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2月16日訊(記者柯立 詹松)元宵節將至,一場瑞雪為“雙奧之城”北京增添了冬奧氛圍。2月14日,2022北京新聞中心“驚喜盲盒”活動再度來襲,邀請中外記者探訪雪後故宮,觀賞開年大展,在全國30家博物館精選出來的130餘件文物中讀懂中國。
潔白冰雪覆蓋下,紫禁城盡顯魅力,長江日報記者和兄弟媒體記者專門帶了冰墩墩、雪融融一起遊故宮,快門聲此起彼伏。放眼望去,身披“白紗”的宏偉宮殿,宛如“冰絲帶”的金水河,平整無瑕的雪地,如同另一個穿越了時空的皇家冰雪“賽場”。正如故宮博物院官方公眾號所言,“正當時的瑞雪,也鳴奏著健兒們進取的凱歌。”
文華殿內,“何以中國——中華古代文明暨《國家寶藏》特展”正在舉辦,全國30家博物館精選出來的130餘件文物講述中國故事。此次開年大展,由國家文物局指導,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故宮博物院牽頭,聯合全國30多家文博機構共同舉辦。130餘件珍貴文物,上起石器時代,下至清代,包括石器、陶瓷、玉器、青銅器、金銀器、書畫、古籍善本、印章等類別,包含何尊、長信宮燈、藏文《四部醫典》等聲名遠播的國寶重器。展覽將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視作一條大河,以“源”“流”“匯”三個單元,展現中華文明的魅力。
展廳中,三個中心展櫃中的文物,算得上重中之重。其中,佔據“C位”的是何尊,這件青銅器底有122字銘文,銘文中“宅茲中國”的意思是,“中國”這個地方營建都城。這是已知最早出現的“中國”一詞,不過當時所指的是洛陽和周邊這個區域。
另外兩件重磅文物,分別是杭州市餘杭反山出土的玉琮和故宮博物院藏玉龍。值得一提的是,文華殿北側的文淵閣,作為此次展覽最後一件“展品”,與文華殿展廳結尾處的《四庫全書》(影印本)遙相呼應。
長江日報記者還在現場看到來自湖北的珍寶,其中包括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編鐘、湖北省博物館收藏的雲夢睡虎地秦簡等,一件件國寶與冬奧會盛典交相輝映,共同演繹盛世華章。
更多精彩內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