吳期貨預期短期玉米高位震盪,中長期來看,受國外天然氣、尿素價格上漲影響,全球農產品皆漲價。而豆粕方面,由於飼料需求將呈現弱勢狀態,難以保持正增長。生豬存欄21/22年度上半年或保持高位震盪,高位存欄量對豆粕的需求有所保障,但下半年養殖企業有望完成去產能的階段,飼料需求預計轉為弱勢。預計2022年豆粕呈現寬幅震盪、重心下移的偏弱走勢,豆粕現貨價格有望回到3000元/噸,豆粕基差將保持弱勢。
新希望表示大宗原料波動對飼料來說肯定會有影響。但是目前數字來看,和去年12月份環比基本持平略有增長,目前來看原料價格增長對銷量沒有明顯影響;從銷售角度來看,定價轉移相對容易,最近公司的供應鏈管理部在12月底做了一些存貨庫存,一定程度上消化了成本的壓力;站在豬的角度,肥豬成本不僅在於飼料原材料成本,更多在於生產過程的管理管控和精準飼餵;儘管預計2022年上半年飼料價格仍在高位震盪,但公司覺得飼料成本的下降依然來自於生產過程的管理。
具體調研內容如下:
一、副總裁兼財務總監陳興垚介紹2021年Q4及年報業績預告的基本情況
業績情況介紹:2021年業績預虧86-96億,主要虧損在於豬板塊。
1、2021Q4盈利拆分:飼料約2.5億,禽虧損2.2億,豬虧損21~31億,食品0.2億,其他及總部費用等約1.4億,四季度民生銀行暫時按0來預計,四季度合計虧損22~32億。
2、2021全年盈利拆分:1)飼料銷售規模達2800萬噸,位居全球第一,飼料歸母利潤為15.7億,實現了同比17%的增長。外銷量2100萬噸,同比增長21%,此為亮點之一。2)食品板塊全年歸母利潤1.3億,首次突破億元規模,其中小酥肉單品銷售收入將近10億元,若干大單品過億。3)禽產業全年預虧2.2億。4)豬產業四季度預虧,全年預虧103-113億,豬產業亮點有二:一是Q2起單季度虧損逐步收窄。二是肥豬成本明顯改善,外購+自繁或者單純自繁,年底比年初均有明顯改善。5)其他及總部費用全年8.8億,當前銀行貸款規模比較大,財務費用比較高,但總部費用整體上Q2-Q4明顯下降。二季度3億,四季度1.4億,費用管控頗有成效。6)民生銀行預計全年利潤11.1億,一季度4.6億,二季度3.7億,三季度2.7億,四季度暫時按照0來預計。公司預計豬價於2022年上半年有比較大壓力,3-5月份有相對低點,過後有相對調整;食品、飼料在2022年將按照既定節奏推動;禽產業可能受到豬價影響,公司在積極做出調整。
二、董事會秘書兼首席戰略投資官蘭佳介紹定增相關情況
1、背景:2021年受到非瘟、疫情、豬週期行情影響,行業內從二季度開始陸續出現虧損,養殖產業正在經受巨大下行週期。在這個重要階段,公司認為保持持續的穩定和安全,提高抗風險能力,做好週期下行面前的充分準備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包括為後期週期上行階段提前做好相應準備。因此,公司今年1月份啟動定增程式,補充資金,降低資產負債率,抵抗週期波動,在下行週期裡,保持好的養殖規模和能力,為迎接上行週期做準備工作。
2、定增方案:1月5號董事會審議透過,發行物件:南方新希望實業有限公司以現金認購,認購日起18個月不得轉讓,數量不超過3.67億股,價格定價不低於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價的80%(即12.24元/股),募集資金預計不超45億;扣除發行費用後全部用於償還銀行債務。
3、影響:①保持現金流的存續,業務的穩定,公司經營發展,②最佳化資本結構,降低資產負債率,提高抗風險能力;③減少公司借款金額,降低公司利息支出,提高盈利能力,④長期為公司帶來持續穩定的長期資金,幫助公司主營業務的持續快速發展。發行後預計資產負債率或下降4%~6%。此次發行在維護公司業務健康發展的同時,體現了公司股東對公司前景的信心和公司價值的認可;長遠來看有利於公司整體經營能力,滿足公司未來發展的資金需求,符合全體股東的利益。
4、進度:2月底3月初報證監會申請,預計稽核週期在6個月左右。
三、交流問答環節
(一)養豬成本及指標問題
問:豬板塊全年的虧損的具體情況是怎樣的?例如母豬淘汰影響,減值計提影響等?
