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醫生,食品新增劑真的具有致癌性嗎?”
今天中午回家的時候,路上碰到了之前的一個熟人。他跟我說自己最近看到網上有專家提到“食品新增劑可能是癌症的幫兇”,看到這個觀點以後,想到自己經常吃零食,所以他就比較擔心,因此就問了我文章開頭的那個問題。
就目前來說,市面上很多食品中都添加了食品新增劑,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延長保質期、改善食物的外觀等。雖然說大多數添加了食品新增劑的食品都是安全的,但是最近幾年頻繁曝出的食品安全問題讓大家惶恐不已。那食品新增到底是否真的具有致癌性呢?我們需要注意儘量避免接觸哪些食品新增劑呢?為了讓大家對食品新增劑有更多的認識和了解,今天醫者良言就跟大家聊一聊相關知識。
1.食品新增劑到底是不是癌症的幫兇?
不少朋友在提到食品新增劑時,就聞之色變,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客觀來說,在當代社會影片新增劑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人吃了被致病微生物汙染的食物,那就可能會損害人體健康。
如果嚴格按照國家的要求使用食品新增劑,那就可以顯著改善食物的品質,能起到比較好的防腐、保鮮的效果。如果在食物中不新增任何的食品新增劑,那很多食物要不賣相不好、要不就難吃、要不就是因為難以保鮮而價格較高。
因此,要說食品新增劑是毒藥,這真的有點冤枉它了。
既然說食品新增劑不是洪水猛獸,那是不是就意味著它不是癌症的“幫兇”呢?其實,這也不一定。在現實生活中,會有一些商家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就有可能會在食物中新增非法食品新增劑,常見的包括瘦肉精、塑化劑、蘇丹紅、漂白粉、三聚氰胺甚至甲醛等。
另外,有些商家即便使用的是合法的食品新增劑,但如果使用的量太大,那依然可能會損害人體健康。就拿抗氧化劑來說吧,如果使用的量太大,那就可能會引發一系列的腸道和面板問題;如果增味劑使用得太多,那可能會抑制神經系統,進而引起頭暈、犯困、頭痛等的症狀;如果調味劑糖精鈉、甘草和甘草提取物使用的量太大,那也可能會對人體造成嚴重的危害。
客觀來說,如果某些食品新增劑使用的量太大,那確實存在一定的致癌風險。但是需要注意,如果使用合法的食品新增劑,而且使用的劑量也符合國家標準,那它並不會致癌。
2.少吃含有這4種食品新增劑的食物,否則可能會有致癌風險:
❶亞硝酸鹽:
亞硝酸鹽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食品新增劑,它廣泛被用作肉類的防腐。如果攝入的亞硝酸太大,那它就有可能會產生毒性。研究表明,亞硝酸鹽可以和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使得血紅蛋白的攜氧能力下降,進而造成人體的缺氧,患者可出現嘴唇、指甲的發紺。
雖然說亞硝酸鹽本身沒有致癌性,但是它進入人體以後,在某些條件下可與蛋白質反應生成亞硝胺類物質,而亞硝胺類物質屬於致癌物。因此,長期食用含有亞硝酸鹽的食物有可能會增加癌症的風險。
❷硼砂:
硼砂這種新增劑估計很多人沒有聽說過,這裡我來介紹一下。從專業的角度來看,硼砂屬於一種礦物,它的化學名稱是四硼酸鈉。這種物質可以當作肥料使用,以此來提高農作物的產量。
與此同時,硼砂還可以用來製作防腐劑、除草劑和殺蟲劑。說到這裡,大家應該能想象到硼砂的毒性有多強了吧!如果人攝入了太多的硼砂以後,就有可能會引發多臟器功能衰竭。
可能會有朋友問了,既然硼砂毒性這麼強,那為何還要使用這種新增劑呢?其實這個主要是因為可以增強食物的賣相和口感,而且成本也比較低。
客觀來說,長期攝入硼砂危害不小。當人在吃了硼砂以後,它就會很快和胃酸結合形成硼酸。硼酸在人體內不容易被代謝出去,時間久了它就會蓄積,從而引發食物中毒。
另外,硼砂也屬於一種比較強的致癌物,國家已經嚴禁使用硼砂作為食品新增劑了。
❸溴酸鉀:
很多人聽到溴酸鉀估計都是一臉懵,因為這種新增劑很多人都沒有聽過。其實,溴酸鉀主要是用來製作麵包。製作麵包的時候加入點溴酸鉀,可以增強麵糰的彈性,能讓麵包更鬆軟、更有賣相。
隨著大家對這種食品新增劑研究的加深,發現溴酸鉀有很多的危害性。與此同時,早在1999年的時候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就把溴酸鉀列為了可能致癌物的行列。後來,一些動物實驗表明,長期攝入含有溴酸鉀的食物後,會增加腎癌、甲狀腺癌等腫瘤的風險。
❹阿斯巴甜:
阿斯巴甜屬於一種甜味劑,因為它甜度高、不引發齲齒、糖尿病患者也可使用,因此被廣泛用於食品中。#健康2022#
後來有人做了動物實驗,發現那些經常食用了含有阿斯巴甜的動物得腦部腫瘤的風險增加了。追溯原因,可能和阿斯巴甜引起免疫力下降有關。#健康科普大賽#
腫瘤和免疫力的關係就如同小偷和警察的關係,如果免疫力強大,那它就能很好地監視人體內是否有癌變的細胞。一旦人體內出現了癌細胞,免疫系統很快就會派出“軍隊”殺死癌變的細胞。
雖然說一種食品中含有的阿斯巴甜不多,但是由於它的使用太廣泛了,所以我們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出現阿斯巴甜的攝入量超標的可能。#健康明星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