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搜圖
▲宿北戰役勝利
快速縱隊孤軍冒進
1946年12月底,陳毅率領的解放軍山東野戰軍和粟裕指揮的華中野戰軍剛剛會師,就在江蘇北部的宿遷一帶取得大勝,全殲國民黨軍整編69師3個半旅,共2萬餘人,該師中將師長戴之奇自殺,中將副師長饒東偉、少將參謀長張東彝等多名將官被俘。這是兩大野戰軍會師後第一個打勝仗,也是解放戰爭開始後一次作戰殲敵最多的戰役。
但指揮進攻蘇北解放區的國民黨徐州“綏靖”公署主任薛嶽並未停頓,仍指揮麾下25個旅繼續發動進攻,為此陳毅、粟裕決定,再度聯手出擊。恰好,國民黨軍整編26師配屬快速第1縱隊輕敵冒進,已經推進至華東解放區首府臨沂西南一帶,與左右兩翼的整編51師周毓英、第33軍馮治安部拉開了距離,正好為我軍創造了殲敵良機。
編輯搜圖
▲快速縱隊坦克
敵坦克營決定領銜突圍
陳毅、粟裕隨即調集第8、9、10師及濱海警備旅、魯中軍區等部共12個團,組成右縱隊;調集1縱、1師等部15個團組成左縱隊,向整編26師合圍而來。恰好,該師中將師長馬勵武擅離值守,在元旦節晚上擅自跑到附近的嶧縣縣城過節、聽京劇去了,麾下3萬部隊群龍無首,很快就亂作一團,僅僅兩天時間,整編26師師部及所屬44旅和第169旅2個團就被殲滅。
但敵人仍擁有上萬殘部,其中第1快速縱隊從開戰時就刻意儲存實力,基本沒有遭受損失。該部是國民黨軍中少有的機械化部隊,下轄炮兵第5團、坦克1營等部。其中,坦克1營系1942年抗戰時期組建,曾隨遠征軍到緬甸與日寇作戰,接受美軍手把手訓練,配備美式中型、輕型坦克36輛,即使目前陷入重圍,依然保持著強大的突擊能力。
編輯搜圖
▲粟裕在前線指揮
天降大雪遲滯敵坦克
1月4日上午,我軍準備對包圍圈內的敵人發動最後總攻,恰在此時,氣溫突然驟降,一陣寒風過後,竟然下起了鵝毛大雪,道路也很快泥濘起來。有人向負責前沿指揮的粟裕司令員建議:推遲總攻時間,待天氣轉晴後再戰。但粟裕當即反對:“這是老天爺幫我們的忙。雨雪交加,道路難行,把敵人的重灌備陷在那裡,他就更難逃脫了。”
總攻開始後,形勢發展果然不出粟裕所料,殘敵企圖以第1快速縱隊為先導開路,但該部的坦克及汽車、大炮等重灌備在泥濘的道路中速度緩慢,尤其是進入下湖、漏汁湖一線的低窪地區後,更是寸步難行。我軍步兵趁機發動圍攻,並用炸藥、手榴彈爆炸和火燒等多種辦法對敵坦克進行破襲,戰至下午3時,就全殲殘敵。
編輯搜圖
▲解放前的嶧縣
攻克嶧縣全殲殘敵
9日晚,我軍乘勝追擊,向敵後方基地嶧縣縣城發起攻擊,激戰至11日拂曉,全殲嶧縣城內的整編第51師第114旅、整編第52師98團及整編第26師後方機關、保安團隊等共7000餘人,一直躲在城內的整編第26師師長馬勵武也被俘虜。
編輯搜圖
▲馬勵武劇照
編輯搜圖
▲我軍大獲全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