答:預計全年的減值準備在10億左右(主要還是消耗性生物資產的減值準備)。2021年四季度:年底自繁仔豬育肥豬的全成本已降到17.9元;存欄的商品豬在800萬頭左右,對未來價格變化有預計,希望2022年6~7月份將養殖完全成本降低至16元。減值測試主要是結合期貨價格以及存欄量做了減值測試。
問:目前公司生豬養殖的現金成本?17.9元的成本里是否包含總部費用?公司2022年6、7月份養豬完全成本下降至16元是考慮財務費用之後的嗎?
答:不含苗種成本,大概在13元左右。17.9元的成本不包含總部費用。16元的成本目標考慮了財務費用。
問:平均的PSY、MSY在什麼水平,存活率是多少?分娩率多少?PSY和MSY在南方和北方的養殖場從數量上呈現什麼差異?
答:現在的PSY在19以上,育肥階段存活率在80%左右,從出生到出欄,大概70%~80%。分娩率70%多。主要是非瘟會打亂一些生產節律,對PSY帶來影響。生產管理的改善也是一個需要時間來逐漸提升的過程。南北方會存在一些差異。以我們位於南方的新海縱隊來舉例,它目前一個種豬場紅場都沒有,能保持正常生產節律。配種、產仔和斷奶保持正常。一旦受到非洲豬瘟影響,會去做處理,對配種會帶來影響,母豬非生產天數增加,導致投入產出比下降。
問:最近天氣冷,非洲豬瘟處於零散爆發的狀態,目前養豬場受到豬瘟影響是什麼情況?
答:南方相對好,北方受到一定影響。總體來看,與去年相比,有較大的改善,經過一年的調整,不管是防控還是處置,包括快速復產,在能力都有長足進步。在南方區域,基本目前沒有受到太大影響。但在北方區域,比如東北、河北和山東部分割槽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對於我們1-3月的生產經營帶來了一定影響。
問:每個月斷奶仔豬大概多少?
答:最近在140萬頭左右。
問:公司成本下降的時間規劃和降本路徑,分別如何實現?
答:從21年來看,降本核心有如下幾點:1)苗種成本,去年3~4月份喊停外購仔豬和外購母豬,後面會逐步影響到苗種成本,二是母豬效能、包括斷奶仔豬成本的下降,三季度仔豬斷奶成本在470-480左右,四季度受到些冬季疫情的影響,斷奶成本在500左右,除以標準體重,成本在4元左右,隨著疫情穩定也還會降下來。2)死淘方面:2021年年初疫情影響、加上我們的規模擴張比較快,受影響比較大。這是改善的重要方面,這之後整體防控水平還是有明顯提高。3)飼料成本:更多在於精細化管理能力提升的表現,我們飼料到今天為止也做得不夠好,年底成本到了7.9元左右。以上也是22年成本下降的大的空間。4)費用:包括滿負荷生產的期間費用,寄養費等變化較大,上半年行業內代養費高價曾達到400元,公司目前基本做到了180元寄養費,隨著行情變化,我們主動有所調整。隨著費用、死淘、飼料、苗種成本的調整,這是是我們21年做到了成本下降的四大方面。22年看,這幾環節也需要持續,在種豬環節,目前來看在閉環在產房階段有一定進步,隨著今年的持續穩定,預計在苗種成本上是有下降空間,21年年底18元,預計年中6~7月有16塊;飼料的掌控上面由年底的7.9元到年中期望在7.5元左右,獸藥疫苗藥費等有一兩毛空間,寄養費基本保持穩定,隨著自繁育規模擴大,放養費用不再下降的情況下,還有兩三毛錢的的下降空間;死淘的管理也是很重要的管理,透過一年的管理在豬的健康管控上面、在硬體的改造投入上也有幾毛錢的下降空間。當然我提到的是相對的,有可能有波動,總體上大的邏輯在這四個方面。
問:去年在養豬方面主要做了哪些調整?
