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0的概念首先由德國在2013年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提出。
它被譽為繼蒸汽革命、電氣革命和資訊革命後,人類歷史上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智慧革命。
蒸汽革命從19世紀初期開始,歷經70餘年,一直到19世紀70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出現才宣告結束。
電氣革命從19世紀70年代開始,到20世紀50年代結束,前後也經歷了七八十年。
資訊革命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直到今天。
如果以70年為一個週期,資訊革命基本可以認為在2020年結束。
第四次工業革命,智慧革命已經宣告開始!
時至今日,儘管很多專家學者都認為我們的時代已經進入了智慧化時代。
但在很多領域,我們甚至還沒有完成資訊時代所應該具備的特點和能力。
即使在工業製造中,資訊化的程度也並不能夠得到全面普及。
資訊革命對於工業製造的影響,呈現了金字塔的形態。
越往上,資訊化的程度越高。越往下,資訊化的程度越低。
真正能夠實現完全資訊化的工業製造的並不多。
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在第四次工業革命到來之際,能夠首先響應並進入這個賽道的,終究只是少數。
工業革命從始至終都是由科技的跨越式發展引發的。
智慧時代,能夠最先進入工業4.0這個戰場的,應該是科技企業。
在萬物互聯的時代,品牌不再侷限於產品品牌,而更多的向智慧生態的概念延伸。
作為國內最具代表性的科技公司,華為完全具備率先進入工業4.0的條件。
生態品牌和品牌生態,僅僅只是顛倒了順序,意義卻是完全不同。
華為產品體系覆蓋基礎設施,硬體裝置、軟體系統和內容服務四大細分領域。
依託鴻蒙和尤拉作業系統,連線HiCar智慧生活,雲端算力和叢集中心加持。華為構建智慧生態體系,絕非空言。
生態品牌總結起來,有兩個大的特點。
高度的自主化動力和全新的生態模式。
企業想要實現高度自主化的動力,就需要讓員工把自己當成企業的主人。只有這樣才能讓員工保持強大的主觀積極性。
才能讓企業擁有更高的活力。
華為與一般企業的全員持股不同。這種獨特的模式讓華為的員工真正覺得自己是企業的主人。
生態模式是一種認知和理念的變革。
品牌從古到今,總共只有三種類型。
最常見的就是產品品牌,比如:寶馬、可口可樂、肯德基等。
隨後出現的是平臺品牌,比如:阿里、京東、亞馬遜等。
我們在網上購買3C產品,一般會選擇京東而不是淘寶或者拼多多。這本身就是平臺品牌效應在起作用。
最後就是物聯網(IOT)時代的生態品牌。
生態品牌不僅僅是指將很多產品透過物聯網連線在一起。
更多的是一種體驗式的經濟模式。
透過改善和提升使用者的體驗,從而促進品牌價值的提升。
華為產品體系所形成的生態將ToC和ToB完全納入進來,將形成企業消費者和個人消費者共建的生態體系。
那麼,全球第一個生態品牌是誰呢?
它連續三年被BrandZ評為全球唯一的物聯網生態品牌。
是它第一個提出的生態品牌的概念。
全球前10名的商學院全部收錄了它的案例。
ISO、IEEE、IEC等國際標準組織全都讓它牽頭主導物聯網國際標準。
在構建生態品牌過程中,它大刀闊斧,直接砍掉12000名中層管理者!
也是它獨創性地在三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損益表)之外,增加了共贏增量表。
它就是海爾!
一個在人們印象裡或許並沒有華為出色,但卻已經成為真正全球化企業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