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媒體近日報道,國際觀察家阿爾弗雷多·託羅發表文章《中國因封鎖崩潰?俄羅斯不會同意》,指出中美之間發生貿易戰並進而在許多領域都進行衝突之後,在美國的戰略智庫一直有響亮的聲音,認為美國應該聯合日本、英國、印度、澳大利亞等盟友,對中國進行海上封鎖,封鎖重點在馬六甲海峽,阻止中國獲得石油為主的碳氫化合物。
這些智庫專家認為,只需海上封鎖中國半年,這個目前世界上進口石油最多的國家將發生嚴重的油荒,整個工業和社會運轉停擺,巨大的壓力將迫使其在許多問題上做出讓步,於是美國可以“不戰而勝”。但是,俄羅斯有能力破壞專家們的“夢想”,克里姆林宮會說“這得問問我們是否同意”。現實是如果俄羅斯在烏克蘭採取行動,並且西方威脅實施的經濟制裁成為現實,莫斯科必定會將其碳氫化合物出口轉向對其來說已經很重要的亞洲市場。
這個市場中最大、對於俄羅斯來說最方便的成員就是中國。作為世界領先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俄羅斯已經打定主意將把其銷售轉向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市場。僅中國-印度-東南亞就佔到全球石油需求增長的75%。中國的石油儲量佔世界的1.1%,而石油消費量達到全球產量的10%,能源需求約佔全球總需求的20%。因此,俄羅斯和中國在需求方面完全互補。
最關鍵的是,俄羅斯為中國提供了最重要的附加價值,即透過陸路獲得碳氫化合物的可能性。中國80%的原油進口要經過馬六甲海峽和南中國海。其中馬六甲海峽是中國在地緣戰略上的一個極端脆弱點,因為它是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之間的一條細細的海上走廊,容易受到美國海軍的封鎖。事實上,如果有一天美國決定對中國實施海上封鎖,這裡將成為一個可能危及中國經濟生命線的要衝。
因此,俄羅斯就是解決中國脆弱性的完美答案。事實上,2006年東西伯利亞和太平洋之間的石油管道建設就開始了。它是更具雄心的一些專案的起點。毫不奇怪,2014年烏克蘭事件後,莫斯科和中方簽訂了4000億美元的天然氣銷售合同。俄羅斯如此積極的轉向,主要因素就是西方特別是美國的逼迫。結果就是,他們試圖海上封鎖中國的手段已經失效。文/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