答:養豬的調整非常多,最終都落到了具體的工作專案上,僅在總部層面就有100多項,大體上有幾個方面:第一個是發展導向和節奏方面,例如在上半年及時叫停了外購仔豬和外購母豬。第二個是在一些具體生產經營領域中的方法和思路,也做了一些行業、公司以前不曾有過的的調整。例如對於新形勢下非瘟防控辦法的迭代升級。這些都會涉及對生產、經營、技術、管理多方面因素的融合和調整。第三個是管理上的,主要又體現在組織構建方面。這個行業過去幾年大發展,優秀人才的整體積累和供給還是不足的,我們希望公司的人力工作能夯實到每一條場線。第四個是激勵機制方面的。過去公司在這方面確實有很多不足,也做了很多工作,包括主要面向經營管理層的股權激勵,當然後面由於形勢變化又有些調整,主要面向一線的聯產計酬制等。第五個是圍繞豬場硬體的安排,這裡包括我們對現有豬場產能的最佳化調整,還會做一些改造,包括環保上運用新的設施裝置等。最終的目的,都是希望透過這些調整,能夠持續、有序地把應有的優勢發揮出來,把養殖的成本、質量,持續地提升。特別是關於非洲豬瘟防控,儘管現在北方還是有些影響,但相比一年前這個時候,還是進步很大。從防控、處置、復產的方案,公司都有很多具體的調整,包括在春節期間的管理和執行,都有很大的變化。很多縱隊總裁、戰區總經理,春節基本都是在豬場過的。
(二)豬場及種豬產能問題
問:育肥和母豬場的配套率多少?母豬場產能規模?
答:年底接近50%。目前租賃和自建自育肥規模是736萬頭。現在已經在執行中的和,改造中或新建中陸續投產的母豬場產能是166萬頭。
問:當前代養戶的積極性如何?包括剛才說未來代養戶數量壓縮,是會繼續減少?
答:因為在上半年拿300~400元,後面從300調整到100多。客觀我認為代養戶是接受的,我們的客戶規模都較大,1000-2000頭。現在有些400-500頭規模的代養戶,他們150就願意接受,只要公司和他們簽訂契約,就相當於穩定收益。在這種豬價行情下,我認為這是合理值。我們也劃定了不同豬價情況下的代養費,公司內部有指導標準。總體來說,比較平穩。未來希望代養佔的相對比例減少,但是代養戶絕對量不會減少。在不同區域進行不同結構性的調整。在成本相對高或者比較缺養殖基地的地方,會加大代養戶開發,一區一策的養戶開發策略。代養是未來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短期總量不會減少。
問:請問公司現在能繁更新、母豬淘汰的怎麼樣?現在外購母豬、三元母豬佔比多少?未來有進一步淘汰的規劃嗎?
答:目前生產母豬在12月底是接近100萬頭,後備母豬接近40多萬。公司今年希望把生產母豬持續保持在90-100萬頭左右,後備在40-50萬頭,後面根據週期波動情況來看是否增加生產母豬的規模。每個月的淘汰比例大概在3-4%,如果受到疫情影響,可能淘汰要多一些,比如達到5%。當然,公司也會根據淘汰情況補充生產母豬和後備母豬。假如未來某些區域成本較優、團隊較強,不排除在某些區域增加能繁母豬數量,也不排除在做的比較差的區域降低能繁母豬的數量,整體還是保持以上數字。公司從去年3、4月份開始逐步停止外採仔豬和種豬,算是同行裡較早提出這個思路調整的,當然後面會有一些已簽訂合同的執行。這也幫助公司在2、3、4季度的虧損逐步收窄。目前在能繁母豬裡面,還是有近40%的母豬是外購的。而外購種豬的入群轉固,確實成本會高一些。公司也在最佳化淘汰低效母豬,有幾種方式:一種是買來就發現不好的,那就馬上淘汰,但這種情況比較少。另一種是關於三元母豬,這個還是要看具體的生產指標,一些優秀的三元母豬窩斷數也還是可以,現在三元母豬的佔比基本上只有個位數比。歸根結底,種豬淘汰的核心標準不是看他們是自繁的還是外購的。淘汰的標準是效能和生產水平。
問:能繁母豬100萬頭的裡多少是自己繁育的?每頭母豬外購的金額?賬面價值是多少?
答:60%自繁。純外購的價值相對較高,大量外購在21年4月之前形成,50公斤種豬大概是4500元左右,再加上入群率和繁育飼養成本,應該在8000元左右。因為大家都在搶,價格比較高,種豬本身質量客觀來說不夠好,導致價格相對較高。
問:能繁母豬未來是否考慮做計提?
