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次震驚全世界的行動,1954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對金門的國民黨軍隊發起了猛烈的炮擊,一瞬間,劍拔弩張的臺海形勢震驚了全世界。
第一次臺海危機到底是怎麼爆發的?中美與臺灣當局各自又是怎樣的想法?解放軍又為何沒有在這次臺海危機中解放金門和馬祖?今天我們一起揭秘1954年第一次臺海危機的始末。
第一次臺海危機正式拉開序幕
1953年初,朝鮮半島已經進入了打打談談的局面,在朝鮮戰爭即將停火之際,臺灣當局開始感到惴惴不安,蔣介石擔心中國大陸下一個目標就是以武力解放臺灣。
而中國在朝鮮戰場上的表現呢,也讓美國感到不安,因此,在朝鮮戰爭即將結束之際,1953年2月2日,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提出了所謂“放蔣出籠”的政策。
美國政府對新中國的政策也開始逐步走向強硬,同時美國與臺灣國民黨軍隊進行了聯合的軍事演習,並且向蔣介石承諾,將會加大對國民黨軍隊的軍事援助。
蔣介石此時也想趁熱打鐵,將美國拴在自己身上,於是臺灣當局主動向美國提出,想要與之簽訂“共同防禦條約”。
1953年初,臺灣當局派駐美大使顧維鈞拜會了美國國務卿杜勒斯,表示希望雙方能夠共同締結安全條約。
但是還沒從朝鮮戰場這個泥潭裡走出來的美國,不願意再因蔣介石陷入新的泥潭,也不想揹負新的防衛義務。
因此杜勒斯明確告訴顧維鈞,美國不願意簽訂這一條約,因為這個條約很有可能將美國拖向亞洲戰爭的泥潭。
因為在美國看來,條約中的一些沿海島嶼不足以讓美國為此付出,同時美國方面也不希望把自己拖入與中國大陸的戰爭。
為了促成這一條約的簽訂,蔣介石當時向艾森豪威爾保證:任何重大的軍事活動,一定會徵得美國的同意在進行。
蔣介石的這種做法,讓美國政府也開始心動,在1953年,副總統尼克松訪問臺灣時,臺灣當局又透過葉公超向尼克松遞交了關於締約的文字。
而關於臺灣和美國締約的接觸,也引起了中央和毛主席的高度重視,認為美國的意圖是想要使其干涉中國內政的行為合法化。
為了挫敗美國想要製造“兩個中國”陰謀,毛主席認為,是時候提出解放臺灣這個問題了。
1954年7月,毛主席提出:如果我們現在還不提出這個任務,那麼我們將會犯一個嚴重的政治錯誤。
此後,中共中央開始突出宣傳“解放臺灣”這個主題,在7月23日,《人民日報》也發出了我們一定要解放臺灣的社論。
其實在當時要解放臺灣是有一定困難的,因為美國絕對不會允許中國輕易收復臺灣,但可以藉此機會收復東南沿海的島嶼。
1954年9月3到9月2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對金門發起了炮擊,至此,第一次臺海危機正式拉開序幕。
簽署“共同防禦條約”
這是美國企圖製造“兩國中國”的卑鄙行為,1954年,臺灣國民黨政府與美國共同簽署“共同防禦條約”,條約內容卻極盡美國用心險惡。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這次突然炮擊,在世界上引起了極大的震動,特別是美國方面,完全被中國的突然行動給打懵了。
此時針對臺海的局勢,也讓美國左右為難,一方面他認為這些島嶼不值得讓其與中國大陸產生戰爭。
另一方面,如果這些島嶼真的讓中國收復,將會嚴重打擊國民黨軍隊的信心,對美國在亞洲的聲譽也會造成影響。
如何處理這個問題,美國內部也發生了分歧,美國的參聯會認為,美國應該協助保衛金門等島嶼。
但是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以及美國陸軍參謀長李奇微等人都反對,因為在他們看來,這些沿海島嶼的價值,不足以讓美國陷入可能產生對華戰爭的危險。
經過美國內部的討論之後,美國國務卿杜勒斯提出了一個建議,把沿海島嶼的問題提交給聯合國安理會來處理,這個提議也得到了美國內部的統一認可。
1954年9月,在英國進行商議之後,美英兩國決定把紐西蘭作為提案國,將金門等東南沿海島嶼的問題交給安理會進行討論。
