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又到了。這個千年百年來被無數文人墨客、才子佳人勾勒得熠熠生輝的節日,隨著歲月與文化的積澱而愈加迷人。詩詞歌賦裡的中秋,到底是個什麼“秋”?
團圓之秋
陽關曲·中秋月(宋·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這首詞作於熙寧十年(1077年),蘇軾與其弟蘇轍共度中秋,有感而發所作。而兄弟倆上一次共賞中秋月,還是在7年前。
暮色沉沉,晚雲收盡,清冷寒涼之氣四起。銀河迢迢,月盤流轉,銀輝籠罩大地。我這一生啊,這樣美好的夜晚屈指可數,月華皎皎,子由在側,美好得像夢境一樣不真實。明年的中秋,我會在何處望月?是否還能和子由團團圓圓?
詞中的情緒複雜,既滿懷團圓的欣喜,又流露出淡淡的悽惶,眼看著此時此刻的美景,生怕來年又是孤孤單單一人。
中秋節,月兒圓,餅兒圓,人們盼望和珍惜的也是團圓。儘管天氣漸涼,秋氣清冷,和家人團圓的喜悅讓一切都變得暖融融。同樣,對於無法團圓的擔憂,會讓心情低落,憂愁縈繞。
思念之秋
望月懷遠(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正因中秋是團圓之秋,對於因種種緣故無法團圓的人們而言,中秋變成了思念之秋。我不確定張九齡的《望月懷遠》是否寫於中秋,但它總是被賦予中秋思親的寄寓。
海上一輪明月緩緩升起,遠在天涯海角的人啊,我們共望圓月,遙寄思念。我與遠方的親人都怨恨長夜漫漫,相思到深處濃處以致通宵難眠。滅了燭火,靜看月光灑滿整間屋子;披衣起身,只覺更深露重。終是不能將皎潔的月光親手捧到你面前,還是早些歇息,唯願與你相會夢中。
詩的意境清婉,感情深摯。睡不著是因為你,想去睡也是因為你,也許只有切身體會過與親人、愛人分隔兩地的滋味,才懂這思念究竟有多折磨人。
浪漫之秋
水調歌頭(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首詞作於熙寧九年(1076年),蘇軾在密州任太守。一個人的佳節,通宵痛飲,他還是禁不住想起弟弟蘇轍。
把酒問天,御風翱翔,天的至高處,月宮玉殿,翩然麗影,究竟是在天上還是人間?蘇軾浪漫起來不減李白,遼闊天際,星河爛漫,承載了他的無盡想象與情思。儘管人世間的聚散離合總歸難免,詞人還是懷著“但願人長久”的美好向往,用無比浪漫的方式寄託對弟弟的思念。真想穿越時空告訴他:明年中秋,你就能和子由團圓,共賞秋月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