答:公司會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和謹慎性的要求,對存欄的生產性生物資產進行減值測試。若確實存在減值跡象,將嚴格按照會計準則計提減值損失。目前來看,隨著母豬效能的提升,我們和友商比母豬淨值的優勢確實相對較低,按照60頭斷奶仔豬來算,會多2000~3000元,除以60可以得到會有40~50元的斷奶成本劣勢。但隨著母豬效能的提升及肥豬出欄成本的下降,且考慮母豬本身正常情況計劃用3年時間來分攤,所以目前來看,能繁母豬暫沒有大額減值的跡象。
(三)飼料及原料情況
問:養殖業務板塊虧損,飼料板塊內銷時,賣給自己的部分是按照市場價格計算還是內部成本價格計算的?
答:基本按照成本,適當加一定的加工費。
問:去年原材料價格漲幅很大,今年1月份大豆價格漲幅也很大,對現階段成本的影響?對飼料的影響是什麼樣的?
答:對飼料來說肯定會有影響,但是目前數字來看,和去年12月份環比基本持平略有增長,目前來看原料價格增長對銷量沒有明顯影響;從銷售角度來看,養殖是區域性的、成本定價型的,成本有些壓力,但是定價轉移相對容易,最近我們的供應鏈管理部在12月底做了一些存貨庫存,一定程度上消化了成本的壓力;站在豬的角度,肥豬成本不僅在於飼料原材料成本,更多在於生產過程的管理管控和精準飼餵;儘管預計2022年上半年飼料價格仍在高位震盪,但我們覺得飼料成本的下降依然來自於生產過程的管理。
問:近期飼料板塊,玉米、豆粕漲勢很猛,飼料對公司而言,是否有優勢呢?
答:大宗原料,確實對飼料業務、養殖業務,都是直接的問題。2022年與過去一年比,整體成上升趨勢,但幅度可能也不會特別大。公司自身做飼料業務很長時間了,過去兩三年,單獨的飼料業務的盈利能力整體還不錯,只不過養豬業務近兩年一下子規模擴得太快,飼料在養豬板塊中的運用還有很多可改善的地方。在飼料原料方面,公司現在有一個總部直管的,圍繞穀物、豆粕大宗原料的供應鏈管理團隊,各個層面成員加起來有200-300人。儘管豬產業飼料的生產主要是自配套的,但大宗原料的採購是一個體系。在配方方面,也有一定的優勢,公司也會根據不同原料的價格變動,做出相應的配方調整。
(四)未來週期展望及公司發展規劃
問:豬週期底部可能還要持續一段時間,公司是否做過壓力測試,是否有相關預案?
答:2022年對豬產業仍然是有巨大挑戰的一年,但也是讓人奮進的一年。對行情,公司認為裡面包含一定的積極成分,但也沒有盲目樂觀,上半年肯定會又有一波下行,但也不因此而盲目悲觀,而今年下半年可能會比上半年好一些。公司也正式出於安全性的考慮,才在近期做出定增的安排,幫助企業穩健經營,確保管理動作不變形。公司在這方面有信心和把握,也感謝大股東、小股東都給了我們堅定支援。養豬雖然是一個古老傳統的行業,但近年來面臨的工業化調整有很多。公司從2021年Q1開始,就對整個養豬產業及公司整體的發展思路,都做了一些新的判斷和相應調整,形成了上百項專項工作,有些工作在2021年都按計劃完成,還有一些中長期的調整,都會延續到整個2022年。
問:今年明年的出欄量範圍預估?
答:結合目前的存欄母豬和生產指標的情況,計劃2022年1300~1800萬頭,2023年2000萬頭左右。
問:今年和明年的規模擴張和成本管控計劃?
答:豬產業保持現有規模,在做優的情況下,以區域和人力的成熟為前提條件,期望保持當前能繁母豬的規模;如果今年優勢區域的能力足夠,不排除適當擴大能繁母豬的規模。在成本較高、經營壓力較大的區域會適當做一些結構性調整;先把目前規模做優,成本降低。固定資產方面的投資,暫時不會投資新的種豬場,會在一些育肥和種豬匹配不夠的區域補足育肥場補足,比如華南區域,更多的開支在於之前固定資產投資帶來的後續持續支出。從成本管控的方面來看,2022年12月份基本能達到目標,一季度壓力較大,按目前趨勢和方向,預計6~7月份達到成本16元的目標。
問:投資上這兩年會不會做一些逆市的擴張?22-23年資本開支計劃如何?