但這個決定,遭到了蔣介石的全力反對,他向艾森豪威爾表示:“我們將不對任何壓力屈服,我們將打至最後一人。”
與此同時,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週年之際訪華,表示將會對中國提供更大援助,同時也譴責美國插手臺灣的侵略行為。
隨後,蘇聯也向聯合國安理會提交了美國侵略臺灣的行為,美國這一看,覺得中國炮轟金門肯定是得到了蘇聯的支援的,一旦開戰,蘇聯可能直接參戰。
於是,美國方面也加緊了對蔣介石的勸說,表示雙方可以簽署“共同防禦條例”,但是具體防衛內容,還需要進一步討論。
對此,蔣介石也做出了讓步,表示在締約的正文中,可以不提及沿海島嶼,但是也不能寫入臺灣當局在沒有美國首肯不能進攻大陸的條件。
1954年11月3日,美國和臺灣的締約談判開始,雙方一共進行了9輪的談判,最終在12月2日,美國政府與臺灣簽訂了“共同防禦條約”。
條約規定:美國“維持並發展”臺灣的武裝力量,在遭到“武裝進攻時”,雙方應該同時行動,還明確劃出臺灣和澎湖列島是臺灣當局的領土範圍。
同時美國也提出了前提條件:這個條約必須表明,他是一個真正的防禦條約,如果締約的另一方進攻,我們不予保護。
對於金門、馬祖以及其他東南沿海島嶼,條約中並未提及,從這個條約中,也可以看出美國想要製造“兩個中國”的企圖。
第一次臺海危機和平解決
這是一次震驚世界的炮戰,1955年,解放軍成功收復一江山島和大陳島,中美雙方進入談判階段,第一次臺海危機和平解決。
在臺灣和美國簽訂“共同防禦條約”之後,中國政府對於這種行為表示了強烈的反對和譴責,蘇聯外交部也就此釋出了宣告,表示將支援中國的立場。
1954年12月5日,人民日報再次發出了“中國人民不解放臺灣決不罷休”的社論。
1955年初,由紐西蘭提交給聯合國安理會關於金門諸島處理問題的提案,得出了商討結果,安理會決定“維持現狀,進行停火談判。”
這一決定不僅遭到了中國大陸的反對,也遭到了蔣介石的堅決反對,在蔣介石看來,這個停火提案就是在製造兩個中國。
蔣介石雖然堅持對抗大陸,但他也是一直堅持一箇中國的原則,蔣介石與美國簽署“共同防禦條約”就是為了防止大陸武力收復臺灣,為他日後反攻做準備的。
而美國如今搞一個“維持現狀,停火提案”,是與他的想法完全相反,為他反攻大陸製造了障礙,由於大陸和臺灣當局雙方都反對這個提案,停火談判這件事情只能就此作罷。
為了表示抗議,向外界表明中國要收復臺灣的決心,中共中央和毛主席決定解放臺灣以北的一江山島和大陳島。
1995年1月1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了自己有史以來第一次海、陸、空聯合作戰,僅僅用了幾個小時,就攻佔了一江山島。
在攻佔了一江山島之後,中共中央採取了慎重的態度,決定繼續猛烈轟炸大陳島,但暫時不進行攻島登陸的作戰計劃。
就在中共中央觀察美國態度的這個期間,中共中央收到了蘇聯外長傳來的訊息:美國已經勸說讓大陳島上的國軍撤退了,並讓蘇聯轉告中國,在國民黨守軍撤退期間不要發起進攻。
果然,在1955年2月7日,美國第七艦隊100多艘艦艇和5000多架飛機,到達了大陳島附近,協助國民黨守軍進行撤退。
2月13日,大陳島上國民黨守軍全部撤離完畢,解放軍進佔了大陳島以及外圍諸島,至此浙東諸島全部解放。
而這次美國勸說蔣介石放棄大陳島也做出了讓步,表示將會協助蔣介石防守金門和馬祖兩島,因此,此時想要收復這兩島也比較困難了。
那由於美國的介入,再加之此時國內的建設事業已經迫在眉睫,中共中央決定改變策略,提出了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主張。
1955年4月,周恩來總理在萬隆亞非會議上,提出了震驚世界的主張,表示願意以和平手段解決臺灣問題。
周恩來總理表示:中國政府願意坐下來,同美國政府談判,用談判的方式解決臺灣地區緊張的局勢問題。
1955年5月,美國國務卿杜勒斯透過蘇聯外交部部長向中國表示也願意不使用武力解決問題,8月1日,中美雙方在華沙開始展開大使級會談,第一次臺海危機就此緩和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