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洱海生態廊道一女生穿著和服拍照,被路人大姐高喊“滾出”大理。
還有人高聲表達對於穿和服女生的不滿,說她們是民族敗類。
現場有不少人對於驅趕穿和服女生的行為高聲叫好。
而穿著和服女生的一行人辯駁道,我們只是來拍照而已。這種驅離行為就是一種道德綁架。
但是景區的工作人員表示,廊道不允許拍照。
“這是中國,你卻穿著日本和服到這裡。”
事後生態廊道的負責人表示,景區並沒有規定不能拍照。
有網友對此表示,作為一箇中國人,在中國地方穿日本的民族服裝,有失民族氣節。
雖然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文化認同和喜好,但是日本當年給中國人帶來的情感傷害過於沉重,讓國人難以釋懷。
事發地是穿和服的女生
而和服所代表的是一個民族的精氣神,這也是現場一些國人反對在景區穿和服的原因。
在他們看來,穿和服更像是對一種文化的認同,側面反映出文化的腐蝕。
而另外一些網友則認為,這只是單純一種審美意識而已,沒有必要上綱上線。
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希望透過自己民族的文化輸出,讓其它國家的人看見本民族的美,從而獲得一種同情共感。
進而在這種審美理念中,獲得一種價值認同。而這種認同有助於加深民族間的瞭解和互惠共利。
我們中國自身不也致力於中華文化在世界範圍內的傳播嗎?
那麼我們是否應該把那些認可和喜愛中華文化的外國人,看作是對於他們本民族文化的背叛和文化侵蝕?
有網友則對此反駁,日本對中國的傷害和對於部分侵略歷史的否定,決定了我們對於日本一些民族文化的拒絕和反感。
而我們中國人,並沒有給現在的其它民族國家帶來沉重的傷害,他們喜歡中華文化是情有可原的,這種文化輸出並非是對他們的文化侵蝕。
即便我們現在很多科技產品還用著日本造,但是工業產品和文化能混為一談嗎?
當然,也有不少網友認為這種觀點是混淆視聽,工業產品背後所代表的就是一個民族的文化,只不過它更加隱匿而已。
我們要銘記歷史,但不是要傳播仇恨。
保持一種包容的態度,努力發展自身,才是一個民族國家未來的正道。
而非像怨婦一樣,哪怕一點刺激,精神就繃不住。這不是什麼民族大義,而是一種神經質。