答:這兩年大方向是降負債,但也不是一刀切的單純壓縮投資。可以說是有保有壓。在我們比較強勢的要去保投資的業務板塊比如飼料、食品板塊,會做一些補充和擴張,我們還會在上面有一定的資本開支,我們希望在22年乃至23年它們有更好的銷售和盈利表現。在豬產業上,我們的產能已經有很大的富裕空間,現在更多是內部做到三優合一,讓優秀的團隊、豬場、種豬資源相結合,穩健持續地發展。豬產業原則上維持現有能繁母豬的規模,這是從生物性資產來講。從固定資產來看,原則上除了部分割槽域去做自有育肥的布點之外,完成過去的專案,補充一些配套是基本指導準則。也取決於行情,目前是這樣的決策框架。
問:養豬板塊在人員配置和豬場建設與2022年和2023年目標匹配情況?
答:暫時不會對種豬場大規模投資,不會開工新專案。運營好的區域,可能增加生產母豬的數量。豬產業人員3萬左右,2023年不會大幅增加,調整後達到7:3的生產相關人員和非生產輔助人員的比例。2023年達到兩千萬頭規模,人員不會有大幅增長。
(五)資金相關問題
問:截至到12.31資產負債率多少?
答:目前只是釋出了業績預告,不包含資產負債率的資訊,最後以正式年報披露為主。現在公司總體管控目標,希望把負債率控制在60-65%左右。
問:目前融資環境怎麼樣,銀行授信的情況?
答:融資環境:總體來說,對金融機構我們做了有序溝通,我們的主力的國有銀行和政策性銀行,授信基本維持並略有增長,在部分銀行,比如政策性銀行還有一定幅度增加,中小銀行相對保持穩定。整體授信2022年截至目前為止,與2021年相比沒有變化。
問:大股東參與定增的資金來源主要是什麼?
答:首先,本身新希望集團自有資金是相對充沛的。2021年11月,大股東參與可轉債配售,規模有45億。這次定增,大股東充分考慮自身現金流情況,最後確定45億。第二,本身大股東資信情況非常好,整個集團信用評級AAA級,大股東所持有上市公司股份市值在500億以上,目前所有股份沒有任何質押,並保持比較好流動性狀態。對大股東資金情況有信心。
問:近幾年地產行業情況也不好,新希望地產發展得怎麼樣?新希望是否會有在養豬、地產兩個遭到雙殺的可能?
答:公司不適合代表新希望地產介紹其自身情況。但根據我們瞭解的情況,新希望地產整體經營、財務流動性還是穩健的,“三道紅線”一條都沒有觸碰,新希望地產今後也還是會適度、健康、可持續地發展。
(六)組織與管理問題
問:公司目前離職率如何?對年輕場長等人才的培養如何?
答:從2021年初以來,公司的高管團隊,以及中層、基層裡面的核心幹部總體來說比較穩定,有時候會有些內部管理分工上的調整。但就一線員工而言,也要看到行業整體跟隨著豬週期,在前幾年大幅擴張,去年又有較大的收縮,階段性的離職率相比其他一些行業可能會高一些,但在去年年內而言,各季度、各月份的離職率也是逐步下降的。這裡面也包含了公司基於去年整體經營思路,對生產規模上進行了調整,對相關人員也有一些主動的安排。但總體來說都還是良性的。
問:網傳部分豬場有管理混亂、獎懲機制方面的問題,公司如何應對?
答:公司發展到這麼大規模,在一線的部分場線出現管理粗放的情況,確實是事實。高管團隊在2021年花了很長時間到一線去調研,也會解決組織、機制上的問題。現在不能說是解決得很優秀、圓滿,後續還是有很大進步空間的,但就一些核心環節的管理而言,還算是非常有序的。現在公司總部的豬產業中臺,也逐步形成了小几百人的體系。往下到縱隊、戰區等各個區域,相關的管理團隊,也算比較完整。但讓優秀的管理實踐,從這些核心團隊身上,逐步覆蓋到更深、更廣範圍,也還需要一些時間。公司在2021年花了很多精力,非常關注這一塊,不斷地迭代、調整、最佳化相關方案,特別在年底,還針對育肥環節,做出了方案的提升最佳化。
問:有些規模不是很大的豬企,去年虧損很少,公司有沒有考慮學習一下他們的經驗?包括運用期貨工具等。
答:首先在自育肥上,公司堅定地向優秀同行學習。對其他一些中小企業,也會根據他們各自的特長與優點,在做一些學習。公司核心高管團隊成員到一線去調研,也經常會安排去當地一些養豬養得好的地方性中小企業、甚至是有一定規模的小老闆去做一些交流。期貨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工具,公司也有專門的團隊。目前在積極地嘗試,也有一定的參與。
[免責申明]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本資訊來源於企業釋出的投資者活動記錄表,文字略有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原始紀錄以及更多資訊請參考企業相關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