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南方”“北方”之說,你知道從哪裡劃界嗎?長江、黃河在世界長河中分列第三和第五,你知道佔據大半個中國的這兩大水系又是從哪裡分流的嗎?
這一切你知或者未知的話題,都源自於綿延起伏、層巒疊嶂、景象萬千、龐大無比的秦嶺山。
秦嶺是座世界級大山。秦嶺位於我國中部,自西向東地跨甘肅、陝西、四川、重慶、河南、湖北、安徽7省市,地質範疇上的秦嶺還延伸至了青海境內。秦嶺和阿爾卑斯山是萬里絲綢之路東西兩端相望的世界名山。
“中華祖脈”大秦嶺 陳宏偉攝
秦嶺地理資料讓人震撼。據由《中國秦嶺旅遊年鑑》編委會組織的歷史上首次“丈量大秦嶺”科學考察與文化傳播課題組研究顯示,秦嶺旅遊地理範圍東西長約1496千米,南北跨度689千米,其中最寬處405千米,最窄處53千米,邊際線周長約4795千米,總面積約41.87萬平方千米,涉32個市、159個縣級行政區。
秦嶺對於中國的地理意義重大。“秦嶺—淮河”一線是中國南北方氣候、地理的重要分界線,以南稱為“南方”,以北稱為“北方”;以南屬溼潤亞熱帶季風氣候,以北屬半溼潤暖溫帶季風氣候;秦嶺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線的過渡帶,以南年降水量大於800毫米,以北年降水量小於800毫米;秦嶺還是中國1月0℃等溫線的過渡帶、中國重要的植物分界線、旱作農業和水田農業的過渡帶等等。
秦嶺是中華文化的寶藏和歷史教科書。據著名文化學者、《中國秦嶺旅遊年鑑》編委會文學顧問王若冰在首卷《年鑑》所發表的研究論文指出,中華文明形成於大秦嶺地區,從遠古開始,秦嶺山脈就是古人類繁衍生息的家園,孕育了舊石器時代狩獵採集文化和新時期時代定居農業文化。上古夏、商、周時代,秦嶺地區又匯聚了東亞、中亞乃至北亞、南亞、西亞青銅文化與遊牧文化,形成了燦爛輝煌的三代文明。秦嶺區域是長江文化和黃河文化交匯的核心地帶,也是我國多元文化的誕生地和南北文化聚合點。據《中國秦嶺旅遊年鑑》(2021)顯示,秦嶺旅遊地理範圍現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34處,代表文化傳承的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7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54項。
秦嶺是美麗中國的典型代表。依據“丈量大秦嶺”課題成果製作並出版發行的《中國秦嶺旅遊圖》顯示,秦嶺旅遊地理範圍內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9處、國家森林公園94處、國家水利風景區74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60處、國家溼地公園61處、國家地質公園24處,至2020年底,已評定國家4A及以上高A級旅遊景區274處。
秦嶺還是我國古今交通變遷的“天然歷史博物館”。昔日“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今朝早已“天塹變通途”。2021年首卷《中國秦嶺旅遊年鑑》,詳盡介紹了秦嶺古棧道分佈、國道、高速公路、高鐵、機場及客運索道的建設與分佈,《中國秦嶺旅遊圖》還特別設定了“沿著高速公路和國道看風景”專題導覽,便於人們以各種方式暢行秦嶺。
在首屆中國秦嶺旅遊大會上,眾專家縱論秦嶺旅遊發展大計
秦嶺的神秘在於它巍峨無比、山峰相連、世人莫測。在全國眾多領域專家學者和關聯旅遊部門的支援下,2020年由西北旅遊文化研究院主持啟動的歷史上首次“丈量大秦嶺”科學考察,以及世界上首座大山旅遊紀年史——《中國秦嶺旅遊年鑑》編纂工作的啟動,秦嶺神秘的面紗終於被逐漸揭開。經過眾多專家學者和編纂工作人員歷時一年多時間的共同努力,2021年9月,首卷《中國秦嶺旅遊年鑑》、首張《中國秦嶺旅遊圖》終於得以面世。同期,萬眾歡呼的歷史上首次秦嶺旅遊合作大會正式在秦嶺名景西嶽華山舉行,大秦嶺東西南北的旅遊人首次歡聚一堂,以“中華秦嶺”同山之名暢談合作、媲美風景,大家共同稱讚《中國秦嶺旅遊年鑑》在推動山嶽共識、促進地聯7省市的秦嶺山系行業認知、民眾互遊、聯合推廣、同山自信方面邁出了開天闢地的歷史征程。
《中國秦嶺旅遊年鑑》(2021)年卷作為世界第一座大山的旅遊紀年史首卷,系統介紹了秦嶺的自然地理、山河地貌、植物動物、地域範圍、歷史文化、旅遊資源、業態特色、交通變遷、產業規模、文化傳播、旅遊發展大事紀等,並附有《中國秦嶺旅遊地圖》和重點景區、非遺專案、地理標誌產品和全域旅遊發展模式名錄,堪稱關於中國秦嶺文化旅遊的首部百科全書、秦嶺旅遊歷史檔案和全域旅遊導覽,是國人和世界認識秦嶺的科普工具書,具有很強的知識性和很高的收藏價值。
作為按年度出版,綜合反映秦嶺旅遊發展風貌和歷史的紀年型文獻,《中國秦嶺旅遊年鑑》新年版的編纂工作始終處於緊鑼密鼓的進行中。壬寅虎年春節過後,2022年卷編纂工作已進入倒計時。
據《年鑑》編輯部介紹,《中國秦嶺旅遊年鑑》(2022)年卷將重點進行秦嶺旅遊地理範疇的32座城市、159個縣(區、市)的旅遊資源、旅遊產業發展現狀梳理,聚焦秦嶺區域重點景區資源特點介紹,同時整體記載釋出2021年度秦嶺範圍旅遊資源開發、文化旅遊營銷、重大專案建設、提檔升級認定與旅遊關聯領域大事記等,為人們認識和研究秦嶺旅遊、為秦嶺旅遊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供服務。隨《年鑑》印發的旅遊地圖也將進行實時修訂,希望相關市縣和旅遊單位及時提供編纂資料,以便準確入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